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元退役潮来袭!动力电池回收的“资源密码”与投资机遇
发布时间:3小时前阅读:34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会释放明确信号:我国已进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2024年国内回收利用量已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2030年这一规模将正式突破千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的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环保刚需,更已成为孕育千亿级投资机会的黄金赛道。
一、为何必须回收?资源、环保、安全的三重刚需
动力电池的回收价值源于其“既是废弃物也是资源库”的双重属性,背后是不可替代的现实必要性。
从资源保障看,动力电池含有的锂、钴、镍等关键金属是战略资源,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超70%,钴资源更是高达90%。而1吨退役三元电池可提炼25公斤钴、30公斤镍和7公斤锂,这些再生材料的提取成本较原矿开采低30%以上。国金证券测算,到2030年,回收再生的镍钴金属量可满足当年35%以上的需求,锂金属量可满足25%以上,成为缓解资源短缺的关键补充。
从环保治理看,随意处置退役电池的危害不容忽视。动力电池中的电解液含氟化物等有毒物质,若直接填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正极材料中的重金属若渗入水体,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数据显示,规范回收1吨退役电池可减少5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70棵树的固碳效果。
从安全防控看,退役电池的安全风险已逐步显现。部分电池虽无法满足车用需求,但仍残留30%以上电量,若存储不当易引发热失控。2024年全国已发生多起废旧电池堆放起火事故,倒逼回收体系加速完善。
二、前景几何?政策、技术、市场三重驱动打开增长空间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迎来政策规范、技术突破、需求爆发 的三重红利,千亿市场轮廓愈发清晰。
1. 政策筑牢行业发展根基
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一方面发布22项国家标准,明确镍钴锰综合回收率不低于98%、锂回收率不低于85%的硬性指标,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车企、电池厂建立编码溯源体系,目前全国回收网点覆盖率已提升至80%。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牵头的《电池回收利用深度放电通用指南》IEC国际标准立项,为企业出海铺平道路。
2. 技术突破破解盈利瓶颈
技术升级正让回收行业从“微利困境”走向盈利拐点。梯次利用领域,自动化检测设备可精准评估电池剩余容量,使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场景的投资回收期缩短至3年,度电成本降至0.3元/kWh;再生利用领域,湿法冶金技术已实现突破,格林美、邦普循环等企业锂回收率达96.5%,镍钴锰回收率更是高达99.6%,接近原生材料纯度。华泰证券指出,技术升级与标准完善将推动行业毛利率从当前10%左右修复至15%-20%。
3. 市场需求进入爆发周期
退役量的快速增长构成行业最坚实的需求支撑。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达82万吨,2028年将突破400万吨,2030年退役电池规模将达380.3GWh,较2025年增长近9倍。需求结构上呈现明显分化:三元电池因金属价值高,以材料再生为主,2025年再生利用价值约3万元/吨;磷酸铁锂电池则更适合梯次利用,在5G基站、户用储能等场景广泛应用,成本较新电池低30%。
三、投资主线:聚焦产业链高弹性环节
结合行业发展逻辑与机构观点,可从三条主线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赛道:
1. 技术壁垒高的再生利用龙头
优先关注掌握核心再生技术、回收率领先的企业。例如格林美已构建“回收-再生-再利用”闭环,年处理能力达5万吨,再生材料纯度超99.5%;再比如邦普循环依托宁德时代资源优势,锂回收率突破96%,2024年相关业务收入增长114%。这类企业能充分享受金属价格回升与规模效应的双重红利。
2. 梯次利用场景开拓者
储能与低速车领域的梯次利用企业值得重点跟踪。粤唐鼎安科技的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已接入南方电网调峰项目,年消纳绿电超1亿度;天能再生资源则在低速电动车领域实现突破,累计装机量超50万组。国金证券强调,随着储能政策加码,梯次利用企业将迎来订单爆发期。
3. 回收渠道网络构建者
拥有广泛回收网络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绿源循环科技已建成覆盖全国的回收体系,年回收量突破3.2万吨,通过与车企、4S店合作锁定优质资源;天奇股份则依托报废汽车回收渠道,形成“车-电池-材料”的协同优势。渠道壁垒将在行业竞争中愈发重要。
四、风险提示
投资者需警惕三大潜在风险:一是金属价格波动影响盈利,2023年碳酸锂价格下跌曾导致部分企业毛利率降至负值;二是技术迭代风险,固态电池若大规模应用可能改变现有回收逻辑;三是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回收责任划分不清可能引发产业链协同不足问题。
在 “双碳” 目标与资源安全战略的双重推动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正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从行业趋势推测,2025 年至 2030 年该领域或能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不仅有望为新能源产业补上 “循环环节” 的短板,也可能逐步成长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或许是资本市场可以长期关注的一个方向。
本文部分参考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18
-
大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均下调,银行存款究竟用啥来替代?
2025-10-27 09:18
-
未来产业AI如何投资?20+人工智能ETF排名来啦~
2025-10-27 09:1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