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缘何重启国债买卖?
发布时间:17小时前阅读:6
□本报记者 许予朋
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这一政策调整无疑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下的一次重要工具运用,也是影响年末债市走势的一个大消息。此前,该项操作已暂停10个月有余,重启背后的深意值得关注。
2024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二级市场国债交易,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提升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实践中,中国人民银行曾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不过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暂停了国债买卖,该调整曾有力地防范了利率继续过快下行的风险。
适时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既是受年初掣肘因素逐步消解影响,又回应了当前流动性投放、政府债发行、信贷投放等情况所需。具体来看,一方面,年末财政增量政策陆续落地,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同向发力的必要性抬升。今年前三季度国债净融资节奏整体高于去年同期水准。与此同时,近期财政部宣布进一步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及扩大有效投资,预计10月至11月政府债券净融资仍会达到万亿元规模。民生银行研究院数据显示,9月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预计将撬动约5万亿元有效投资及2万亿至2.5万亿元配套贷款需求。在此时点,中国人民银行选择恢复国债买卖,有助于通过调节政府债发行利率来压降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临近年末,作为长期流动性供给工具之一,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能够更好地呵护金融机构流动性。今年以来,买断式逆回购和MLF操作量持续加大,近期将迎来较大到期压力,二者合计到期量在今年四季度将达到5.6万亿元,MLF余额也从2025年2月的4.09万亿元回升至2025年9月的5.85万亿元,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深度释放流动性,维持银行负债和货币市场稳定以及债市的平稳运行。
除了呵护市场流动性,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亦反映出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更趋精准与成熟:与传统的降准等总量工具不同,国债买卖操作让中国人民银行能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开展双向操作”,这意味着不再仅仅进行“大水漫灌”式的总量调节,而是更注重通过调节收益率曲线进行结构化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这一工具还将用于“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和“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这表明该项工具将兼具强化市场建设与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协同的复合功能,其定位更加清晰,透露出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信号更加明确。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国内十大正规炒2年期国债买卖交易平台有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