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重盈利叠加二育补栏,生猪交易均重继续提升
发布时间:2025-4-18 16:33阅读:194
2025年春节后,猪价止跌并进入盘整阶段,同时肥标价差的均值水平较高,提升了养殖者增加体重以提高利润的心态。此外,二次育肥的交易量逐渐增大,延长了养殖周期,并推动了交易均重的进一步提升。4至5月间,在终端需求的支撑和二次育肥增量的驱动下,养殖者主动减轻体重的意愿不高。然而,自第三季度起,气温升高,终端消费承压和大猪积累,加之二次育肥补栏或减少,交易均重或开始下降,且成为生猪价格的重要压力指标。
全国生猪交易均重持续走高
截至2025年4月17日,本月全国瘦肉型生猪交易均重为125.68公斤,环比增加0.78%,同比增加1.43%。从交易均重的走势来看,春节后生猪交易均重在止跌后持续上升,且涨幅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春节前,中小养殖户提前销售部分大猪,而企业则加速出栏,导致节后的肥标价差扩大至近年来的高位。这一现象促使养殖者压栏增重,以扩大每头猪的盈利水平。此外,二次育肥活动频繁,导致标猪被拦截,逐步增重为大猪,增加圈舍中的大猪存量。而这些大猪在增重后再次逐渐流入市场,也进一步推高了交易均重。
增重盈利预期加持,叠加二次育肥逐步增量,推动交易均重走高
肥标价差不仅是二次育肥入场和出场的重要信号,也是养殖端决定是否增重的关键依据。春节后,肥标价差处于高位,使得自繁自养条件下从120公斤增重至140公斤的头均育肥理论盈利增加了30-40元。因此,企业端主动减少出栏并增重的操作增多。另一方面,从次育肥的补栏成本来看,多数二次育肥猪源到厂成本在15.0元/公斤左右,预计增重育肥两个月后的成本降至14.0元/公斤左右,理论头均预期盈利在210-230元/头。加之当前猪价相对坚挺,二次育肥出栏逐步延后,推动了整体交易均重的逐步增加。
交易均重和肥标价差在周期运行中呈现正相关性。通常,当肥标价差较大时,会刺激企业端的增重心态,促使中小养殖户参与二次育肥;反之,当肥标价差较小则二次育肥谨慎,增重心态减弱,交易均重增速放缓或下降。
截至2025年4月17日,全国生猪肥标价差均值为0.42元/斤,同比增加104.29%,最高点为0.60元/斤。自2025年3月以来,肥标价差整体呈现高位下滑态势,但均值仍高于历史水平线。春节后,肥猪价格未出现明显下跌,横盘延续时间较长(2月至4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养殖者增重增利和二次育肥的信心。进入4月,随着养殖端圈舍温度回升和育肥效率提高,以及对二季度生猪行情的惯性看涨,为追求头均利润最大化,空栏养殖户的二次育肥规模和体重基准再度提升,进一步增加了未来流入市场的猪源体重。
截至4月14日,二次育肥样本交易量和补栏均重分别达到约7.5万头和126.25公斤,均为今年以来的峰值。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肥标价差的高位运行和春节后的市场环境变化,共同推动了二次育肥的活跃度,进而影响了整体交易均重的变化趋势。
短期交易均重或继续增加,二季度末或迎来转折点
短期内(4-5月),养殖端仍无降重意愿,二次育肥频繁进场继续支撑标猪价格,企业端的压栏心态依然较强。尽管肥标价差逐步收窄,但目前仍未出现倒挂现象,基于增重收益的考量,预计交易均重将继续增加,均值可能达到126.5-127.0公斤。进入三季度后,气温升高导致育肥时段进食量下滑,增重效率下降,同时高温时期二育过程中的损耗增加,养殖端的增重心态可能减弱。根据往年二育操作规律,4-5月是二次育肥上量的高峰期,而6月以后补栏量明显下滑,对行情的支撑作用减弱,预计交易均重将迎来下降转折点。
此外,当前大猪猪源持续累积,而后期气温将逐步升高,终端市场对大体重白条的消化较为迟缓,屠宰场大猪拒收或扣款行为增多,养殖端可能面临被动压栏的情况,短期内均重可能不降反增。一旦肥标价差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倒挂,养殖端或将逐步启动降重操作。综合来看,预计6-7月生猪交易均重会小幅下滑,但降幅有限,均值或在126.0公斤左右,仍处于同期较高水平,届时可能成为生猪价格的重要压力指标。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稳定盈利可以通过提升交易技术实现吗?还是这根本不可能呢?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15701298091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