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焦半年报:供需迎来好转,底部结构显现
发布时间:2025-7-9 18:34阅读:38
核心逻辑
2025年上半年,焦化行业呈现两极分化的运行态势。独立焦化企业产能释放节奏平稳,利用率始终锚定在70%-75%的中性区间;而钢厂自建焦化厂则保持高强度生产,产能利用率持续站稳85%以上,处于中性偏高的活跃水平。
从产业链数据看,前4个月国内焦炭产量同比攀升3.8%,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焦煤资源供给端更显积极,国产与进口量合计同比增幅达4.2%,这一增速小幅领先于需求扩张节奏,使得焦煤市场整体供需天平向宽松端微倾。
进入二季度,市场情绪发生显著变化。4月以来焦煤价格开启加速探底模式,恐慌性抛售情绪蔓延。尽管下游焦钢企业仍有刚性采购需求,但在偏弱预期主导下,普遍采取"随用随采"的低库存策略,库存水位始终维持低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游煤矿并未因价格下跌而大规模减产,供应端依旧保持高位释放,导致煤矿库存持续承压,库容量屡创年内新高。
短期市场博弈仍将持续。当前焦化厂处于"盈亏线边缘游走"的状态,利润空间虽有限但尚未触及停产红线,因此开工积极性仍能维持,对焦煤的刚性采购量将保持高位震荡。
拉长周期看,市场格局有望迎来转机。供应端收缩信号已现,下游需求在政策利好预期下存改善空间,库存压力有望随供需关系调整逐步缓解。多重因素共振下,双焦市场正酝酿估值修复行情,中长期大概率开启震荡上行通道。
PART 01
宏观基本面相互扰动,双焦情绪反复
2025年上半年,双焦市场陷入单边下行通道,价格如坐滑梯般持续探底。国内煤炭产量的稳步增长成为压垮市场的重要砝码,其中山西主产区表现尤为突出,产量增幅领跑全国。焦煤市场呈现出"供给堰塞湖"状态,充足的资源供应与市场高度一致的看跌预期形成共振,偏弱情绪如乌云般笼罩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煤矿仍手握丰厚利润缓冲垫,这使得即便在焦煤供需宽松、预期持续恶化的双重压力下,价格仍能在博弈中不断下探。随着价格跌势蔓延,煤矿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从丰厚到微薄的收缩轨迹清晰可见,而上游库存压力则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仓库堆存极限不断受到挑战。
焦炭市场的处境更为被动。由于长期深陷产能过剩泥潭,焦炭价格缺乏自主定价权,完全沦为成本的"影子"。在焦煤价格持续下探、成本支撑彻底崩塌的背景下,焦炭价格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下行。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走势高度吻合,1-5月双焦合约均呈现出流畅的单边下跌行情,空头趋势贯穿始终。进入6月后,市场情绪出现戏剧性反转,双焦价格在底部区域展开反弹。这轮反弹的驱动力来自多重因素叠加:一是前期超跌后的技术性修复需求,二是地缘冲突升级引发的供应链担忧,三是主产地煤矿减产传闻带来的供应收缩预期。在市场情绪回暖与基本面边际改善的双重推动下,焦煤率先开启阶段性反弹行情,为双焦市场注入短暂活力。
PART 02
进口或高位回落,双焦供应有望收紧
汾渭数据,2025年以来,蒙古国进口焦煤的通关条件其实相当宽松,口岸实际处理能力完全能够支撑更大规模的进口量。但当下的情况是,一边是口岸堆存的蒙煤库存持续高企,另一边是下游企业采购意愿低迷,这两股力量拉扯之下,蒙煤每日通关车次只能在中等水平上下波动,始终没能释放出应有的进口潜力。
说到底,制约蒙煤进口的核心问题根本不在通关能力——现有的口岸设施和流程完全能应对更大的进口规模,真正的瓶颈在于下游市场的采购热情。更关键的是,蒙煤价格长期锚定国内市场,但调价节奏却远不如国内煤灵活。今年以来国内焦煤价格持续快速下行,蒙煤因为调价滞后,性价比优势不断弱化,甚至陷入"价高量滞"的尴尬境地。这直接导致口岸库存消化缓慢,堆积的压力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
展望后续,蒙煤进口能否回暖,重点得看两个信号:一是下游焦化厂和钢厂的采购需求是否真的启动,二是口岸积压的库存能否出现实质性下降。从全年趋势看,受国内供给充足、蒙煤性价比不足等因素影响,2025年蒙古国焦煤进口量大概率会出现同比下滑。
根据钢联523家煤矿样本煤矿成本数据,焦煤成本小于600元/吨占比16%,600-800元/吨占比36%,800-1000元/吨占比24%,大于1000元/吨占比25%。当前炼焦煤现货平均价格在940元/吨左右,按照炼焦煤平均成本800左右测算,焦煤平均利润在140元/吨左右。这个价位对焦煤价格支撑较强。
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1-5月中国炼焦煤进口总量为4371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44万吨,同比降幅达7.3%,进口规模呈现明显收缩态势。从进口来源看,蒙古国、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是主要供应国,占比分别为45.9%、28.5%、10.0%、6.7%、6.3%,其中蒙古国与俄罗斯合计占比高达74.4%,主导中国炼焦煤进口格局。
分国别进口特点
蒙古国:1-5月进口量2005万吨,同比大幅下降16.6%,是拖累整体进口量下滑的主要因素。核心原因在于国内焦煤产量增速显著,国产煤与蒙煤的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引发价格“螺旋式下跌”。尤其是山西地区焦煤价格快速下行后,蒙煤的性价比优势被严重削弱,导致下游采购意愿低迷,口岸蒙煤库存长期高企,进一步制约了通关效率,形成“价跌-库存积压-进口收缩”的循环。
俄罗斯:进口量1248万吨,同比微增2.0%,表现相对稳定。受国际制裁影响,俄罗斯炼焦煤出口渠道仍较单一,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尽管俄煤价格同样出现明显下跌,但出口总量未受显著冲击,维持小幅增长态势。
澳大利亚:进口量277万吨,同比增长7.9%,延续恢复性增长趋势,反映出中澳炼焦煤贸易的持续回暖。
美国:进口量291万吨,同比下降5.2%。受中美加征关税政策影响,美国炼焦煤到港量已接近停滞,进口规模持续萎缩。
整体来看,1-5月炼焦煤进口的下滑主要由蒙煤收缩主导,而俄煤的稳定供应、澳煤的小幅增长未能抵消这一降幅,叠加美国煤进口受阻,共同构成了当前进口市场的格局。
PART 03
需求维持高位,或谨慎看高需求
2025年上半年,钢材市场基本面呈现矛盾温和的特征,未出现显著扰动因素。钢厂利润空间保持在合理区间,支撑铁水产量同比处于高位,进而带动焦炭刚性需求维持偏强水平。
市场节奏呈现阶段性分化:4月起,受美国关税政策调整预期影响,国内钢厂掀起钢材抢出口热潮,推动铁水产量持续攀升,创下阶段性高点;进入5月后,随着传统消费淡季逐步深入,终端需求释放放缓,铁水产量增长动能明显趋缓,陷入增长乏力的状态。
从产量数据看,1-4月全国生铁累计产量达2.89亿吨,同比增长1.4%,累计增量386万吨,延续稳步增长态势;1-6月247家钢厂日均铁水产量约235万吨,较2024年同期的226万吨同比提升近4%,整体仍处高位区间。
展望后期,铁水产量走势将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
终端需求层面呈现分化特征:地产领域,供给侧政策效果有限,需求侧政策推进节奏偏缓,对基本面的改善作用尚不明显;基建领域以稳为主,下半年需关注出口下滑是否会触发增量财政资金补充,形成需求托底;制造业在“两新”政策支撑下,消费品制造与装备制造投资保持高增,构成需求亮点;出口端受美国对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但前期抢出口及转口贸易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冲击,整体影响相对有限。政策层面,粗钢压减政策的扰动持续存在,下半年需警惕铁水产量因政策收紧出现大幅回落的风险。综合来看,近期日均铁水产量维持在240万吨以上的高位水平,这意味着,国内焦炭需求端获得较强支撑,往后对于双焦偏向于乐观。
PART 04
焦炭出口收缩,但整体影响不大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焦炭数据,2025年1-5月中国焦炭出口总量299.6万吨,同比减少100万吨,降幅达25%,出口规模显著收缩。从出口版图看,印尼、印度、日本、巴西、越南、马来西亚是主要流向地:印尼以128.8万吨的进口量占据43.0%的份额,成为中国焦炭最大出口目的地;印度进口38.8万吨,占比12.9%,较此前有所下滑;日本、巴西等国则维持分散采购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量中包含兰炭及焦粉焦粒等副产品,若剔除这部分,实际冶金焦出口规模更低,反映出核心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承压。
对于后续走势,印度当前的低灰冶金焦进口限制将于2025年6月30日到期。若政策如期终止,中国焦炭对印出口有望边际改善,带动下半年出口形势小幅回暖;但市场亦需警惕印度延长炼钢原料进口限制的可能性,政策走向仍待观察。
PART 05
双焦库存结构分化明显,但有边际好转迹象
库存既是供需力量博弈的直观结果,更是预判价格趋势的关键先行指标——分析库存需兼顾总量规模与结构分布的双重维度,方能穿透数据表象把握市场本质。
焦煤库存:总量高企下的结构分化
从总量看,当前焦煤总库存较去年同期显著抬升,市场整体处于“高库存运行”状态。但拆分结构可见鲜明分化:
上游环节库存呈显性累积,煤矿与洗煤厂因销售不畅导致库存压力持续加码,部分区域甚至出现堆存饱和的情况;下游则普遍维持“轻库存”策略,独立焦化厂库存降幅明显,钢厂配套焦化厂库存仅小幅增加,采购积极性始终偏低。此外,进口蒙煤口岸库存长期处于高压区间,而沿海港口焦煤库存则呈下降趋势,形成“口岸积压-港口去化”的区域分化特征。这种结构失衡的根源在于市场预期的高度一致:全行业对“焦煤供给宽松”形成共识,下游企业不再担忧资源短缺,采购心态从“囤货避险”转向“随用随采”,库存压力向上游集中。煤矿为缓解库容紧张,不得不以降价为主要手段加速出货,形成“库存向上转移-价格被动下行”的循环。
焦炭库存:全链条累积的过剩印记
焦炭库存整体处于中高位水平,且呈现全产业链库存同步抬升的特征——焦化厂、钢厂及港口库存均高于去年同期,库存压力较焦煤更具普遍性。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焦炭产量与下游铁水产量深度绑定,保持相对稳定的释放节奏。但今年产业链矛盾的核心集中于焦煤端:焦煤价格下跌速度持续快于焦炭,使得焦化厂多数时候能维持微利状态,开工积极性未受明显抑制。价格随焦煤被动下行的同时,全环节库存出现小幅累积,成为焦炭产能过剩与需求韧性不足的直接印证。
总的来说,短期来看,市场多空博弈的拉锯战将持续上演。当前焦化厂利润在盈亏平衡线附近窄幅波动,虽未触及停产临界点,但盈利空间已被压缩至薄利区间。这种"刀尖上跳舞"的状态下,焦化厂开工积极性仍能维持基本稳定——既不会因微利而大规模减产,也难有扩产动力,由此带动对焦煤的刚性采购规模维持高位震荡态势,成为短期支撑市场的关键变量。
拉长时间维度,市场格局正孕育结构性转变的契机。供应端收缩的积极信号逐步显现,叠加政策利好预期持续发酵,下游需求存边际改善空间,库存高企的压力有望随供需关系的再平衡逐步缓解。在供应收缩、需求回暖与库存去化的多重因素共振下,双焦市场估值修复的条件正不断成熟,中长期大概率将走出震荡上行的修复通道。
PART 06
风险提示
1.宏观政策;2.双焦供应;3.钢厂利润走向
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沪证监许可【2016】38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0-27 09:22
-
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业绩反弹!2025年10月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全汇总~
2025-10-27 09:22
-
都说【宽基指数】好,它究竟是啥?具体有哪些?
2025-10-27 09:22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