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度供需逐渐成为主线——USDA5月报告点评
发布时间:2025-5-13 11:03阅读:68
Soybean 大豆
库存下调叠加贸易争端缓和 美豆价格回升
2025年5月13日(本周二)凌晨12:00,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5月供需报告。报告首次公布2025/26年度新作预测数据,显示美豆新季期末库存将大幅下降至2.95亿蒲式耳,库销比回落至6.68%。报告公布前,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将大豆进口关税从135%大幅下调至10%,美国则相应降至30%。白宫宣布已与中国达成阶段性协议,具体细节将于稍后公布。报告公布后,市场关注的核心调整——美豆新季期末库存超预期下调,受到中美贸易谈判和USDA月度供需报告双重利多的影响,CBOT大豆期货创下三个月新高。
美豆供需方面,USDA将2025/26年度美豆期末库存从前期预估的3.5亿蒲式耳大幅下调至2.95亿蒲式耳,库销比降至6.68%。尽管单产预估上调至52.5蒲式耳/英亩,但种植面积缩减至8350万英亩导致产量预估为43.4亿蒲式耳,相比去年降低了0.26亿蒲式耳。压榨量增长70百万蒲式耳至2490百万蒲式耳,同时进口量大幅下调20%至20百万蒲式耳,反映短期到港压力减轻,库存去化有所成果。
全球油籽市场方面,2025/26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预估为1.243亿吨,大豆产量预计为4.268亿吨,增长1%,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创纪录达1.75亿吨(增600万吨),阿根廷因转种玉米产量微降至4,850万吨。全球大豆压榨量预计增3%至3.665亿吨,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巴西、埃及、巴基斯坦的增长。全球大豆出口预计增加4%至1.884亿吨,南美主要出口国出口增850万吨,远超美豆出口降幅。全球期末库存微增120万吨至1.243亿吨,主因巴西和阿根廷库存上升部分抵消美国库存下降。
综合来看,美豆新季库存超预期下调及关税利好带来短期支撑,美豆价格预计将回升至贸易战前水平,后市需重点关注中美关税协议具体执行情况、北美新季天气状况以及南美农民销售节奏。
Cotton 棉花
棉花产量回落成为共识
USDA 5月报告发布,该报告首次公布25/26年度供需预测。其中美棉种植面积较上一年度下调1.31百万英亩,预计9.87百万英亩,但得益于产区天气好转预期,收获面积预计较上一年度上调0.56百万英亩至8.37百万英亩,单产略微下调至832磅/英亩。最终美棉25/26年度产量预期14.5百万包,同比24/25年度增加0.09百万包。出口量预计12.5百万包,同比上一年度增加1.4百万包。期末库存增加0.4百万包,至5.2百万包。
报告对25/26年度全球产量预期为117.81百万包,同比下调2.69%,主要由于中国、澳大利亚的下调幅度超过巴西产量的上调幅度。对中国产量下调的主要依据是单产水平难维持去年创纪录的水准。而由于国际棉价的弱势,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全球贸易量同比上调2.3百万包,预计44.8百万包,其中孟加拉国与越南进口量预计创历史新高。前五大棉花进口国只有巴基斯坦因为其本国产量的上调导致进口量下调。全球消费量上调1.4百万包,预计118.1百万包到达五年内最高位。期末库存由于巴西与美国的期末库存增加,即使在全球供减需增的情况下,最终与24/25年度数据几乎保持不变。
本次报告对25/26年度全球平衡表调整为供减需增,但对于全球贸易量与消费量的预期较为乐观。在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之后,全球贸易预期较上个月有所好转,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产量端对国内产量下调与市场主流预期一致,在产区天气回归正常水平的基调下,单产水平或出现均值回归的情况,有较大可能难以维持去年水平,因此后续棉花生长季的产区天气情况需持续跟踪以动态评估单产水平变化。作为对新年度供需数据的首次预测,后续调整往往较大,但新季产量回落成为市场主要共识,对棉价有一定支撑。而后续需求端需持续关注国际贸易动态,尤其是7月9日90天关税暂停结束后的变化。当前中美缓和背景下,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但下游进入淡季后,纺企原料补库意愿不高,或限制短期的反弹空间,郑棉延续震荡概率较大。
Corn 玉米
美玉米新季产量超预期增加
2025/26年度美国玉米供需双增,期末库存上升。供应端,本月2025/2026年度美国玉米产量预估158.2亿蒲式耳,略高于路透平均预测值157.87亿蒲式耳和USDA2月展望论坛预测值155.85亿蒲式耳。产量超预期增加主要是由于种植效益优势驱动的扩种:本月美玉米收获面积预期8740万英亩,较去年同期预测值增加5.4%。同时由于新季天气难以出现较大扰动,本月美玉米单产预期181蒲式耳/英亩,亦有小幅上升。需求端,总需求因国内消费和出口增加而同比增加超过1%,预计饲料和剩余使用量将因供应增加和价格预期下降而增至59亿蒲式耳。最终本月美玉米期末库存预期18亿蒲式耳,期末库销比从去年9.28%上升至11.64%。美玉米季节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4.20美元,较4月报告下调0.15美元。
2025/26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双增,但期末库存下降。供应端,世界玉米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2.65亿吨,其中美国、乌克兰和阿根廷的增幅最大。阿根廷及乌克兰玉米均出现扩种,世界大麦、高粱、小米、混合谷物和黑麦产量预计也将高于一年前的水平。需求端,世界玉米消费量预计将增长2%,达到创纪录的12.74亿吨,中国、越南、欧盟、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国进口量有所增加,中国玉米进口预计增加200万吨至1000万吨。2025/26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减少950万吨至2.778亿吨,将是2013/1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整体而言,本次报告玉米供需数据偏利空,报告公布后CBOT7月玉米合约下挫,当日收跌2.5美分。根据中美联合声明中进口美玉米按照关税26%计算,6-10月份美玉米到港理论完税价为2400-2500元/吨,进口美玉米仍不具备价格优势。同时,我国谷物进口量受政策限制,美盘玉米利空对国内影响较为有限,但情绪端利空仍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国庆长假投资“不放假”:中信证券推荐闲钱理财攻略
2025-09-09 09:53
-
【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释放了哪些关键信号?
2025-09-09 09:53
-
6只中证A500系列指数即将发布,对投资者有啥参考价值?
2025-09-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