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贸易摩擦,铜价为何如此坚挺
发布时间:2025-4-30 12:32阅读:86
清明小长假期间,在美国的关税组合拳打压下,海外股市、商品全线暴跌。原油、铜、甚至黄金也未能幸免。
节后归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大面积跌停,沪铜当日也以7%的跌幅收于跌停板。这种情形,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投资者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当时同样处于国内假期,2008年十一长假期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海外股市、商品遭遇抛售。节后以铜为代表的国内大宗商品开启暴跌模式,期间沪铜连续五个交易日收盘于跌停,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价格从5万以上跌至2万出头儿,惨烈程度近几十年来绝无仅有。
图1: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沪铜主力合约日K线
但今年的表现与彼时却迥然相异。清明节后,沪铜在经过了三个交易日的偏弱调整之后偏重回涨势,至4月17日已经完全补上了跳空缺口。
图2:近期沪铜期货日K线
事实上,海内外不少专家学者也认为,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不亚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既然如此,铜价今年为何未见暴跌?
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当前铜市场的供需结构、宏观政策环境以及产业转型需求与2008年存在显著差异。2008年铜价下跌是流动性挤兑与经济衰退共振的结果,而当前贸易摩擦的影响更偏向结构性。
铜供需紧平衡未被打破
资料显示,2008年四季度,在经济危机冲击之下,全球铜消费同比下滑9.6%,铜价跌幅达68.5%。而与2008年全球需求全面萎缩不同,当前铜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尽管贸易战导致传统制造业需求减少,但新能源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AI数据中心)的铜消费量快速增长。
以中国为例,2025年一季度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电网工程共完成投资956亿元,同比增长24.8%。据行业机构测算,新能源领域用铜年均增长率达12%-15%。AI数据中心用铜需求预计从2023年的20万-50万吨增至2027年的50万-120万吨,复合增长率26%。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部分抵消了传统行业的下滑,支撑铜价韧性。
此外,由于铜矿开发周期长(约5年)、资本开支高(超1.2万美元/吨),导致新增产能难以快速释放,当前铜矿供应面临长期瓶颈。研报显示,2025年全球铜矿增量有限,智利、刚果金等地缘风险加剧供应扰动,第一量子巴拿马矿停产减少75万吨供应,英美资源下调产量目标至79万吨。4月23日,秘鲁最大的铜锌矿,也是全球最大的铜锌矿之一的Antamina因事故停产,凸显了供应端的不稳定。
铜矿供应偏紧,令铜精矿加工费处于近年低位,冶炼企业减产概率增加。
相比之下,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铜供应过剩量达30万-50万吨,加剧了价格下跌。
除此之外,关税因素导致全球库存区域分化和供应链重塑,例如,美国因囤货导致COMEX库存激增,而LME和上海库存则显著下降。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5日当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环比减少5.49万吨,至11.68万吨,单周降幅超过31%。同时,高关税影响了中国废铜的进口,进一步收紧了国内原料供应。
后期仍存变数
美国贸易政策反复摇摆,为判断铜价未来走势带来困难,业界对于全球经济走向及商品走势分歧较大。
西部证券认为,美国正逐渐重演1978年“二次滞胀”,这背后有两大推动因素:逆全球化&美元危机。本轮“逆全球化”短期难以结束,美元信用也积重难返。1978-1980年是商品“最后的狂欢”,而2025年对于商品牛市而言,可能才是起点。
敦和资管宏观策略总监徐小庆则在报告中指出,关税上涨影响的这部分商品在美国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并不会导致通胀上行。商品进口额仅占美国居民消费支出的16%。商品只占了美国核心CPI的25%权重,而服务占了75%,美国CPI的趋势还是服务价格决定的。同时,油价会影响到CPI里面的运输等服务类价格,这部分价格其实是通缩的。
德意志银行在发布报告指出,尽管关税政策引发股市下跌、信用利差扩大、收益率曲线趋陡和油价走低等一系列反应,但各大类资产的调整幅度与历史上的衰退时期相比,仍显不足。这意味着,市场显然并未将衰退视为必然事件,尤其是在关税政策可能再次延期的预期下。
“未来几天的硬数据将至关重要,若数据证实经济收缩,可能引发市场对衰退风险的重新评估,并触发新一轮抛售潮。”德银警告称。
芝商所旗下的COMEX铜期货(产品代码:HG)合约旨在满足铜产业方面的需要,同时对于投资界而言,也是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且提供回报机会。铜在全球市场充分融合,是贯穿铜产业价值链的主导性基准。
【订阅】金属市场周报逢周一推送
芝商所(CME Group)致力于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让大中华区投资者及企业客户更了解全球指标性期货和期权产品的最新市场动态。因此,我们为客户提供全新的《金属市场周报》,内容覆盖基本金属市场(美铜和沪铜)的纵览,同时针对贵金属市场(黄金、白银)一周动态进行走势分析及预测。《金属市场周报》由研投团队特约撰写,每周一准时发布。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