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1.2亿千瓦!风电装机开启“黄金十年”
发布时间:2025-10-23 11:58阅读:103
一、政策锚定高目标:“十五五” 打开千亿级增长空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已连续 15 年稳居世界第一,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并网容量达 5.8 亿千瓦。而《风能北京宣言 2.0》的发布更将行业增长推向新高度 —— 明确 “十五五” 期间年新增装机不低于 1.2 亿千瓦,2030 年累计装机冲刺 13 亿千瓦,2060 年目标 50 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五年风电年均装机量将较 “十四五” 提升超 60%,对应年均市场规模超 2000 亿元。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强调,这一目标夯实了国内风电需求预期,叠加风机价格回暖趋势,产业链已进入量利修复通道。从资源潜力看,我国 “三北” 地区陆上风电经济开发量超 75 亿千瓦,离岸 300 公里海上风能资源超 27 亿千瓦,为长期装机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国内需求双轮驱动:陆风稳增 + 海风爆发
陆风:市场化机制破解增长担忧
国金证券指出,市场对 “十五五” 开局年(2026 年)陆风需求存在下行担忧,但多项前瞻指标已验证增长韧性:2025 年 1-7 月风电核准规模达 106GW,同比激增 37%;大唐集团启动 10GW 年度框采,同比增长 67%。更关键的是,在全面市场化交易背景下,风电出力曲线优势使其收益率显著优于光伏,国金证券判断 “十五五” 新能源投资重心将向风电倾斜。
海风:从 “示范” 到 “规模化” 的跨越
深远海开发成为海上风电增长核心引擎。目前国内已核准未开工的海风项目达 35GW,广东帆石 1GW、江苏大丰 1.65GW 等项目已密集开工。国金证券预测,“十五五” 期间国内海风年新增装机中枢将从 “十四五” 的不足 10GW 跃升至 20-25GW,2025 年新增规模有望突破 12GW,同比翻倍增长。
三、海外开辟第二曲线:从 “产品出口” 到 “本地化布局”
我国风电企业正加速全球化渗透,已实现对全球六大洲 57 个国家的机组出口,7 家整机商推进海外建厂。这一布局与海外市场高增长形成共振:
需求端:欧洲 2024 年核准海风规模 19.9GW,同比增长 46.3%,预计 2025-2030 年年均装机达 12GW;
盈利端:国内整机企业凭借技术与成本优势(较欧美企业低 30%),在海外市场可获得更高溢价,国金证券强调 “出海业务将成为头部企业中长期成长的核心支撑”。
典型如明阳智能已获取欧洲近 4GW 海风订单,三一重能在东南亚建厂提速,海外业务正从 “增量补充” 变为 “主力增长极”。
四、产业链盈利反转:量价齐升打开弹性空间
国金证券认为,风电整机环节已结束多年 “内卷”,迎来量价齐升的双击机会,这一判断成为行业投资核心逻辑:
价格端:双向奔赴支撑涨价持续性
2024 年 10 月整机企业签署《自律公约》后,2025 年 1-7 月陆风机组中标均价达 1552 元 /kW,较 2024 年提升 9%。国金证券指出,这不仅源于需求景气,更因业主愿为高可靠性产品支付溢价 —— 部分央企已修订招标规则,降低价格分权重,政策端也在推进招投标制度改革,为价格稳定提供保障。
盈利端:费用降 + 毛利率升的双重红利
国金证券测算,2025 年行业 30% 的装机增速将推动头部整机企业销售 + 管理费用率下降 1-2 个百分点;2026 年随着涨价订单交付,制造端毛利率有望显著改善。上游零部件环节更先受益,大型铸锻件、齿轮箱等产品因排产激增(2025Q1 增幅达 50%-100%),价格回升幅度超预期。
五、投资主线:聚焦高弹性与高确定性领域
结合华泰证券、国金证券观点,可沿三条主线布局:
整机龙头:优先选择兼具国内订单储备与海外突破能力的企业,如金风科技(国内市占率第一)、明阳智能(海风 + 出海双领先)、三一重能(海外建厂提速),国金证券将其列为核心推荐标的;
零部件核心环节:
海风链条:海缆(东方电缆、中天科技)、桩基(天顺风能),受益于深远海规模化开发;
高壁垒部件:大型铸锻件(金雷股份)、主轴轴承(新强联),享受进口替代与量价齐升红利;
出海先锋:关注海外收入占比超 20% 的企业,如运达股份(东南亚订单暴增)、泰胜风能(欧洲桩基供应商)。
六、风险提示
需警惕三大风险:一是 “十五五” 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二是风机价格上涨引发业主招标延迟;三是欧美贸易壁垒升级(如欧盟碳关税对出口成本的影响)。
但长期来看,在 “双碳” 目标与能源安全战略下,风电装机的黄金十年已确定性开启。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网络公开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年金险交五年和十年的区别是什么?交五年好还是十年好?
下一篇资讯:
暂无下一篇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