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菜粕月报】国内供需边际向紧,3月两粕底部支撑仍在
发布时间:2025-2-24 16:33阅读:94
【单边】
我们认为,随着南美大豆收割期推进,拉尼娜带来的天气炒作窗口继续收窄,南美大豆丰产预期逐步落地,连续多个种植季丰产之下,全球大豆供应相当充裕,限制大豆价格上方空间。不过,不过随着特朗普上台,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同样加剧国内外豆系品种的价格波动,另外,随着南美大豆种植周期将收尾,美豆即将于二季度进入新作种植期,需要关注展望论坛、三月种植报告对于美豆新作的产量前瞻。国内来看,相较去年四季度,国内豆粕基本面边际向紧,1-2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季节性减少,叠加海关政策调整预期,国内部分油厂面临短豆、断豆的影响,豆粕供应趋紧,而节后贸易商备货情绪将对积极,豆粕库存存在进一步去化空间,预计将继续支撑现货价格。菜系来看,2025年以来国内进口菜籽供应出现下滑,菜粕库存连续回落,中加贸易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支撑菜粕价格。目前来看,豆粕、菜粕基本面存在分化,豆粕多空交织,预计价格上方压力仍存,缺乏进一步驱动,菜系短期维持强势,后市能否继续维持强势,仍需关注进口情况以及中加贸易关系变化。
操作上,豆粕2505参考合约参考区间2750-3150元/吨,菜粕2505合约参考区间2400-2700元/吨。
【套利】
(1)油粕比:观望。
(2)豆菜粕差:做扩(详见套利周报)。
2月以来,内盘两粕走出分化行情,春节假期后豆粕行情整体先抑后扬,菜粕主力震荡后加速拉升。春节后两粕市场呈现先扬后抑趋势,美国关税利好短期被市场消化,市场视线重回南美大豆产情。南美天气仍存在不确定性,拉尼娜现象可能影响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北部的产量。不过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开局良好,市场预计巴西大豆产量将再创新高,达到1.7亿吨左右。中旬USDA发布2月供需报告,对市场指引有限,基本仍维持南美丰产预期。另外受季节性以及海关政策变动预期影响,国内进口大豆补充减少,油厂面临短豆缺豆的现实,而节后下游需求开始反弹,豆粕基本面边际向紧,天然支撑价格反弹。而菜系来看,全球菜籽供应收紧预期基本落地,国内2月进口菜籽有所减少,市场再度开始忧虑中加贸易关系变数,菜粕呈现库存去化现实,一定程度上支撑价格反弹。
二、全球大豆基本面分析
2.1
全球大豆供应——南美丰产预期逐步落地,美国关税问题加大变数
1)USDA2月报告中规中矩
2月12日凌晨,USDA发布2月供需平衡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大豆产量环比下调349万吨至4.2076亿吨,主要原因是阿根廷和巴拉圭因1月干旱天气导致产量分别减少300万吨和50万吨。与此同时,全球大豆压榨量环比上调60万吨至3.4989亿吨,主要由于巴西压榨量增加。最终,全球大豆期末库存环比减少403万吨至1.2434亿吨。
美国大豆供需数据维持不变,产量为43.66亿蒲(约合1.21亿吨),期末库存为3.8亿蒲,库存用量比为8.7%。美国大豆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10.10美元,较上月下调0.10美元。
南美大豆产量因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减产而下调,但巴西大豆产量维持在1.69亿吨不变。巴西压榨量上调100万吨至5600万吨,出口量维持在1.055亿吨。整体来看,南美大豆产量虽有所减少,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2)拉尼娜影响减弱,南美丰产预期强烈
根据气象机构统计及预测,2025年1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热带地区偏东信风增强,将赤道中东太平洋表面的暖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导致中东部冷水上翻,形成海温异常偏低的区域。目前,拉尼娜现象预计将持续至2025年2月至3月,并在春季中后期逐渐减弱。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测中心表示,拉尼娜现象在2025年3月至5月期间向ENSO中立状态过渡的可能性为66%,且此次拉尼娜现象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
巴西大豆种植于9月底开始,次年1月进入收割期。受拉尼娜影响,2025年1月以来,巴西中北部降水较多,虽然有利于大豆生长,但也延缓了收割进度。巴西咨询机构Safras & Mercado预计,巴西大豆产量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7488亿吨,但拉尼娜现象对部分地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阿根廷大豆种植于10月底开始,次年2月进入收割期。受拉尼娜影响,阿根廷主产区降水偏少,土壤湿度持续下降,导致大豆播种进度放缓,优良率下滑,单产预期降低。据机构预测,阿根廷大豆产量可能因干旱减产,减幅在1%-50.98%不等。2025年2月数据显示,阿根廷大豆优良率已从12月的62%降至58%。
2.2
全球大豆需求——美豆内需强劲出口向缓,巴西出口提速
1)美豆压榨处于近年同期高位
2025年1月,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会员企业的大豆压榨量为2.00383亿蒲式耳(约合601.1万短吨),较2024年12月的创纪录高位2.06604亿蒲式耳下降3.01%,但仍较2024年1月的1.8578亿蒲式耳增长7.86%,为历史第二高点。尽管1月压榨量从高位回落,但美国大豆压榨量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反映出生物燃料需求增长对压榨产能的支撑作用。
2)美豆出口销售放缓
2025年2月以来,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放缓,截至2025年2月6日当周,美国2024/25年度大豆净销售量为18.55万吨,较前一周下降52%,比四周均值低74%,为本年度次低值。同时,美豆出口检验量也相应减少,截至2025年2月13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72.03万吨,较前一周减少34%,比去年同期减少44%。对中国市场出口情况来看,本年度迄今,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总量为1867万吨,略低于去年同期的1878万吨。不过,尽管近期出口销售放缓,但美国农业部预计全年出口量同比增长7.7%,本年度迄今出口总量同比增长12.1%。
3)巴西大豆出口强劲
南美大豆出口在2025年2月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2025年2月1日至14日,巴西大豆出口量为165.7万吨。ANEC预计2025年2月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到972万吨,低于一周前预估的1010万吨,但仍高于去年2月的960.8万吨。市场预计2025年巴西大豆出口量可能高达1.1亿吨,同比增加1300万吨。
三、国内大豆及豆粕基本面分析
3.1
国内豆粕供应——周期性向紧
1)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高峰已过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794.1万吨,同比减少19%,但2024年全年累计进口量达到10503.2万吨,同比增长6.5%。根据钢联数据,2025年1月国内全样本油厂大豆到港预估为728万吨。此外,Mysteel调研显示,1月巴西大豆对中国到港量为150万吨,阿根廷大豆为7万吨,美国大豆为347万吨,合计到港量为504万吨。
另外,钢联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3月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预估分别为650万吨、450万吨和450万吨。不过,中国粮油商务网的船期预估数据则显示,1月至3月进口大豆月度进口量预估分别为850万吨、400万吨和650万吨。整体来看,一季度国内大豆到港量预计与2024年同期持平,但低于2021年和2022年的水平。
总体来看,2025年1月国内大豆进口量较上月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季节性因素以及南美大豆收获延迟导致供应节奏变化。尽管如此,国内油厂在压榨利润高位的刺激下,仍保持较高的采购积极性,预计2025年一季度整体进口量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2)油厂压榨维持高位
根据钢联数据(Mysteel)的统计和分析,2025年1月,国内全样本油厂大豆压榨预估为773.15万吨,较去年同期实际压榨量812.1万吨减少38.95万吨。春节前一周(1月25日至1月31日),压榨量大幅下降至12.66万吨,开机率下滑至24.91%。春节期间(1月31日至2月4日),压榨量进一步降至极低水平,仅15万吨,开机率维持在0.20%。春节后(2月5日至2月11日),压榨量逐步恢复至12.08万吨,开机率上升至23.77%。
Mysteel预估2025年2月全国主要油厂大豆压榨量为645.4万吨,较去年同期实际压榨量406.71万吨大幅增加。2月油厂开机率预计将逐步回升,但整体压榨节奏仍受大豆到港量影响。2月大豆到港预估为607.75万吨,较前期买船量减少。
3)豆粕库存同比偏低
截至2025年第7周,国内大豆库存为546.85万吨,较上周减少19.18万吨,降幅为3.39%。与去年同期相比,库存增加11.46万吨,增幅为2.14%。随着各区域工厂开机率的持续提升,以及2-3月国内大豆到港量预计减少,短期内大豆库存可能进一步下行。同期,豆粕库存为43.39万吨,较上周增加1.09万吨,增幅为2.58%;与去年同期相比,库存减少23.99万吨,降幅达35.60%。豆粕库存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上周豆粕产出明显增加。尽管节后豆粕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但由于养殖需求偏弱以及养殖利润不佳,饲料企业多以少量补库为主,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综合来看,考虑到2-3月国内大豆到港量预计偏少,且部分工厂计划在3月进行检修,后期豆粕库存可能维持低位运行。
3.2
国内豆粕需求——节后需求端表现向好
由于南美大豆收割进度偏慢、巴西大豆装运速度受限,以及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预期减少,春节后贸易商普遍看涨豆粕价格,惜售情绪增强。补库需求活跃:尽管豆粕价格高位运行,但下游饲料企业和贸易商在价格回调后开始适量补库,以应对短期供应紧张的局面。特别是在东北及华北地区,贸易商和农户的看涨情绪推动市场购销活跃度提升,但整体走货量仍受农户惜售影响,市场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
当前处于生猪饲料需求淡季。春节后,生猪市场需求进入传统淡季,养殖端出栏节奏加快,导致猪价承压,饲料需求整体增速放缓。存栏量微幅回升:尽管生猪存栏量环比略有回升,但整体饲料需求增长有限,饲料企业对豆粕的添加比例持续下调,高蛋白日粮的推广也进一步抑制了豆粕需求。养殖利润受限:生猪养殖利润仍处于较低水平,养殖户对饲料成本较为敏感,进一步限制了豆粕的采购需求。
目前禽类饲料需求相对稳定:禽类养殖产能处于高位,对饲料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但整体盈利水平受限,饲料企业采购豆粕时更加谨慎。2025年2月,多家饲料企业发布涨价通知,饲料价格上调50-300元/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禽类饲料需求。替代品使用增加:为降低成本,饲料企业普遍增加豆粕替代品(如菜粕、葵花籽粕)的使用比例,进一步削弱了豆粕在禽类饲料中的需求。
总体来看,2025年2月以来,豆粕下游需求呈现出“贸易商看涨惜售、生猪需求淡季、禽类需求稳定但受限”的特点。尽管生猪存栏量有所回升,但整体饲料需求增长仍不及供应水平,市场对豆粕的需求更多集中在短期补库和刚性需求上。未来需关注南美大豆产量及装运情况、国内油厂开机率恢复进度,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对进口成本的影响。
四、国内外菜籽菜粕供需情况
4.1
全球菜籽供需——全球菜籽供需维持紧平衡
根据USDA的预估,2024/2025年度全球菜籽产量预计为8516.7万吨,较上一年度下降417.3万吨。全球菜籽供需格局由宽松转向紧张,期末库存预估为763.6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322.2万吨。整体来看,全球菜籽市场供应收紧,需求相对稳定,导致库存下降。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菜籽出口国,2024/2025年度菜籽产量预计为1898.1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10%。尽管单产有所回升,但由于种植面积收缩,整体产量仍略有下降。欧盟是全球重要的菜籽产区之一,但2024/2025年度产量预计下降270万吨,主要受种植面积和天气条件的影响。欧盟菜籽产量减少,导致其对进口菜籽的依赖度进一步增加。澳大利亚菜籽产量预计同比下降45万吨。尽管如此,澳大利亚仍是全球重要的菜籽出口国之一,2024年12月季度出口量达到148万吨,略高于去年同期。
4.2
中国菜籽菜油供需——国内菜籽菜粕供应充足
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1-12月,中国累计进口油菜籽总量为638.55万吨,同比增加16.28%。其中,12月单月进口量为60.32万吨,环比下降14.79%,同比下降18.36%。全年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仍为加拿大,其占比超过90%。整体来看,2024年中国菜籽进口量较去年有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菜籽供应宽松以及国内对菜油、菜粕需求的持续支撑。
2025年2月以来,随着进口菜籽季节性减少,国内菜籽压榨维持较低水平,国内菜粕库存出现回落态势。据Mysteel调研显示,截止到2025年2月14日,沿海地区主要油厂菜籽库存为42.4万吨,较上周减少5.85万吨;截至2025年第7周,沿海油厂菜粕库存为3.55万吨,较上周减少1.30万吨 ;华东地区菜粕库存50.57万吨,较上周减少4.11万吨;华南地区菜粕库存为9.5万吨,较上周减少1.90万吨;全国主要地区菜粕库存总计63.62万吨,较上周减少7.31万吨。
五、行情展望
5.1
单边走势提示
我们认为,随着南美大豆收割期推进,拉尼娜带来的天气炒作窗口继续收窄,南美大豆丰产预期逐步落地,连续多个种植季丰产之下,全球大豆供应相当充裕,限制大豆价格上方空间。不过,不过随着特朗普上台,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同样加剧国内外豆系品种的价格波动,另外,随着南美大豆种植周期将收尾,美豆即将于二季度进入新作种植期,需要关注展望论坛、三月种植报告对于美豆新作的产量前瞻。国内来看,相较去年四季度,国内豆粕基本面边际向紧,1-2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季节性减少,叠加海关政策调整预期,国内部分油厂面临短豆、断豆的影响,豆粕供应趋紧,而节后贸易商备货情绪将对积极,豆粕库存存在进一步去化空间,预计将继续支撑现货价格。菜系来看,2025年以来国内进口菜籽供应出现下滑,菜粕库存连续回落,中加贸易关系仍存在不确定性,支撑菜粕价格。目前来看,豆粕、菜粕基本面存在分化,豆粕多空交织,预计价格上方压力仍存,缺乏进一步驱动,菜系短期维持强势,后市能否继续维持强势,仍需关注进口情况以及中加贸易关系变化。
操作上,豆粕2505参考合约参考区间2750-3150元/吨,菜粕2505合约参考区间2400-2700元/吨。
5.2
套利机会提示
(1)油粕比:观望。
(2)豆菜粕差:做扩(详见套利周报)。
写作日期:2025年2月23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现在期货豆粕和菜粕的关系是什么?
期货买豆粕还是菜粕?豆粕和菜粕有什么区别?
现在期货豆粕和菜粕的关系?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