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毅:第六家民营银行落地 大金融热潮再起
发布时间:2016-5-19 16:25阅读:538
重庆富民银行正式获批
据重庆市金融办消息,近日银监会批复同意在重庆市筹建重庆富民银行,银行类别为民营银行。这将是继14-15年首批五家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之后,第六家获批设立的民营银行。近期有12家民营银行设立申请进入论证阶段。富民银行获批,也体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民营银行“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的政策导向。我们预计第二批民营银行的“成立潮”很快到来,民间资本牵手正规金融将再次成为焦点。
股权结构突显民营特色
重庆富民银行拟注册资本30亿元。发起人为瀚华金控股份有限公司、福安药业(300194)(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等一共7家重庆市民营企业。其中H股上市的瀚华金控(3903.HK),拟出资9亿元,持股30%,为主发起人。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宗申动力(001696)的母公司,拟持股28%。A股上市的福安药业,拟出资4.8亿元,持股16%。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拟持股13%。其余3家合计持股13%。100%纯民资持股的股权结构,体现出富民银行的民营特色。
立足重庆,主抓小微金融
富民银行定位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银行”,提出了“扶微助创,实体互联,立足两江,辐射库区”的经营模式,是重庆市首家以小微企业、“三农”经济体和其他金融弱势群体为核心服务主体,支持和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银行机构。主抓小微金融的定位有助于为初生银行划定目标市场,避开传统银行的竞争红海,专注于需求强烈的普惠金融领域。作为中西部第一家民营银行,富民银行立足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庆市,将能有效地服务当地小微企业,对重庆金融中心的建设作出贡献。
银行与股东互惠互利
发起人协议规定,发起人五年内不得转让股份,承担持续注资义务,且五年内不要求富民银行进行利润分配。民营银行处于发展的机遇期,协议条款体现了发起方对银行业前景的极大信心。而发起方除了瀚华金控以外,均为传统行业龙头。投资民营银行将有利于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实现产融结合,为参股企业打造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民营银行以市场化之基因行特色化之道路
“民营发起+民营管理”是民营银行的重要特征。民营银行最为核心的优势在于其是一位开创者而非转型者。相对于传统银行,民营银行可以更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文化开拓传统银行未能覆盖的客户领域,同时利用股东方对于上下游的信息优势深耕于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民营银行可借鉴当前传统银行的轻型化、综合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的转型策略,找准传统银行业务痛点,由点到面打开业务局面。推荐阅读我们近期推出的民营银行重磅报告《市场化之基因,特色化之道路》(卷1,卷2)。
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大金融热潮再起
结合近期政策走势,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会是灵活稳健,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和定向。国际博弈与国内博弈的强度将会进一步升级。目前不适合参与过度炒作股,而应该在反弹中,买入真成长和真价值的个股。多账户稳定参与新股的打新策略今年能够获得不错的回报。近期从各种市场反馈上看,MSCI大概率能够加入,加上养老金准备入市,这类大资金将进一步增持优秀的金融股,提升金融股的估值中枢。市场震荡期,银行股价值彰显。重点推荐民生(民营标杆,信用卡分拆)、宁波(资产结构调整,大零售)、华夏(混改标杆、事业部改革)、光大(金控潜力股、理财子公司)、招商(一体两翼、轻型银行战略;员工持股)。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银行业盈利增速下降超预期。
重点推荐民营银行深度报告(卷1,卷2):
市场化之基因,特色化之道路
民营银行发展专题研究
投资要点:
民营银行以市场化之基因行特色化之道路
民营银行设立的逐步放开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其服务于三农、小微等领域的市场地位,尤其是利用其市场化的基因和天然的亲民营特质,将资金引入到融资难的民营的或初创的中小企业中,更大程度发挥出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民营银行以开创者优势和市场化基因来应对多重挑战
“民营发起+民营管理”是民营银行的重要特征。民营银行最为核心的优势在于其是一位开创者而非转型者,核心的优势都来源于基因的创造而非再造或改造,这使得在特质养成方面相对低成本且更为本质和深刻。民营银行可以更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文化开拓传统银行未能覆盖的客户领域,同时利用股东方对于上下游的信息优势深耕于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试点民营银行在经营中不断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
现有5家试点民营银行均以特色化发展作为经营目标。微众银行及网商银行凭借互联网优势,搭建起客户与资金的桥梁;金城银行、民商银行及华瑞银行凭借对于细分地域市场的深耕及特色化探索,均已全面铺开业务,在不断摸索中寻找发展道路,并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国内对标显示发展路径多样性,优势经验值得借鉴
国内对标经验显示,在国内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无论是先做大做强、后扶植小微的民生银行(600016),还是从小微长期耕耘不断壮大的泰隆银行,双向的发展策略均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可行路径,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体现了国内民营银行发展的特殊背景,其优势经验值得新设民营银行借鉴。
国外对标为民营银行提供发展想象力,成为重要参考
国外对标经验显示,守正出奇的富国银行长期精耕社区银行,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硅谷银行创新发展投贷联动,成为取胜秘籍,而Lending
Club以及On Deck
Capital的特色化模式,是他们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国外对标取材于不同市场环境及制度,但其成功发展能为我国民营银行提供重要方向参考。
民营银行借鉴传统银行转型方向、直销银行与社区银行模式开展特色化错位竞争
国内并不缺银行,缺少的是有鲜明特色的银行。民营银行可借鉴当前传统银行的轻型化、综合化、市场化和数字化的转型策略,找准传统银行业务痛点,由点到面打开业务局面,如重塑客户体验、发展金融场景服务等方面拓展客户,同时区域性民营银行借鉴社区银行、互联网民营银行借鉴直销银行发展出自身特色业务,再逐步进行跨区域、多产品扩展。
风险提示:民营银行经营限制政策增多;民营银行资产质量管理能力不足。
基于与传统银行比较视角的民营银行SWOT分析
“民营发起+民营管理”是民营银行的重要特征
民营银行作为民营发起+民营管理的银行,其与传统银行的本质区别在于产权属性上,传统银行虽然很大程度上已有民营资本参股,但基本还是国家控股或对经营管理。据银监会资料,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由2002年的11%和19%,提高到2013年的45%和56%,有100多家中小银行的民间资本占比超过50%,部分中小银行的民间资本为100%。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占比已经超过90%,村镇银行民间资本占比已达到73%。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也有民营机构和公众持股。可见,至少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大多数中小银行中,民间资本已占绝对控股地位。然而按照公司治理结构的观点来看,我国目前大多数民营资本所占比例较高的银行中,银行的经营管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部门的干涉和控制,而不是充分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这也正是我国要发起设立专门的民营银行的重要背景。
S:开创者优势、市场化基因、亲民营特质
民营银行最为核心的优势在于其是一位开创者而非转型者,核心的优势都来源于基因的创造而非再造或改造,这使得在特质养成方面相对低成本且更为本质和深刻。
首先,市场化的文化打造。文化是个很虚的概念,但确实却在企业运营影响于无形,大至风险文化、商业模式,小至每一个流程、决策甚至任何细节。传统银行业的文化过于关注风险及过程,若将此种文化强加在民营银行之上,则会阻碍其获得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甚至导致人才流失,而民营银行则是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造其认为可行的风控模式,比如网商银行基于大数据对网商小微企业的支持,传统银行可能还较难接受这种非高净值的无抵押贷款。
其次,行业中市场化的先行者角色。这种开创者优势还体现为,可以扮演许多突破固有模式的先行者角色,因为体量小,创新的成本和阻力则相对较小,可以大胆去尝试比如更高的存贷款利率、更创新的交易结构、更下沉的客户层次、更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当然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浪潮之中,民营银行作为新生的银行无IT系统遗留问题和改造成本,可以根据当前和未来需要来设计IT系统及数据体系。
再次,天然的亲民营性。中小微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贷款需求有计划性差、贷款数额少、次数频繁、管理成本高的特点。民营银行的资本来自于当地民间企业,在当地市场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比较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这一金融服务的障碍。大型银行在对中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服务时,具有很高的信息搜集成本和更新成本,导致大型银行缺乏对中小微企业服务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民营银行市场定位主要是服务中小微企业,民营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也会倾向于与传统银行错位竞争,将会把大量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对目标企业的信息搜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经验积累,逐步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
W:经验、资金、顾客基础及信任
传统银行业的“在位者优势”让新企业很难赶超。具体来说,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在竞争中所欠缺的可概括为经验、资金、顾客基础及信任。虽然传统银行业有着种种遗留问题不利于新时期竞争,但老牌产业的实力也依旧不容小觑:传统银行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起伏,使得其在应对经济周期的风险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传统银行客户无论从量级还是信任度来看,都绝非新设的民营银行短期内可比拟或撼动的;强大的资金基础,可以断言的是即使民营银行发展迅速,传统银行业仍将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保持强势地位;除此之外,当前民营银行的政策限制重重,业务范围、网点开设、互联网银行的账户开立等都是有所限制,这使得传统银行在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尤其
、是当前民营银行里有三家(非互联网银行)与已有的银行并无二致,面临的挑战更大,如何在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与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小贷公司等放贷组织拼成的宏大版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除了管理层的锐意进取,提供更具人性化的金融服务,在细分领域更专业可能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O:利率市场化、传统银行的转型与资产质量压力、存款保险制度建立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从2015年已经从政策上完成,从历史可以看到,80年代后期美国利率市场化之后出现了许多社区银行,通过相对较高存贷款利率吸引客户,深耕于社区银行,著名的ING等银行就是发展壮大于那个时期。传统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刚开始时对于客户的存贷款利率调整不会那么迅速,而是采取随行就市的观望态度,而此时对于民营银行通过利率战略吸引客户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有可能形成先发优势抢占市场。
传统银行业面临转型压力。众所周知,传统银行业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的盈利能力下行阶段,尤其是受利率市场化及金融脱媒的影响,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2.43%,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0%,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4.98%,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67%,资产质量承压。故传统银行面临传统业务模式转型和资产质量承压的双重压力,一定程度上这也正是民营银行打开局面的机遇,尤其吸纳传统银行经营的经验教训,在无不良包袱的情况下,有利于走出一条新型的银行发展道路。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颁布《中国存款保险条例》,并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当然,居民在选取存款机构时还是会综合考虑其风险管理水平、规模大小及资产质量等,但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民营银行与其他银行进行公平竞争,而最高偿付限额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推动居民进行多家银行分布资金存放,有利于民营银行吸引居民存款资金。
T:多类放贷机构的准入放开
虽然传统银行目前也在进行互联网改造,发展线上业务,同时进行客户下沉来保有资产规模的增长,然而我们认为这也许不是民营银行经营的主要挑战。因为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的主要还是大型国有或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这个层次的银行业机构并不是民营银行竞争的主要层次,并且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也不见得就有固有优势,而指望大型银行真正进行多大程度的客户下沉这不符合其风控文化和现实要求。
民营银行真正的潜在竞争威胁在于银监会对于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持牌机构也在放开民间资本准入,同时也在城商行中积极发展投贷联动等创新型业务,再就是各省金融办积极引导当地小贷业发展来为三农、小微提供信贷支持,这些具有相似客户群体的金融机构也许是民营银行发展初期的主要竞争对手。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民营银行深度报告(卷1,卷2)。
研究员
罗毅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4060001
沈娟 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4040002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