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
发布时间:2025-3-23 12:28阅读:93
导读:
一日,论为学功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
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闲,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
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传习录·陆澄录》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怎么去做学问,是历来人们都比较关心的事情,之所以去做学问,无非就是为了应对来自环境的挑战,不管是道家的“无为”、还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追本溯源就是为了求生存,只是有着不同的方式而已。
阳明先生关于“为学”的功夫,在这段话中体现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静坐息思虑”,放下手机,也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因为作为初学者,即便是动脑筋去想,也不会想什么有用的事情,无非是想这个或者那个“私欲”。
第二步则是“省察克治”,这四个字可以单独用,“省(xing)”也就是反省;“察”则是观察、洞察;“克”是克服、克制;“治”有处理、修整等意思。而“省察克治”的对象则是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坏想法,以及一些过度消耗资源、精力的私欲。
在进行“省察克治”的时候,人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不会因为无聊就把手机掏出来,这里划一划、那里看一下,即便是没有什么做学问、做任务等具体的事情,还可以将自己身上的那些坏毛病和不好的念头拿出来,一一进行审视,并且还要从“根源”的地方处理掉。
并且,阳明先生还强调对待自己的坏毛病、坏念头,要有一种“猫抓老鼠”的精神,眼睛睁大一点、耳朵也要竖起来,时刻保持警惕性。保持警惕性的好处,就在于让自己的理性保持在场,避免潜意识控制身体,造成一系列的误判——在《思考·快与慢》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潜意识控制身体带来的一系列认知问题,有些问题是很危险的。
反反复复地“省察克治”,目标当然不是做一个腐儒,或者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学究,同样是为了应对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让自己达到一种“何思何虑”的境界。“何思何虑”是在《周易·系辞》中孔子提出的一个问话,跟道家的“道”的意思很相似,都可以指代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在这里我直接把“何思何虑”的原文放在下面,孔子进行了一个自问自答,大家可以细细品味。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周易·系辞上》
在股票市场上,“省察克治”的功夫有很大的用处,人们为什么会出现亏损?可能是信息不对称等一些客观原因,但是最根本的便是自己的人性弱点被利用了,包括一些坏毛病、贪欲等等。贪得无厌、慌里慌张、怨天尤人、嫉妒心理等等都是坏毛病、坏念头,用芒格的话说就是“脑子有病”。
“脑子有病”并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用来骂人的话,也不是人的主观所能控制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的配置,人的“大脑”也是如此,总会有出毛病的时候。对待“大脑毛病”,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保持监测和及时治疗,也就是“省察克治”。
股市上,人性的弱点会得到放大,这给我们“省察克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即便是再迟钝的人,只要能够静下心想想,都能够看到这些弱点。而问题在于,大部分人往往要经历过市场的毒打,才慢慢懂得真正的敌人在自己身上:“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眼看着回到成本附近,平仓,还是等到止损?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7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7
-
投资理财用AI,究竟有多爽?
2025-11-03 09:27


当前我在线
15951983592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