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棉细语】棉花:贸易缓和带来淡季不淡的潜在机会
发布时间:2025-5-19 14:03阅读:74
日内瓦谈判后中美就贸易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大幅缩减关税加征幅度,本次联合声明对于棉纺织品进出口影响较大,关税调整幅度超市场预期。我们借此机会对贸易缓和的必要性与90天暂停期内的驱动做详细梳理。
一、贸易缓和对美国的客观必要性
通过目前美国消费市场进出口结构与其本身巨大的消费品刚性需求可以推导贸易缓和是存在客观必要性的。
首先是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的依赖度较难在短时间完成替代。美国纺服进口占比看,我国出口的纺服数量占美国纺服总进口量的20%以上,即使全球纺织品制造正在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这样庞大的产能转移仍需要更多时间来完成。
再从美国目前商品库存周期角度可以看出其补库周期仍在延续,其偏低的库存水平印证了其仍然存在较大的纺服进口需求。而本次关税提升之后,例如沃尔玛在内的美国零售巨头自行承担所有关税,通知中国制造商发货就足以表现出了美国对于中国制造的依赖。对于美国消费市场而言,关税抬升最终导致的进口成本增加会体现在零售价格的上涨上来,而美联储对于压制CPI增长的决心并未动摇,使得关税战与美国国内控制物价水平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长期的贸易争端对于美国并不存在好处。
从本次贸易缓和进度来看,关税调整幅度明显超过市场普遍预期,从而印证了美国对于谈判的积极性较高。这样一来,90天缓冲期后的7月9日将成为后续贸易谈判的重要窗口。在四季度美国秋冬服饰采购季到来之前,东南亚等国的新增产能投产进度或许难以弥补中国产品的占比,因此中美贸易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空间。
二、对美出口窗口打开,淡季不淡或成可能
本次贸易缓和对于情绪端的影响较大,但是纺服出口的压力仍然不小。从调整后的关税计算来看,相较于4月前,美国对于进口中国产品的关税仍保留10%,加上之前20%的芬太尼关税和基础关税,整体纺织品出口美国的关税大致在45%-50%之间。即使本次关税调整给纺服出口带来了曙光,但是对于出口订单的利润仍然压缩较大,其中关税承担问题仍悬而未决,很大程度上会给新出口订单的签订带来阻碍。
不过在关税风波带来的市场恐慌之后,本次贸易缓和很可能给出口端带来短暂的“蓬勃”。前面我们讨论了美国商品补库需求的存在,各大制造业国家在7月9日关税暂停期限前存在着较大的抢出口预期。对于中国而言,我们讨论了直接出口到美国仍会面临45%以上的较高关税,相比之下转口贸易仍然是目前较为合适的出口通道。尤其东南亚与日韩等国的90天暂停期内的出口美国关税加征仅10%,相较于我们30%的幅度具有较大优势,那么上半年抢转口的可能性很高,使得5-6月份的成品出口情况大概率不会很悲观。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4月,纺服出口端在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忧虑带来的抢出口情况下表现得较为亮眼。而经历了关税的增减之后,政策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忧虑会激发美国补库意愿以防备关税摩擦的再回头,也使国内出口企业借此窗口期出口的意愿增加。乐观而言,这样的抢出口预期也许会给本处于淡季的5-6月份一些需求端的增量。我们认为二季度国内棉纺市场淡季不淡的可能性在增加,从而带给国内棉花价格一定的支撑力量,5月下旬以后国内下游的表现值得特别关注。
从下游开工情况看,5-7月传统淡季是纺织企业开工季节性下行的时段,今年一季度整体开工率不高,但7月前的抢出口预期或许会刺激下游出口导向型的纺织企业维持生产,重点观测5月下旬到6月底的开工率情况。再看库存方面,织布厂棉纱库存在4月之后步入了一波明显的去库,倘若抢出口带来新订单的短期井喷,织企存在较大可能提前其原料补库的节奏。而纺纱厂的成品棉纱库存虽有小幅累库,但较往年同期水平来看并不高,后续淡季不淡成型的话,棉纱生产需求将给上游棉花价格带来一定的正向反馈。
三、进口美棉仍不具备性价比,可替代货源较多
本次进口美国商品关税调整到10%之后,仍保留了4月之前反制芬太尼关税的15%,最终加上本次10%的关税和配额内的1%关税,进口美棉的关税仍高达26%。在巴西棉与澳大利亚棉花出口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国内纺织企业购买美棉的动力仍显不足。
进口端表现上,2024年巴西棉占我国进口棉花的占比已超越美国,在贸易摩擦之后,这样的趋势或将得以加速。近年来美国棉花产量已逐渐低于巴西棉花产量,使得巴西在可出口的总量上跃居世界第一。另外值得关注的可替代进口资源是澳大利亚棉花,2024年我国已取消对澳大利亚的贸易制裁,中澳贸易关系逐步缓和,使得澳棉进口成为我国美棉进口减少后可选择的补充。因此,进口结构变化的演变进度较快,使得国内供应端受到本次贸易摩擦的影响并不大。
四、出口结构上非美贸易或仍维持增长
成品出口目的地上,2018年贸易战之后出现了美国占比阶段性减少的情况,但在疫情后的补库推动下,近三年出口美国占比又有较大回升。单论关税加征幅度,本次贸易摩擦的激烈程度远超2018年,因此或许会导致我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数量的减少幅度大于当年。然而,相对乐观的情况是我国对于澳大利亚、欧盟的贸易关系改善,能够帮助我国在本次关税风波后的出口情况好于2018-2019年同期。在最乐观的预期下,欧盟若能放开对于新疆棉的禁令,那反倒会给国内棉花价格带来较大的利多驱动。
出口目的地占比上,美国在2024年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首,但东盟的增速仍维持较快,加上东南亚关税暂停期内的关税少于直接出口,通过东盟国家进行纺织品转口贸易仍存在较大的生机,从而对于新兴市场占比增长的预期仍是乐观的。
另外,澳大利亚与中国贸易关系已出现明显缓和,从2024年我国取消对澳大利亚的贸易制裁之后,中澳贸易往来将存在较大的改善。有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均购买新服装56件,超越美国人的53件位居世界第一,即使其人口较少,但仍能承接我国的一部分出口市场的转移。
五、泡泡玛特的出圈引发对产业升级思考
贸易摩擦推动的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正在逐渐改变我国纺织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产业格局与模式。低成本红利正在消失,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无疑是纺织业向高端转型的目标。近期备受关注的泡泡玛特在IP经济带动下业绩增长明显,其产品的较高收藏价值给产品利润空间带来了较大的增长幅度,这或许给国内纺织产业指引了一条新的赛道。而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像《哪吒》、《黑神话:悟空》等国潮文化产品在得到的国内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也同步实现了文化出海。倘若国内文化产品能够在海外打出一片天地的话,更多IP联动的纺织爆品有希望涌现,从而促进国内纺织企业在产品定价上获得更高的议价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海外消费者也同样掀起这样的购买热潮,从而给纺织品需求带来新的增长点。
六、总结:关注缓冲期下的抢出口机会
日内瓦中美联合声明对于全球贸易的停滞打开了一条道路,给本来出口无望的产业释放了暂时的出口通道。但相较于贸易摩擦之前,即使大幅降低后的中美关税水平仍是近年以来最高的。在出口端利润本来就不理想的情况下,关税加征部分的分摊成为出口订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需后续重点关注。然而非美贸易存在潜在增量,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也在为出口导向型棉纺企业带来新的曙光。
90天缓冲期之后的贸易政策仍然扑朔迷离。理性而言,美国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摆脱中国制造的依赖,加上其刚需仍在,库存水平偏低的现实下,后续对美贸易或许仍然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但政策不确定性会在很大程度刺激抢出口情况的发生,从而给国内纺织淡季中的需求表现带来一定支撑,棉价下行动力已明显减弱。淡季不淡或可期待,后续重点关注下游开工库存情况。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炒郑棉开户,炒郑棉如何开户,炒郑棉开户平台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