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本项目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优先的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6-5-18 09:17阅读:550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顶层制度设计与资本项目开放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顶层制度设计
作为资本管制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资本项目开放之前推动货币的区域化以及国际化,在国际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是对于传统的货币国际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一项挑战,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对货币国际化理论的丰富作出贡献。鉴于蒙代尔(Robert Mundell)的三元悖论: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者只能选其二。其中满足①+②的典型是汇改前的中国。当时中国通过放弃资本项目流动性取得了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独立,但由此造成的贸易项下注入的大规模外汇占款也逐渐压缩了货币政策的空间;满足②+③的典型是香港。香港的货币局制度使其能在盯住美元的基础上实现跨境资本自由流动,为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条件。但香港的货币局制度要求货币发行的全额外汇储备,这实际上增强了储备货币(美元)的国际化程度;货币国际化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是①+③模式,即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货币完全可兑换两大目标,同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不但能放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能有效地将境内、外实体经济波动与汇率传导的风险隔离。如果一国货币已经实现了国际化,成为了锚货币,还能成功的转移国际结算中的汇率风险。
要实现政策安排从①+②模式转变为①+③模式,即在保持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权的前提下,放弃汇率管制进而实施资本项目开放,这就要求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利率、要素市场化改革及资本项目开放统一起来。实现三元悖论中顶点转换机制是对我国政策决策前瞻性与有效性的挑战。依据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改革的难易程度及内在逻辑关系,本文认为在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前,为了确保进程中金融风险可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应当至少包括汇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以及要素市场化等重大改革。
根据前文所提及的国际货币三大职能来看,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路径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空间维度和功能维度,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两个“三步走”的战略。
从空间维度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贸易分工模式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应当渐进推进,遵循“周边国际化——亚洲化——国际化”这一进程。在短期内,人民币周边化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经济往来扩大而强化;在中短期内,人民币跨境使用都将停留在周边及亚洲国家范围之内。通过签署国家和地区间的双边协议和多边协议的形式,我国鼓励周边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与投融资的支付手段,并鼓励自由贸易区(或经济圈)内成员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从目前的跨境使用状况来看,人民币已经基本完成了“周边化”,正处于“亚洲化”的起步阶段,与“全球化”的国际货币相比还较遥远。
从功能维度来看,国际化的人民币需要在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上陆续实现“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三种功能。2009年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试点计划,可以看作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里程碑,目前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结算中所占比重约为14%。人民币的投资(债务)货币功能在2011年央行公布对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后启动,预计最早在2020年左右完全开放资本项目及内地资本市场,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外汇交易对手货币与金融结算货币。
(二)资本项目开放的内涵与我国的现状
资本项目开放,就是主权国家放开其资本项目管制,放松对居民和非居民持有和交易跨境资产的限制,最终实现其货币的自由兑换的过程。资本项目开放的最终目标是金融开放化与自由化,但开放到什么程度算实现了金融自由化,至今仍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在金融领域,世界主要国家没有一个是完全不进行任何管制的。从理论上说,只要是市场机制在国际金融领域起主导性作用,就应该认为实现金融自由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资本项目开放定义为取消对跨境资本流动的控制,具体而言就是指放松或取消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项下各子账户的管制。
1996年之前,根据IMF提出的《汇兑安排与汇率限制年报》相关界定,如果某一主权国家未“对资本交易施加支付约束”,则表明该国已基本完成资本项目开放。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IMF重新修订了资本项目开放的定义,对以前的单一科目界定扩展为多项科目认定,将认定科目细化为7大类、11项目、40子项目。资本项目开放界定标准变为,如果某一主权国家在开放其信贷工具交易方面,开放项目超过6项,该国可视作基本完成资本项目开放。随着新标准的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逐渐倾向于使用资本项目子项的可兑换性,来评估一国的总体开放程度,并对各子项的开放程度给出了如下评级:(1)资本项目完全不可兑换,即资本项目存在严格管制;(2)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即存在显性的准入要求;(3)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即征收一定的资本交易税费;(4)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可兑换,主要是就货币兑换的便利性而言的,而资本项目开放这一概念则更加广泛,其实质是金融自由化,更意味着金融市场对非居民的开放,以及居民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自由程度,具体说来还包括如下一些内容,如:主权国家许可境外金融机构在其境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对资金跨境自由流动不再限制等。一般认为,某国实施资本项目开放后,将促进其金融经济资源以更有效的方式配置,平滑其经济周期;同时,通过允许政府和居民进行多元化投资,将推动该国金融业走向竞争和成熟。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开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等于资本项下的所有子项都无条件开放,一国资本项目既不存在也不需要绝对的开放,开放了也可以再实施管制,这一切都要视一国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定,现实中某一国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是由开放和管制的平衡来评估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