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助力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金融时报》访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负责人
发布时间:9小时前阅读:37
外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数字技术为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手段。“十四五”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累计推出15个应用场景,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跨境结算便利化、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专访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负责人,围绕“十四五”时期,外汇科技部门在科技赋能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外汇改革中的探索与成效进行深入交流。
《金融时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外汇科技部门在支持外汇管理改革与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负责人:外汇科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数字外管、安全外管”为主线,以“科技赋能、数据赋能”为动力,协同推进外汇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深化外汇管理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高水平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一方面,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围绕外汇管理主责主业,全面打造“数字外管”,将数字化建设融入外汇业务各个环节,助力银行和企业业务办理更便利。一是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质效。建立多方共建共享共治机制,汇集收付汇、税务、融资、保险、物流、仓储等多方信息,构建完善跨境信用服务体系,通过数据融通、技术互通、业务联通,实现银企间服务对接、银行间信息实时互动,增强银行获取企业信用信息、单证真实性审核、跨境贸易背景查证、超额融资及超额付汇核验等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对跨境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二是聚焦外汇管理主责主业,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支持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助力便利化与防风险统筹推进。完善货物贸易、个人外汇、资本项目等系统功能,支持外汇业务办理更加便利,更好地服务经常项目改革和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优化国际收支、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银行结售汇统计、国际收支报表编制等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采集核查统计监测体系,服务高水平国际收支统计;建设外汇风险交易报告、非现场检查分析等系统功能,不断提升异常主体、异常行为筛查精准度;持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构建涵盖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的数据分析应用,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异常风险中发挥有力作用。
三是聚焦一体化服务,优化重构面向银企的业务服务总体布局。建设“数字外管”银行端和企业端,实现银行、企业等涉汇主体“一门户登录、一站式办事”,优化办事程序,提升业务办理的便利性。建设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系统,支持企业足不出户就能网上办理行政许可,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快捷。推出联机接口系统直联服务、“数字外管”公众服务号、呼叫中心电话咨询服务等,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外汇科技服务格局,增强银企更多获得感和便利性。
另一方面,外汇科技工作也时刻绷紧安全底线这根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建设“安全外管”,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生产系统稳定运行。一是聚焦网络安全,构建“以我为主”常态化网络安全风险监测机制,网络安全防线不断加固。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制定完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常态化、全方位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成网络安全威胁监测系统,强化威胁感知能力、追溯能力、拦截能力。
二是聚焦安全生产,建设“两地三中心”和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优化生产系统运行环境,完善生产系统运行监测预警体系,提升运行风险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运维保障。
三是聚焦数据安全,统筹推进金融行业外汇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相关工作,加强管理监督检查,落实好外汇领域数据安全责任。
《金融时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具体成效如何?未来有哪些新举措?
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负责人:“十四五”期间,国家外汇管理局聚焦市场需求,深入筹划攻关,持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拓展经营主体受众。
一是逐步构建跨境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推出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银企融资对接等应用场景,通过更丰富的信用数据供给和更便捷的交互认证方式,更好助力银行开展企业画像、授信评估等各项工作。二是充分盘活质押和担保信息,推出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等7个融资类应用场景,汇聚跨部门数据,为银行提供物流、仓储、保险等信息交叉验证,提升融资业务办理质效。三是提升业务办理便利化、协同化水平,推出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等4个便利化类应用场景,通过付汇、发票、税务备案等数据联动,便利企业办理跨境结算,有效支持多项外汇便利化政策实施。四是重点领域持续优化外汇服务,推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等应用场景,服务涉外企业“走出去”,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截至目前,以上15个应用场景,服务企业超16万家,助力融资规模超4400亿美元、支持便利付汇超2.4万亿美元,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普惠金融,以及跨境金融便利化等方面持续贡献外汇科技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更好发挥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作用,助力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扩大受益主体范围,继续优化完善现有应用场景。包括进一步扩大出口信保保单应用场景可支持险种;研究在港云仓仓单融资应用场景增加未来货权融资等功能,进一步提前融资时点;探索保税核注清单融资结算、广西北部湾“港航融”等地方专项应用场景在沿线省区复制推广共用。二是持续挖掘新的应用场景。持续发挥分局、银行贴近市场一线优势,围绕融资类、便利化类、展业类和贸易新业态四个方向,找准涉外主体难点痛点问题,研究业务流程优化再造,推动形成新的应用场景。
《金融时报》记者:接下来,外汇科技工作有哪些新思路?
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负责人:下一阶段,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积极探索构建“智慧外管”,服务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在业务目标方面,着眼服务外汇管理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重点围绕形势研判、政策预研、决策施策、评估优化的政策闭环,提供智能化支撑。在技术手段方面,运用传统智能模型、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构建算法、模型和应用场景,推动提升智能监测和科学决策能力,持续发挥数字技术在监管决策中的赋能作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请问中信证券佣金收费标准在哪里查看?知道的告诉一下吧
2025-10-13 11:11
-
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安排出炉!五类国债一文讲清~
2025-10-13 11:11
-
赶紧收藏:2025年10月最新REITs基金一览表(内含基金代码)
2025-10-13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