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居安思危,通胀短期难降,债市不立危墙——海通宏观4月报与债市周报(姜超、周霞、顾潇啸等)
发布时间:2016-5-4 15:09阅读:446
经济居安思危,通胀短期难降——海通宏观4月报
海外经济:美国通胀小幅回落,IMF下调全球增速。美国3月CPI同比+0.9%,扣除食品与能源价格不计,3月核心CPI同比+2.2%。住宅与医疗成本仍在上涨,但涨幅放缓。耶伦曾表示不太会在4月FOMC会议上加息,而期货市场对于下一次加息时间的预测已经延后到今年12月。IMF下调16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3.4%至3.2%,上调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预估至6.5%。在发达国家中,IMF下调美国和欧元区,腰斩日本经济增速预期至0.5%。
国内经济:经济居安思危,通胀短期难降,货币稳健财政加码
经济短期改善。1季度GDP同比增速6.7%,虽较去年4季度小幅回落,但增速回落主要为1-2月开局不佳拖累,3月已明显改善。从需求看,外需低迷但内需较旺,投资持续回升,消费仍是中流砥柱。1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7%,较去年4季度反弹回升,3月增速进一步走高至11.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但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均大幅改善,尤其3月地产投资、销量当月增速均创新高。从生产看,虽然1季度二三产业增速均有回落,但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而第三产业的贡献上升。其中工业增速低开高走,由1-2的5.4%大幅反弹至3月的6.8%。我们预测2季度GDP增速或回升至6.8%。
居安仍须思危。但经济回升的主因与09年一样,都是靠巨额货币刺激,但当时经济反弹仅持续1年,而本轮持续性或更差,因而短期虽处经济改善蜜月期,但下半年仍需防范经济再次下行的风险。
通胀短期温和。3月CPI同比上涨2.3%,与2月持平,其中食品价格同比大涨至7.6%,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持平于1%。预测4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4月CPI小幅回升至2.4%。3月PPI同比下降-4.3%,较上月-4.9%继续回升,环比上升0.5%,自14年1月份以来首次上涨。4月以来煤炭、钢铁等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预测4月PPI环涨0.4%,同比降幅收窄至-3.7%。
上行风险未消。虽然4月以来蔬菜价格明显回落,但我们预测短期通胀仍难下降:一是猪价仍在继续上升,部分对冲菜价回落;二是今年CPI食品价格权重被大幅下调,使得食品价格变化对CPI的影响下降;三是工业品价格环比明显上涨、以及房价继续上涨,将推升CPI非食品价格。
货币信贷超增,助推经济企稳。1季度新增社融6.5万亿,已经远超09年1季度的4.7万亿,而3月社融分项同比几近全面回升。金融数据反映地产和基建是新增融资和货币超增的主要原因,说明当前的经济改善主要靠巨额货币驱动。3月M1增速升至22.1%,M2增速升至13.4%,仍超13%目标,货币缺口仍在扩大。央行表示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表明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企稳趋势。
货币回归稳健,财政支出加码。但一方面经济短期明显改善,进一步放松货币刺激增长的必要性下降;另一方面货币超增增加短期通胀上行风险、以及长期债务风险,均预示央行货币政策或回归稳健。未来降息降准概率不大,政策或以定向宽松为主。3月财政收支增速均回升,其中财政支出大幅增长20.1%,为基建投资稳增长提供动力。
国内政策:积极财政发力,改革继续推进。上周财政部长楼继伟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扩大财政赤字,进一步减税降费,支持去产能、去库存,重点是支持钢铁和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培训和安置失业工人,同时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简政放权。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16年的主要改革任务包括: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推动户籍改革等。
防守优于进攻——海通利率债周报
专题:造成债市调整的多重因素
1)经济回暖的影响持续。3月信贷继续高增,社融全面回升,地产新开工同比增速也维持高位,预计后续地产和基建投资仍将带动经济改善,而油价反弹、房价上涨对物价的压力也未消退,基本面对债市的不利影响仍存,这也是4月以来利率债持续调整的一大原因。
2)货币利率波动,机构或去杠杆。4月债市依然面临资金面收紧压力,包括MLF到期、企业缴税、缴准、财政存款上缴等,货币利率波动将影响债券杠杆收益,更可能造成机构去杠杆。
3)信用事件频发,从违约风险到流动性风险。16年以来,信用事件频发,上周中铁物资公告168亿债券暂停交易,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对信用风险的担忧。一方面,当前信用利差低于历史均值,安全边际不足,降杠杆和防风险导致的抛售会使信用债利率上行;另一方面,面对大额赎回,流动性更好的利率债被优先抛售,受到信用风险波及。
4)高杠杆+交易属性,债市易波动。上周债市在短短2日内的利率波动超过10bp,急跌急涨反映的正是我们此前担忧的降杠杆和交易踩踏风险。对于短端利率而言,资金面波动和信用风险使得杠杆收益不稳定,降杠杆对其冲击不可忽视;对于长端利率而言,面对经济回暖,较低的期限利差保护不够,而交易盘追逐资本利得,一旦利率明显调整,恐慌情绪易蔓延,使得最终调整幅度远大于过去。
上周市场回顾:一级招标结果不佳,二级利率大幅调整
一级市场:招标结果不佳。受到宏观数据、供给加大和市场谨慎情绪的影响,上周利率债一级招标结果不佳。周一农发债3年和10年期、周二4期国开债的中标利率均高于预期,长端更甚,周三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向好,当日5年期国债中标利率因此明显上行;周四口行债利率也较高,10年国开中标利率落在3.4%,跟随二级收益率一起上升。
二级市场:利率大幅调整。上周债市大幅调整,可能因素包括经济数据向好,货币继续超增、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引发流动性担忧、短期流动性略紧及应对赎回压力等。国开债调整幅度大于国债,长端调整幅度大于短端,1年期国债上行5bp至2.21%,1年期国开债上行8bp至2.52%;10年期国债持平于2.92%,而10年期国开债上行7bp至3.34%。
本周债市策略:防守优于进攻
短期基本面利空兑现。随着3月经济、金融、通胀等数据的陆续公布,此前市场担心制约长端表现的基本面利空因素暂时兑现。未来利率走势依取决于经济能否延续企稳、通胀是否起来、和对信用风险的担忧是否加重,中观数据跟踪变得重要。
调整后价值有所显现。从理财配置看,目前3个月理财收益率4%,7天回购2.5%,若一倍杠杆买国开,盈亏平衡的国开收益率在3.3%附近,这意味着当国开收益率调整到3.3%以上吸引力有望显现。
风险仍未除,防守优于进攻。从对未来风险预期看,美联储加息、经济和通胀水平、供给冲击以及信用风险冲击依然不乐观。因此我们认为,从交易的角度看,可适当博取短期超跌的机会,从配置角度看,也许还有更好的介入位置。我们认为二季度债市依然是防守优于进攻,维持10年国债区间2.9%-3.3%,10年国开区间3.2%-3.6%不变。
不立危墙之下——海通信用债周报
本周专题:短融/超短融发行情况回顾。
1)今年以来信用事件中短融增多。今年以来,已有7只短融/超短融发生违约,尽管其中有4只违约后已在短期内完成兑付,但其警示的短融信用风险值得警惕。
2)短融/超短融发行量大增。2010年以来,短融和超短融的发行量逐年增加,2016年1季度的发行量已过万亿,其受到青睐主要在于:首先,利率较低,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期限较短,降低了信用风险,且发行人一般长期融资需求较弱,倾向于依靠债务滚动,维持短期流动性;第三,一次申请、分次发行、余额管理,融资效率高、流程简单便捷。
3)超短融或逐渐取代短融。2014年底以来,超短融发行量开始超过短融券,2015年迅猛发展,目前超短融发行量占短融和超短融总发行量的近80%,超短融呈逐渐取代短融的趋势。
4)AA等级主体最多、地方国企占比增加、6-9个月券种为主。发行人主体评级仍以AA等级以上(含AA)为主,2013年以来发行人信用资质提升;地方国企占比提高,民企占比下降;存续超短融中 6-9个月的券种占比最高。
一周市场回顾:供给有所下降,收益率分化明显。一级市场净供给640亿元,供给略有降低。AAA和AA+等级占比下降,AA和AA-等级发行人占比上升,整体资质有所下降;建筑业占主要优势,制造业和综合类占比亦相对较高。在发行的127只主要品种信用债中仅有14只城投债,占比较低。上周二级市场成交8231亿元,交投热情有所提升。上周信用债品种收益率全面上行。1年期品种中,AA和AA-等级收益率分别上行27BP和25BP,其余等级券种收益率上行15-19BP。3年期品种中,超AAA和AAA等级收益率分别上行25BP和28BP,其余等级券种收益率上行30BP。5年期品种中,超AAA等级收益率上行15BP,其余等级券种收益率上行18BP。7年期品种收益率上行12BP。
一周评级调整:中铁物资评级下调。上周公告4项主体评级向上调整行动,1项主体评级下调行动,评级调整数量略有下降。本周评级上调的发行人均为产业债发行人,各主体评级上调在于公司运营良好,政府支持和地方经济背景较好,整体收入稳步增长,盈利水平保持在良好水平。本周评级下调的发行人中铁物资来自批发和零售业,评级由AA+下调至AA-且评级展望为负面。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下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资产负债率高,且公司频繁发行大额超短期融资券及非公开债务融资工具,2016年以来借新偿旧的能力急剧下滑,于4月11日暂停债券交易。
投资策略:不立危墙之下。上周信用债大幅调整,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均大幅上升。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6BP,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20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9BP。下一步信用债表现如何?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铁物资公告债务重组,债券不确定性仍高。4月13日铁物资公告其正实施银行债务重组,其168亿债券暂停交易。媒体报道称公司仍在筹资应对到期债券,希望主承能提供流动性支持,但并未明确融资方案。债券与银行债务可能会区别对待,但债务重组方式和进程均不明朗,且尚未有可供参考的先例,债券兑付不确定性仍高。
2)各省新增债限额下达,短期影响有限。财政部已下达各省新增债券限额,省内县市间将由各省按照债务率等预警指标进行分配,债务率高的获得的新增债券额度将较少。由于债务率较高的县市其获得的置换债额度相对较高,相关城投流动性压力有限,但后续融资压力或较大。
3)信用基本面仍差,警惕债务短期化。尽管经济短期改善,但债券发行人信用基本面仍差,很多企业严重依赖短期债务维系流动性,债券发行受阻将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违约潮仍将继续,信用债仍面临调整压力。
4)调整仍将延续,不立危墙之下。铁物资央企子公司、AA+评级的背景对债市刚兑信仰形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涉事债券的暂停交易、以及近期债券发行的频发取消等,意味着流动性风险加大。虽然上周信用债调整剧烈,但当前信用利差仍低于历史均值,而经济改善持续性存疑,因而信用债仍宜以防守为主,不立危墙之下。
溢价率收窄,适当把握股性——海通类固收周报
专题:中国中车基本面分析
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公司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组建,在铁路装备、城轨地铁车辆等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6年4月12日中国中车控股股东中车集团发行可交换债获证监会核准,发行总额不超过70亿元,采用分期发行方式,首期在1年内完成,剩余各期在2年内完成。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基本面看点在于:第一,稳增长下,城轨业务增长可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地方政府稳增长的重要举措,预计到2020年城轨规划建设线路里程将超过1万公里。另外,受客车和货车业务下滑影响,公司铁路装备收入放缓,但动车组需求仍有望保持增长。
第二,新产业和海外业务是亮点。15年公司新产业和海外收入快速增长。预计公司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环保装备等新产业有望继续增长。另外,受益于“高铁外交”与一带一路,公司已出口全球六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拥有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平台和产品全覆盖的优势,海外收入增长可期。
总体来看,虽然客车和货车业务下滑,但动车组、城市轨道业务、新产业和海外业务增长可期。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宏观经济低迷、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上周转债大多上涨
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68%,上证综指上涨3.12%,沪深300上涨2.71%,中小板指数上涨2.66%,创业板指上涨3.58%。
转债表现:上周个券大多上涨。上周顺昌转债及其正股复牌,正股大涨13.91%,带动转债上涨4.71%,涨幅居首。其次为歌尔转债上涨2.2%,九州、广汽、三一等涨幅在1~2%,白云、电气、宝钢EB等涨幅在1%以内。仅江南和复牌的航信下跌,跌幅分别为0.26%和6.84%。
转债市场策略:溢价率继续收窄,适当把握股性
上周市场转股溢价率继续回落,建议关注汽模、歌尔、广汽、白云、顺昌等溢价率在30%以内的股性个券。另外债性个券中,国资和国盛EB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1.2%和1.5%,可关注其长期配置机会。当前经济短期改善,股市情绪回暖,建议适当把握股性个券。
分级A投资策略:部分品种收益率仍高,流动性是制约
上周分级A的平均隐含收益率继续稳定在4.8%,不少+4%品种收益率在5.2%以上,而随着股市短期情绪回暖,总份额也较此前上升,目前达到620亿份。对于高隐含收益率的分级A品种,相比债券具有配置价值,但规模不大和流动性不足仍是制约。
套利机会仍可关注,其中溢价机会可关注金鹰500A、新丝路A、国富100A等,折价套利空间相对较小,高铁A端、诺安稳健等折价率在1.5%以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