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ACGN娱乐消费)】二次元产业进入爆发前夜,符号消费揭幕转型未来
发布时间:2016-4-25 10:41阅读:441
从亚文化到蓝海产业,二次元经济大幕开启。伴随着文化娱乐消费意识的提升,“二次元”——这一凭借网络新媒体高速传播和渗透的亚文化现象,正从主流文化产业的“局外人”逐步走入核心视野。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二次元消费者已达2亿,核心用户占27.1%;15-30岁的消费新生代占比极高。当前ACGN(Animation、Comic、Game、Novel)爱好者整体的消费总市场规模在2000-2500亿之间。而随着新生代的成长和消费实力的提升,这一市场有望持续扩容,未来或将逐步成长为超5千亿规模的超级市场。
需求侧:进击的新生代与可选消费的未来。二次元核心受众(15-30岁)主要出生于我国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时期,群体总量占全国人口近30%。财富漏斗效应和80-90年代中日蜜月期的动漫产品大批量引入,使得其对于ACGN产品的亲源性较好。对于包括影视\游戏等娱乐消费的偏好带有很大的 “虚拟”和“幻想”的元素。而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期的叠加也使得这一群体在沟通和分享上极为活跃,形成了独特的社交属性和都市文化圈。在未来,影视动漫等能够承载目标受众情感的视觉性符号,有望成为新时期的消费“入口”,蕴含价值万亿的商业空间。
供给侧:崛起的新兴产业与转型中的世界工厂。近年来,我国影视消费市场发展旺盛,2015年全年票房收入440.69亿元。但动画电影却一直是短板,国产作品在TOP10中仅占3席;全球顶级动漫电影票房容量约在12亿美元以上。此外,为争夺与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结合点,近年来,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产业巨头对于二次元领域的投资也日趋提速。仅2015年11月,ACGN领域的相关企业一级市场投融资案例就高达12起。IP领域的争夺更是极其激烈,以动漫/游戏/网络文学为代表的ACGN类IP,由于其与N(New/Net)世代高重合度、视觉符号化、高概念的特征,拥有相当可观的跨产业的商业化移植的成功概率。
产业融合加速价值浮现,群雄逐鹿谁主未来沉浮。根据成熟市场经验,二次元产业价值放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基于超级IP的工业衍生品和动漫形象代言品,放大倍数约3-6倍;(2)受众群体的扩张,跨媒介和文化产品的移植,如改编真人电影、游戏化等,放大倍数可逾10倍。整个策划-制作-宣发-销售流程中,哪个环节需要投入的社会资源的多寡,决定了主导权和超额收益的归属;从而派生出以制作公司为主导的迪斯尼模式,和以赞助商为主导的日本制作委员会模式。在我国,现阶段,以互联网和影视制作公司为核心的风险共担的产业联盟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体系的成熟,有望诞生出迪斯尼模式的娱乐巨头。
风险因素:市场在估值与业绩中平衡对板块冲击风险;行业估值高企风险;影视游戏行业监管政策变动风险;项目制公司财务收益上的不确定性风险;盗版风险。
投资策略:随着代际消费观念的替代,二次元现象正逐步放大。当前ACGN产业还处于大爆发的发展前夜,围绕优质制作公司和核心IP的跨媒介跨产业联盟或将优先发力,拥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和潜力,首次覆盖,给予行业“强于大市”评级。综合考虑各类公司的IP储备、内容制作实力、产业布局完善程度,重点推荐两类公司:(1)拥有核心优质IP、产业布局相对前瞻的ACGN领域紧密相关公司,重点推荐:奥飞动漫、光线传媒、天舟文化,建议关注骅威股份、长城动漫、万家文化;(2)拥有优秀的影视剧制作实力和动漫相关资源储备的泛ACGN产业链,重点推荐:华策影视、禾欣股份、华谊兄弟、新文化,建议关注印纪传媒、鹿港科技。此外,建议关注新三板的优质动漫龙头华强文化、童石网络、银都传媒。
————————————————————————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