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再拒A股!名家有话说:未必是坏事
发布时间:2016-6-16 17:21阅读:544
李大霄:冲关失败没有趋势性影响
A股第三次冲关MSCI失败,这次冲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改善,离MSCI又近了一步。之后随着障碍渐渐清除,成功只是时间问题。这次冲关市场预期并不高,冲关失败并不会给A股带来趋势性的影响。
国金证券李立峰:MSCI“三”动然拒 未必是坏事
与前两轮(2014、2015年)闯关失败的原因“同出一辙”,“市场准入限制”成掣肘。
A股延迟纳入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市场准入问题仍悬而未决。具体来看,包括了①“qfii额度分配”;②“资本流动限制的相关制度进展”;③“交易所停牌新规的执行效果仍需要一段时间去观察”;④“內地交易所针对金融产品的预先审批限制”。
随着国际投资者对A股交易制度与准入制度陆续提出的相关问题,我国监管层做了积极的回应并做出了相应的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达到“合拍”的状态,可能还是需要时间。
本轮MSCI冲关未果将客观上将促使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出相应的修补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本项目的开放,只有符合国情的改革才能促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中长期资本市场建设未必是一件坏事。
对于A股短期走势而言,其起实质性影响的并非“本轮A股冲关MSCI冲关成功与否”事件,无论结果是成功或未成功,短期均或出现前期博弈“MSCI事件”的资金选择离场(当然,不排除部分博弈资金提前做出选择),由此,即使本次纳入MSCI,并不一定会导致市场上涨。客观上讲,尽管对本轮结果有所预期,但随着结果披露之后,对市场情绪短期仍形成偏负面的影响。
中金公司王汉锋:短期负面 但影响有限
并非完全意外。我们在昨天的点评中认为纳入的概率是6成,“不纳入”与“纳入”的主观概率相差并不玄虚。从本地投资者的实际感受来看,我们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并不真的相信纳入是大概率事件,而且无论结果是哪种结果,投资者都可以找到明显的理由。因此这样的结果并非完全意外。
实际影响有限,短期略偏负面。考虑到并不高的预期以及即使纳入可能带来的潜在资金规模以及时间点,我们认为暂不纳入的决定对A股市场的实际影响有限。而考虑到最近市场波动较大,且外围市场氛围较为负面,未来几周事件较多,这样的消息对A股市场情绪有短期负面影响。
A股融入全球市场是大势所趋,倒逼中国加快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MSCI对A股说不的决定,并不会改变A股融入全球市场的大趋势,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督促中国加快完善A股机制、加快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的步伐。我们后续将持续跟踪相关进展。
民生证券张瑜:早晚的事 平常心看结果
不必气馁,以之为鞭策。尽管之前我们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当本次MSCI再度婉拒A股,内心还是有所震惊,毕竟去年提出的问题,我们都给予了其认可的努力,但我们也不必气馁,这说明海外投资者对我们的要求与期望在提高,A股市场的体制机制建设依然需要进步,我们当以其为鞭策,而不是妄自菲薄。
从短期来看,即便A股纳入MSCI,由于初始比例较低,增量资金也会非常有限;长期随着纳入比例的提升,增量资金总量会增加,但由于时间跨度较长(海外经验来看需8-10年),增量效果也将被大大稀释。
我们当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结果,毕竟未来的结局是确定的:未来资本市场将会更加开放,国内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将继续加速,A股纳入MSCI是早晚的事,正如我们越来越关注海外市场一样,全球投资者也越来越无法忽视A股的存在。
国泰君安乔永远:利空落地?这只是众多靴子中的一只
点评:反竞争条款或成为阻碍A股纳入主因。针对此前MSCI所提出的额度分配程序、资本流动限制、投资收益所有权 、公司停牌任意性等问题,监管部门已出台了数项措施并基本妥善解决。然而针对“预审权反竞争条款”问题有关部门却未作出实质性表态。此前MSCI董事总经理谢征傧在接受香港明报专访时称,取消ETF等A股挂勾衍生产品海外上市的预审权对于A股入摩至关重要。因此反竞争条款问题可能是掣肘此次A股纳入的最大主因。
利空落地?这只是众多靴子中的一只。我们早在6月5日周报《逢场做戏,还是动情走心》中便指出5月末以来的行情是市场从“预期悲观”到“预期平静”的过程中,外资流入预期催化所引发的躁动,在享受阶段性行情的同时,也需留一半清醒,切勿从逢场作戏深入到动情走心。事实上无论最终是被证实或证伪,预期兑现的时点往往也是接近阶段性趋势尾部的时点。因此如果将近期股市调整理解为市场在临近翻牌时点所做的提前反映,则未纳入MSCI事件本身所产生的持续影响或将有限。然而英国脱欧风险不断升温,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在即,国内实体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等不确定因素均可能对A股形成扰动。因此在风险充分释放前,逢场做戏仍需适可而止。
周浩:需要时间了解对方
MSCI再拒A股,各方观点见仁见智,但事实上,本次推迟对A股市场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市场可能也会大谈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但也就是一阵子而已。
再度推迟并不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大家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互相了解。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强大的融资功能,仍然有良好的流动性,所以,今天的决定并不会对中国股市带来根本性的影响。市场的些许失望只是因为之前的期望过高。
董登新:市场化程度低
A股入摩的最大短板,不是三两个技术指标或法规条款修改问题,而是A股制度深层次的问题,说得再直白一些,也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不达标,直接导致A股无法纳入MSCI指数样本。这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则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如果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加班加点解决它,但如果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则需要时间和决心来进行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因此,在A股入摩的问题上,我们切不可本末倒置、因果颠倒,更不能舍本求末!
由此可此,A股入摩N次被否,反复告诫我们,A股必须坚守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大方向不动摇!我们没有其他选择!改革吧,被国际市场“边缘化”的A股市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MSCI是什么?A股为何坚持加入MSCI?
a股msci有什么用?
MSCI是什么?A股为何坚持加入MSCI?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6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6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2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