反垄断缘何去年提速?
发布时间:2014-8-15 10:06阅读:868
2013年初,《反垄断法》突然发威,在多个行业开出罚单。今年以来,这一势头并没有减弱。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8月9日表示,在中国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若触犯法律都将受到制裁,在《反垄断法》面前,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情况。
沈丹阳是就近日多家外企遭遇反垄断调查作出上述回应的。
8月6日,发改委通报称,近日已经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发改委同日表示,针对克莱斯勒和奥迪的调查已查明存在垄断行为。
此前的4日,发改委反垄断调查小组突查奔驰上海办事处,多名奔驰高管被约谈。
最新消息显示,由于涉嫌价格垄断,宝马在华四家经销商被罚162万元,而奥迪因垄断行为将面临高达2亿元的罚单。
除了汽车行业,工商总局专案组7月28日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四个经营场所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并于8月4日对微软全球副总裁斯纳普一行进行反垄断调查询问。
此前的7月24日,发改委已经确定了高通垄断事实,并向中国公司调查高通的销售数据。
针对奔驰、微软、高通等国际巨头的调查,构成了新一轮的反垄断风暴,而去年监管部门创造的三个“首例”,则令2013年获封“反垄断元年”。
2013年8月,全国首例纵向垄断案终审判决,强生公司限制“最低转售价格”被认定构成垄断,被判赔偿经销商53万元;2013年7月,发改委对多家奶粉企业启动反垄断调查,并开出6.7亿元的首例天价罚单;2013年1月,三星、LG等6家境外企业被发改委开出首张针对外企的价格垄断罚单,总金额达3.53亿元。
上述接近发改委的知情人士对本报称,《反垄断法》在中国推行不到6年,而案件处罚主要集中在去年和今年。“早期筹建和调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说这两年才开始真正运转”。
发改委在解读三星等企业垄断案时就曾表示,调查花费了6年,利用持续的反垄断调查压力和宽大政策,迫使企业前来自首。
反垄断专家郝俊波表示,《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生效以来,曾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期。对于没有执法经验和先例的监管部门而言,过去也很难判定哪些行为违法。未来监管部门对反垄断这一手段的使用将更加娴熟,会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的调查,为所有违法企业敲响警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