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期市】从供给弹性视角看懂商品期货
发布时间:20小时前阅读:9
在商品期货市场中,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力始终围绕供需基本面,而供需弹性作为衡量供需对价格敏感度的关键指标,直接决定了波动的幅度、节奏与持续性。
此前【看期市】一文看懂库存周期如何影响期货价格中,我们从周期视角解析了价格规律,本期则聚焦“供需弹性” 这一底层逻辑,结合国内商品期货波动率数据,系统拆解弹性差异如何塑造品种波动特征,最终为交易者提供基于弹性与波动率的策略框架,助力穿透价格表象,把握交易机会。
01 供给弹性的核心内涵及其与商品期货波动率的关联
供需弹性是刻画商品市场“价格 - 供需” 响应关系的核心工具:
供给弹性衡量价格每变动 1% 引发的供给量调整幅度,需求弹性则反映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二者的组合差异,直接决定了国内商品期货波动率的 “量级” 与 “趋势性”,这一规律在国内市场表现尤为显著,我们本期先来考察商品的供给弹性:
图1 供给弹性的核心内涵
低供给弹性+ 高需求弹性:
易形成“趋势性大涨大跌”,波动率长期处于高位。以国内原油期货为例,其供给受 OPEC + 减产政策、地缘政治(如对俄制裁)约束,供给弹性仅 0.3-0.5(即价格涨 10%,供给仅增 3%-5%;但供给减少3%-5%,价格却要波动10%),而需求端随经济周期波动敏感度高,需求弹性达1.2-1.5。
2025 年前三季度,受中东局势紧张与国内复工需求回暖叠加影响,原油期货年化波动率远超其他品种,较供给弹性较高的品种,如电解铝高出近 1 倍,印证了 “低供给弹性放大需求冲击” 的波动逻辑。
高供给弹性+ 高需求弹性:
易呈现“短期暴涨暴跌”,波动率脉冲式波动。典型如国内 LLDPE,作为化工品其产能调整周期仅 1-2 个月,供给弹性较高,需求端受下游包装、农膜消费影响敏感度高。
商品期货价格的波动本质是供需缺口变化的映射,而弹性差异则决定了缺口扩大/收窄的速度:
弹性越低,供需缺口越难通过价格调整修复,波动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
弹性越高,供需缺口快速收敛,波动以脉冲式 为主,这一逻辑是理解国内品种波动差异的核心前提。
02
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与国内品种波动率案例分析
国内商品期货的供给弹性差异,主要由生产周期、资源分布、库存缓冲能力三大因素决定,不同因素作用下,品种波动率呈现显著分化。
2.1 生产周期与产能调整难度
生产周期越长,产能调整越滞后,供给弹性越低,波动率对供需变化的响应越剧烈。这一规律在国内农产品与工业品中对比鲜明:
天然橡胶:国内橡胶依赖进口,而东南亚橡胶树从种植到稳定产胶需5-7 年,扩产周期极长(供给弹性 0.2-0.4)。
2024年8月至10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主力合约价格从1.43万元/吨上涨至1.96万元/吨,累计涨幅达37%,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东南亚主产区天气扰动导致供应收缩、国内库存持续去化,且上涨趋势持续 3 个半月 —— 因产能无法短期补充,供给缺口持续放大,波动率维持高位。
图2 橡胶加权周K
数据来源:同花顺期货通 国金期货研究所
电解铝:国内电解铝产能受“双碳” 政策约束,但开工率调节灵活,通过启停电解槽,1-3 个月可调整产能 10%-15%,供给弹性 0.8-1.0。因此沪铝在绝大多数时间价格均位于1.8-2.3万的区间范围内。
图3 沪铝加权
数据来源:同花顺期货通 国金期货研究所
2.2 资源分布与政策约束
资源集中度越高、政策约束越强,供给弹性越低,外部冲击,如地缘、政策变化对波动率的影响越显著:
原油:国内原油进口依赖度约为75%,供给集中于中东,占进口量 55%,且受进口配额、国际油价联动政策影响,供给弹性 0.3-0.5。
过往几年我们常看到原油因地缘冲突而发生暴涨暴跌,且很难出现其他因素来调节供应端被地缘冲突吞噬掉的产量,原油的资源集中与政策约束导致供给无法快速替代,放大了波动,这便是供给弹性较低的一个体现。
棉花:国内棉花供给受“进口配额 + 储备棉投放” 双重调节,供给弹性 0.6-0.8。
2024年新疆南疆棉区因播种季补种延迟及生长期干旱高温导致单产下降,局部减产幅度约8%-10%,但同期政府通过精准投放储备棉补充市场供应,叠加北疆增产部分抵消区域缺口,国内棉花价格呈现窄幅波动。
2.3 库存缓冲能力:弹性的 “短期缓冲垫”
库存越高、储存成本越低,库存对供给缺口的缓冲作用越强,供给弹性越高,波动率越平缓;反之则波动率易放大:
豆粕:豆粕易吸潮变质,储存周期仅3-6 个月,国内库存通常维持在 30-50 万吨,仅满足 15-20 天消费,库存缓冲能力弱,供给弹性 0.5-0.7。
2025 年上半年,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遭遇洪灾,巴西作为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产量下降直接导致国际大豆供应预期收紧,推升进口大豆成本,与此同时上半年国内豆粕库存持续去化,3月后库存降至60万吨以下,处于近三年同期低位,低库存无法缓冲供给短缺,波动快速放大。
大豆:大豆耐储存,储存周期1-2 年,国内库存通常维持在3000-4000 万吨,满足较长时间的消费,库存缓冲能力强,供给弹性 0.8-1.0,略大于豆粕。同期减产消息下,国内大豆价格仅涨17%,高库存平滑了供给冲击,抑制了波动。
图4 豆粕、大豆同段时期涨跌幅对比
数据来源:同花顺期货通 国金期货研究所
03
总结
供给弹性指商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其大小受生产周期、产能调整难度、资源分布、政策约束及库存能力等因素影响:
生产周期长的商品,如天然橡胶需5-7年扩产,供给弹性极低(0.2-0.4),易因短期缺口引发趋势性大涨大跌;
资源集中或政策约束强的商品,如原油依赖中东进口,供给弹性较低(0.3-0.5),地缘事件易放大波动;
库存缓冲能力弱的商品,如豆粕储存期短,供给弹性中低(0.5-0.7),
而库存能力强的商品,如大豆,供给弹性较高(0.8-1.0),能平滑价格波动。
供给弹性低的商品在期货市场中波动更剧烈且持续,反之则波动短暂,如电解铝。
表1 国内主要商品期货供给弹性对比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