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零售(便利店)】求规模,练内功,筑生态
发布时间:2015-12-7 08:27阅读:1151
消费升级与人口结构共同驱动:小时代到来,便利店兴起。便利店指以满足即时性商品或服务为主的小型零售店,具有距离/购物/时间/服务的便利性。日本和台湾经验显示,人均GDP提升、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是便利店主要驱动因素。高毛利、快周转、高费用是其财务特征:由于低价格敏感性和以食品为主的品类结构,便利店毛利率高于其他业态(国际便利店:30~36%,国内红旗连锁:26~27%);小体量、食品高占比带动存货快速周转(Lawson、7-Eleven日本在9.4~15.1天);租金、人工、资本开支是主要费用构成项;净利率与其他业态无显著差异。
核心要素:连锁规模、控货能力、增值服务。单店小体量决定了便利店必须连锁发展获取规模效益,放开加盟是国际便利店通行之路:2014年,7-Eleven加盟店家数占比90.8%,销售额占比73.4%。供应链是便利店运营核心,规模直采、原创商品(包括中央厨房)、“少批量、多批次”供货能力及“多温带仓配”是低价高质商品关键。增值服务包括金融类、功能类、广告类等,有助于提升客流粘性,通过沉淀资金、佣金、广告变现。
中国便利店:增速高,集中度低,区域差异较大。消费升级、人口变迁、去中心化催生景气需求。便利店业态增速位居各业态之首(2014年:+9.4%;预计2015-19年增长中枢:+10%)。消费升级、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哑铃化、消费去中心化带动社区便利店成为产业聚焦方向,资本进入亦活跃。中国便利店2014年CR4为31.4%,台湾和日本便利店CR4分别高达92.1%和90.5%。外内资深耕区域差异大:外资以重点布局京津/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城市;内资在各省市密集布点、呈现区域割据格局。盈利能力分化,内资盈利能力整体好于外资便利店:区域密集布点是关键,盈利模式以自营差价、加盟管理费等为主。
未来趋势:龙头加密整合求规模,深度运营练内功,“互联网+”筑生态。一线及发达省会便利店已接近饱和,存量整合是主旋律;东部县域、中西部等在消费升级、城镇化过程中存较大增量空间。内资便利店需强化供应链能力,因地制宜优化商品与服务:发达与商务区门店加大日配即食类商品占比,低线门店增加自有品牌等高性价比商品并渐进式增加日配商品。便利店在供应链/物流/客群/大数据开展O2O是“互联网+”重要的入口/场景。龙头将通过便利店整合供应链、对接本地消费,构筑社区生活服务生态圈;其盈利模式包括价差/流量变现(佣金、广告费等)/大数据/金融等。
风险因素:转型期经济长期低迷;互联网+社区盈利兑现进展低于预期。
投资策略。受益消费升级及中国人口与家庭结构变迁,看好便利店业态长期发展前景,便利需求、社区入口、衍生服务将支撑长期景气。三个角度选择投资标的。1)控货能力:供应链和物流基础;2)流量:已具备密集网点和会员资源、有能力通过加盟或收购继续扩大规模优势者;3)“互联网+”社区服务生态圈:有能力凭借供应链/物流/门店网络/会员优势构筑社区生态圈者。重点推荐步步高(便利店联盟重塑供应链,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红旗连锁(四川便利超市龙头,并购快速扩张)、天虹商场(社区生活服务平台),关注中百集团(湖北省便利超市龙头)、三江购物(聚焦社区商业,积极融入互联网合作)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