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苯&苯乙烯落后产能淘汰对供需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5-7-25 17:30阅读:79
【能化深度报告】
纯苯&苯乙烯落后产能淘汰对供需影响分析
从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环境部办公理部办公厅国院资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的通知》的通知中来看,政策文件要求评估具体细则包括本地区石化化工老旧装置数量、装置名称和规模、企业排污许可证号、所属行业、生产厂址、是否位于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投产时间、设计使用年限等。8月30日前报送老旧装置评估结果和更新改造意见(老旧装置汇总表见附件)。
从本次政策文件具体要求中可以发现,摸底更多侧重于石化装置的年限、环保问题以及更新改造意见,相比于出清更侧重于升级改造。
从纯苯、苯乙烯及其下游产能情况来看。纯苯装置与炼油装置相配套,纯苯作为炼化的副产物,一体化程度高,此外我国每年纯苯有较大的供需缺口,纯苯利润水平整体较好,不具备产能过剩、生产亏损的产能出清的前提条件。苯乙烯方面,存在一定老旧装置,但20年以上的老装置开工生产的仅有两套涉及20.5万吨产能,值得关注的是老旧的非一体化装置的产能改造升级对于苯乙烯供应的影响,非一体化乙苯脱氢装置大多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开工率偏低,且国内苯乙烯供应偏多,处于净出口状态,符合产能改造升级的条件。下游产能方面,3S及己内酰胺等在产产能大多为年集中投产,装置较新,产能改造升级的空间不大,即便改造老装置,对苯乙烯、纯苯需求变化有限,预计需求端整体变化有限。
总的来说,此次政策,对纯苯影响较低,对苯乙烯非一体化装置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下游的需求影响有限,具体需要关注苯乙烯装置的产能升级及出清情况,短期来看有利于苯乙烯与纯苯价差扩大,长期来看苯乙烯与纯苯价差回落仍是主线逻辑。
相关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生态环境、应急管理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正在制定《加力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行动方案》,强化标准引领和政策支持,全面推进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安全化绿色化、数字化综合改造提升,防范化解安全环境风险,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摸清老旧装置底数,明确工作标准要求,现开展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工作。
一、纯苯&苯乙烯产能基本情况
从纯苯产能增长来看2007年以前投放产能约四百多万吨,当前总产能为2595.5万吨。可以看出产能集中投放在2011年、2015年、2019-2024年,装置整体较新,20年以上装置占比整体较低。据隆众资讯,在纯苯已投产的产能中,20年以上的装置占比约为18%。
纯苯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除了来源于裂解、重整装置外,还是许多化工品的副产物。纯苯的主流生产工艺包含四种:催化重整法、乙烯裂解法、多工艺路线、甲苯歧化法,此外还有少部分纯苯来源于芳烃抽提、连续重整等。催化重整、乙烯裂解法及甲苯歧化法分别占38%、23%、15%。
纯苯作为炼化的副产物,其来源于一体化炼化装置的多个流程环节,包括裂解装置、催化重整与芳烃抽提联合装置、甲苯歧化装置,因此对纯苯而言产能的产能出清的可行性较低,升级改造的可能性更高。
纯苯生产毛利长期维持盈利,进口方面长期维持净进口状态,近两年进口量呈现不断增多趋势,2025年进口依存度同比上升,国内纯苯缺口大。
苯乙烯方面,我国当前产能为2184.7万吨,同比增长2.6%,从产能增长来看,自2023年后,苯乙烯产能增长放缓,大部分产能于2019年至2023年投产,期间产能投产约为为1187万吨。
从关停的苯乙烯产能来看,均为乙苯脱氢法装置,乙苯脱氢法效益相对PO/SM联产法的装置较弱,近几年关停产能约为106万吨,占当前产能的约4.85%。
苯乙烯产能类型方面来看,乙苯脱氢法仍是主流生产工艺,其次为PO/SM联产法装置,C8抽提装置所占产能仅为2%。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PO/SM联产法副产环氧丙烷,各项能耗成本要优于乙苯脱氢法,属于苯乙烯生产工艺中的先进产能,C8抽提法通常为一体炼化装置的配套装置且产能较低,不具备产能优化空间,乙苯脱氢法装置占据最主要产能,其中包含一体化装置及非一体化装置,一体化装置整体效益要优于非一体化装置。
从苯乙烯装置年限来看,投产五年以内新装置占比最高,10年以上老装置涉及产能约669万吨,老装置中非一体化装置占比较高,非一体化装置生产毛利受到纯苯价格影响较为明显,长期开工水平较低,利润亏损,2007年以前投产产能在300万吨左右。据隆众资讯,投产年限超20年的装置产能占比9.28%,对应产能规模在200万吨以内。截止到目前总产能中长停装置约在223.5万吨附近,目前正常生产的产能仅1956.9万吨。
整体来看,苯乙烯装置存在一定长期停车的老旧产能,开工时间较少,此外在能耗等方面经济性较差。从苯乙烯新投产装置来看,PO/SM联产法装置在逐步增多,乙苯脱氢法新增多为一体化装置,20年以上产能占比为9.28%,此类产能出清或升级改造的可能性较高,需要关注的是年限较久的非一体化装置的产能升级改造。与纯苯不同的是,我国苯乙烯已在2024年接近进出口平衡,2025年苯乙烯出口超过进口,供应相对宽松,存在装置升级改造及落后产能淘汰的空间,这与政策导向较为契合,调整将加速提升乙烯行业集中度,强化头部企业主导地位,推动产业向高效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能集聚,增强中国苯乙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下游产能评估
纯苯下游产能中,2007年以前投产的产能整体来看占比较低,大多数产能均为2010年后投产,己内酰胺及苯酚在2016年后产能投产再次加速增多,苯胺及己二酸投产增速较为稳定。苯乙烯下游方面,ABS与PS产能集中投放集中在2011-1015年、2021-2024年,产能较为先进。EPS方面,产能投放集中于2010-2015年,总体来看,苯乙烯下游落后产能较少,其中ABS、PS近几年投产较多,技术均较为先进。
从纯苯下游开工水平来看,己内酰胺、苯酚、苯胺开工水平近三年维持偏高水平,但从利润水平来看近期处于亏损状态。
苯乙烯下游方面,3S开工率水平整体偏低,存在较多停产装置,其中EPS开工率仅占总产能的一半水平,装置整体较新,即便EPS装置升级改造,对于EPS的供应影响整体也有限,ABS与PS开工水平稍高,情况与EPS类似,均为“产能过剩,开工水平低,先进装置占比高”的情况。毛利方面整体处于盈亏平衡附近,新装置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整体来看,苯乙烯下游3S装置大规模升级改造的可能性较低,对于苯乙烯需求端影响较为有限。
最后从下游老旧产能及开工情况来看,EPS开工水平偏低,且老旧产能占比高,老旧产能改造升级对供给影响偏高,苯胺与PS相类似,己二酸与苯酚受到影响相对有限。
三、总结
纯苯国内供应偏紧,依赖于进口,此外利润水平较好,主要来源于一体炼化装置,本轮政策对其影响较为有限。
苯乙烯存在一定数量的老旧装置、部分装置利润亏损、长期停车、国内苯乙烯供应基本平衡,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整体符合政策要求,存在较大的技术升级及产能出清的空间。
纯苯及苯乙烯下游的装置多为近年投产,在技术方面整体较为先进,未利用产能中,EPS、PS、苯胺占比稍高,即便升级改造对于纯苯及苯乙烯需求端影响较为有限,己二酸、苯酚则受到影响最小。
整体而言,从政策预期来看,苯乙烯装置存在一定变动空间,纯苯装置产能预计变化有限,下游装置大多为近年来投产且产能利用率偏低,预计变动有限。从政策预期来看,利于苯乙烯与纯苯价差扩大,长期基本面来看,苯乙烯与纯苯价差预计仍有回落空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0 09:58
-
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得主荣获825万奖金,究竟研究的啥?
2025-10-20 09:58
-
主播、骑手、网约车司机收入全面裸奔!10月起你的个税这样算
2025-10-20 09:58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