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总量过剩,精细管理创新模式,政策机遇,三条主线混业优先
发布时间:2016-4-18 10:49阅读:508
中国商办物业总量过剩。过去十多年,我国商服用地出让站房地产用地出让30%上下。而在商品房销售中,商办物业的销售占比一直只在10%左右,即便考虑开发企业自持一些物业,商服用地供给过剩也很明显。所以,一部分商办性质土地被开发成商办公寓。
商场:精细化管理,但功夫在诗外。商业中心供给过剩,竞争激烈,企业力拼经营管理,努力因应互联网时代,提升商办物业质素,拥抱体验式消费,增厚商业物业的内在价值。不能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商场,经营状况一般较糟。但是,定位准确,人流密集的购物中心,租金回报也未必有吸引力。各大商业地产龙头打造XX广场,XX城,常陷入同质化竞争。我们认为,尽可能凭借商场降低土地综合成本,凭借消费人流提升住宅产品溢价,用好金融工具,盘活存量资产,是未来购物中心开发企业制胜之道。
写字楼:整体租金走势或更疲软,但上海等地整栋交易活跃。绝大多数重要的城市在过去2年左右的时间,都迎来了大量优质写字楼的入市。供给庞大且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未来绝大多数城市写字楼租金涨幅继续放缓,个别城市写字楼租金或有所下降。不过,上海等少数城市整栋交易活跃。
商办物业开发的长短期政策机遇。短期,营改增之后企业买入不动产,可申报抵扣不动产进项增值税,并在两年内进行抵扣。这或许有利于2016年下半年办公物业库存去化。长期,社会资金风险偏好下降。商办物业开发和持有经营的基金化和社会化,正在从个别城市起步。开发企业不仅可能加速回收投资,也有可能成为新盈利模式的践行者。
风险提示:整个商办物业市场供过于求。
把握经营能力,区域位置和模式创新三条主线,优选住宅和商业“混业”开发的企业。纯粹的商业地产发展商可能沉淀太多资金。住宅和商办物业齐头并进的企业,现金流可能更安全,规模增长可能性也更大。在这些“混业”的发展商中,我们建议把握三条投资主线:1、具备避免物业成为“无效资产”的经营能力;2、在一线城市核心位置拥有充足的资源储备;3、有意愿探索商办物业资产证券化,向轻资产方向转型。
根据三条主线,推荐招商蛇口,嘉宝集团和新城控股。整体而言,商业地产供应偏大,优质企业并不多。我们推荐拥有丰富商办物业开发经验,具备庞大一线城市综合业态土地储备的招商蛇口;引入光大控股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商办物业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嘉宝集团;以及积累商场运营能力,又不沉淀过多资金,保持公司现金流整体平衡,规模快速成长的新城控股。
————————————————————————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8
-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得主荣获825万奖金,究竟研究的啥?
2025-10-20 09:58
-
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全面裸奔!10月起你的个税这样算
2025-10-20 09:5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