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大阳线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5-1-2 00:20阅读:510
底部现大阳线形态特征有:1、第一根K线一般为大阴线,承接之前的下跌行情;2、第二根K线为大阳线,并且其收市价应该在第一根实体的一 半之上。如果吞噬之前的实体,则更有效;3、第二天开盘价跳空低开,低于第1天的收市价。一般而言, 在弱市下跌行情中,连续性的底部现大阳线K线组合往往预示着该股具有强烈的反转要求。底部现大阳线K线组合在熊市中应用时,要加上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底部现大阳线第二根阳线的最低价必须是13个交易日以来的最低价,这主要是为了道免投资者在熊市中贸然追高,防止增大操作风险。但是,如果市场趋势向好,股市运行在牛市行情中时,投资者则不必过于拘泥这条规则。因为,牛市中股价涨多跌少,如果强调买入13天以来的最低价,就会错失良机。能够熟练的进行K线分析非常重要。事实上,底部现大阳线K线组合不仅适用于熊市中,即使在牛市中也同样适用于选股操作。另外,底部现大阳线K线组合形态应用下大盘趋势分析中也十分有效,常常能把握市场的拐点。底部现大阳线K线组合形态在股指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非常准确。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大盘分析的底部现大阳线K线组合形态的技术要求与用于个股分析的技术要求有所不同,由于股指包含的市场容量较大,其短期震荡幅度远远小于个股的股价震荡幅度。因此,在分析大盘的K线组合形态时,对技术要求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符合底部现大阳线的基本条件就可以。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底部大阳线”,可获得关于底部大阳线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突破大阳线和底部大阳线相比有什么共性?
底部大阳线是在价格连续下跌以后的低点区间形态,突破大阳线则是在上涨中途形成;底部大阳线形成前,价格一定要求出现持续性的大幅下跌,而突破大阳线形成前要求价格形成短线调整形态,这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突破大阳线和底部大阳线相比有什么不同?
你好,一般来说,大阳线是指单日涨幅在5%以上的k线,在股票价格收出大阳线的情况下,有主要的几个特征:1.光头光脚的大阳线,力度最强;2。带下影线收光头的大阳线,力度次之;3。光脚带上影线的大阳线...
股市基础名词解释详解
股票基础名词:1、牛市:股市行情看涨称为牛市2、熊市:熊市与牛市相反,股市行情看跌称为熊市3、多头。多头市场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4、空头。空头市场人们通常把股价长期呈下跌趋...
债券久期的名词解释?
债券久期是指由于决定债券价格利率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偿还期和息票利率,因此需要找到某种简单的方法,准确直观地反映出债券价格的利率风险程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阳线名词解释
股票大阳线的特点是:股票的开盘价与股票的最低价比较接近,股票的收盘价与股票的最高价比较接近。当股票走势图中出现大阳线,表明股价出现上涨的情况,多方力量比较强大,是一种买入的信号。大阳线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在股票上涨过程中出现的大阳线,即股票在上涨过程中,伴随着成交量放量,K线收一根大阳线,表明投资者对股票后市继续看好,共同买入,刺激股价的继续拉升,是一种买入的信号。在股票下跌末端出现的大阳线,即股价经过长期的下跌之后,空方能量得到完全释放,多方开始发力,伴随着...
股票出现大阳线买入吗?名词解释
大阳线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在股票上涨过程中出现的大阳线,即股票在上涨过程中,伴随着成交量放量,K线收一根大阳线,表明投资者对股票后市继续看好,共同买入,刺激股价的继续拉升,是一种买入的信号,特别是当大阳线在上涨过程中突破前期的压力点时,其上涨的力度更大,买入信号更强烈。在股票下跌末端出现的大阳线,即股价经过长期的下跌之后,空方能量得到完全释放,多方开始发力,伴随着成交量放量现象,收一根大阳线,说明股价已经见底,多方开始进行吸筹、建仓操作,是一种买入信号。投资者可以...
TA的文章
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6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6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2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