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和重疾险:“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发布时间:2025-2-13 14:19阅读:1077
一、报销vs给付:完全不同的功能补位
1、百万医疗险(报销型):
只管医疗开支,但需自掏腰包先垫付,出院后凭发票报销。
假设胃癌化疗花费80万:
医院账单:实际报销60万(含医保+百万医疗,扣除免赔额后)
隐形损失:家人陪护租房3万、进口止吐药自费5万、2年收入损失40万 → 合计48万无保障
2、重疾险(给付型):
确诊即赔保额,自由支配。
以50万保额为例,直接覆盖:收入中断后的房贷/车贷/学费 → 35万院外靶向药/康复器械 → 15万
所以,治疗开支用百万医疗扛,家庭生存依赖重疾险。
二、“保证续保20年”的隐藏风险
1. 续保期满后的悬崖式断保
- 50岁投保的百万医疗,保证续保至70岁 → 70岁后可能因产品停售或健康恶化无法续保
- 关键点:此时重疾险终身保障的价值凸显(保费在投保时已锁定)
2. 条款变动的被动性
保险公司有权对“保证续保产品”进行以下调整:
- 统一上调费率(某产品4年内涨价82%)
- 取消特定药品报销(如PD-1抑制剂)
核心对比:重疾险一旦投保,条款与费率终身不变。
3. 非医疗支出的缺口
案例:杭州一程序员心肌梗死,百万医疗报销52万手术费,但因病辞职后:
- 百万医疗无法覆盖:5年收入损失150万、康复护理费40万
- 重疾险50万保额杯水车薪 → 应配至少3倍年薪保额
三、必须买重疾险的三种高发场景
1. 癌症长期康复(500万癌症家庭调研数据)
- 乳腺癌术后3年内复诊检查平均花费:12万(非住院不报销)
- 靶向药耐药后更换自费方案:年均18-30万(超出医院药房购药的无法报销)
2. 器官移植后生存(肝肾移植为例)
- 术后终身服用抗排异药:年均5-8万(多数百万医疗险不覆盖门诊特药)
- 劳动能力下降导致的收入缩水:用重疾险保额弥补
3. 神经类疾病失能(中风/阿尔茨海默病)
- 某重疾险理赔案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获赔80万,用于改造无障碍住房(百万医疗不赔)
四、预算不足的妥协方案
若年收入10万以下,可阶梯配置:
- 百万医疗险(必选):年缴300-800元,防止医疗费击穿储蓄
- 消费型定期重疾(过渡用):保至60岁,50万保额年缴2000-4000元
- 终身重疾险(逐步追加):35岁后抓住生日前投保,费率每大一岁贵3-5%
示例方案:
- 25岁男性:百万医疗(年缴300) + 50万保至70岁消费重疾(年缴2200)
- 45岁女性:百万医疗(年缴800) + 30万终身重疾(年缴6000)
我们应该把百万医疗当作“医院的付款助手”,重疾险才是“家庭的续命资金”。
即使医疗险能续保20年,你仍需要重疾险对抗治疗之外的生存风险——这才是重疾最致命的杀伤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6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6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