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期货助力人造板企业出海业务稳健发展 240918
发布时间:2024-9-18 10:08阅读:94
2024.09.18 期货日报网
在工业生产与建筑材料领域,尿素、脲醛树脂(UF)与人造板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高度互依的产业链条,展现了从化学原料到成品应用,再到经济风险管理的一体化进程。尿素,这一在农业中广为人知的化肥原料,在工业上与甲醛反应生成脲醛树脂,后者因其卓越的黏接能力和稳定的耐水特性,成为制造人造板不可或缺的黏合剂。脲醛树脂的这些属性确保了人造板产品能满足家具制造和室内装修对材料的高标准要求,从而在多个行业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人造板的生产和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脲醛树脂的需求,也反过来促进了尿素在非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展。然而,原料尿素的市场价格波动为人造板企业的成本管理和利润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尿素期货市场的存在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人造板企业能够通过锁定未来的原料价格来管理成本风险。不仅可助力企业对冲市场波动的风险,还有助于保持行业的整体健康和竞争力。
A 脲醛树脂是尿素产业链
主要工业下游之一
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生成的以树脂为主体的胶黏剂,几乎是所有合成树脂中最廉价的,又因具有较好的性能,且固化快、毒性低、原料易得、制造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以及胶层色浅、不污染板面而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黏接,是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胶黏剂之一。目前,脲醛树脂30%左右用于建筑、轻工及纺织,60%左右用于木材业,特别是用于生产胶合板。脲醛树脂的主要原料为尿素和甲醛,其中甲醛是由甲醇制成的,实质上制备的两种原料都已经在期货市场上市。尿素和甲醛供应充足,根据隆众资讯的统计口径,2023年国内尿素产能出现轻微下降,行业年产能约为7313万吨,产能增速为-0.85%;而甲醛年产能约为3633万吨,同比增长7.23%。同时,2023年中国尿素年度总产量为6020万吨,较2022年同期提升6.82%;甲醛产量达到399.46万吨,同比小幅增加0.42%。
脲醛树脂传统的制造工艺为热固性聚合缩合生产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不断提升工艺技术,对于传统工艺下的耐水性差、耐候性不佳、初黏差、收缩大、脆性大以及可能释放甲醛等问题进行了优化,很多改性品种上市,如共聚法、共混法和纤维素等,主要是解决凝胶或固化及产品中游离甲醛高等问题。不同的改性方法赋予了脲醛树脂不同的额外性能。这些改性品种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脲醛树脂的应用领域,并对其在现有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提供了重要支持。
图为尿素和人造板行业理论原料用量情况(单位:万吨)
由于市场上板材企业众多,且脲醛树脂生产制备规模零散等特点,市场对脲醛树脂生产的统计也五花八门,我们参考了相关文献,根据摩尔法并参照人造板生产面积来做大致的预估。目前,尽管脲醛树脂的改性品种较多,但是大部分企业仍使用传统工艺制备这种黏胶。传统工艺下,甲醛与尿素摩尔比为1.52~1.95,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08g/mol,甲醛的摩尔质量为30.03g/mol,考虑到缩聚过程中的损耗,行业一般参考1.7的摩尔比。理论上传统方式1吨脲醛树脂制备大约使用0.6万吨尿素和0.5万吨甲醛。2021年,我国人造板总产量为33673万立方米,按每生产1立方米人造板需要尿素约40千克来算(且总量70%的人造板使用尿素),2021年大概消耗尿素942.84万吨。根据2023年国内尿素消费量来计算脲醛树脂产量,理论上得出1571.4万吨。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人造板行业得到了快速增长,2021年达到高峰,年产量达3.37亿立方米,2022年回落到3.01亿立方米。同时,近几年房地产三工数据下滑,也说明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国内脲醛树脂消费量随地产行业周期下行而出现缩减。
图为人造板尿素理论用量情况(单位:万吨)
图为脲醛树脂理论用量情况(单位:万吨)
B 近年来我国人造板行业出海规模不断壮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形成了以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为主的产业体系。然而,过去大量人造板工厂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导致当前我国人造板产业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新时期以来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国内人造板消费量同步放缓。此外,随着海外市场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对出口人造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了国内板材企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当前我国人造板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重心由量转质。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成为产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根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和海关总署的统计口径,我国共出口人造板1431.22万立方米,占总产量比例低于5%,发展潜力巨大。
胶合板:两广地区企业受尿素价格波动影响更为显著
胶合板作为我国最早出现和用途最广泛的人造板板种,2022年的产量达1.7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6.7%,占我国人造板总产量的58.5%。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28个省份分布有胶合板生产企业,总生产能力约2.05亿立方米/年,同比下降1.4%,产能主要集中在广西、山东和江西三地。2024年上半年全国保有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6900余家,分布在27个省份,比2023年年底减少约500家,现有总生产能力约2.02亿立方米/年。
尽管近年来胶合板的产能规模有所减少,产能主要分布在两广、山东、江苏等地区,但从细分应用领域来看,最大应用领域是家具制作及装饰装修,约占35%,供求相对平衡;用于生产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的产能约占24%。其中,两广地区属于尿素净流入地区,板材工厂的脲醛树脂生产受到尿素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更加明显。
在出海业务方面,我国胶合板已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历年出口量和目的地都基本稳定。2023年,我国共出口胶合板1073.9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84%。过去10年(2013—2023年),出口量稳定在1010万~1225万立方米。同时,出口市场广泛分布在东南亚、非洲、英国和美国等地。
刨花板:高端化产品相对缺乏,华北华东企业尿素原料采购更具优势
2023年,刨花板新增产能1006万立方米,总产能达到5269万立方米,超过纤维板成为中国人造板第二大板种。当前,刨花板产业呈现出阶段投资过热的现象,产能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全国建成投产24条刨花板生产线(其中连续平压线16条),新增生产能力760万立方米/年,总生产能力达到5940万立方米/年,净增生产能力671万立方米/年,在2023年年底的基础上继续增长12.7%。
刨花板是三大人造板中唯一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的产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内市场对高端家具的需求激增,而国产刨花板多为低端产品,市场上高质量刨花板供应缺口较大。从产能情况看,刨花板厂家主要分布在山东、广西、广东、河北、江苏等省份。得益于华北、华东尿素产能优势,山东、江苏、河北等省份板材企业尿素原料成本相对两广地区更具优势。
出海业务方面,我国刨花板出口在2021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全年出口57.23万吨,同比增长133.02%,并且随着海外市场补库周期变化,2024年我国刨花板出口量也出现一定波动,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1—7月木制定向刨花板出口同比增加了约35%,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
纤维板:净产量有一定下滑,尿素原料相对胶合板整体用量偏小
我国自1999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大纤维板生产国。过去由于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下游房地产行业处于黄金时期,我国纤维板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上半年,全国建成投产2条纤维板生产线(其中连续平压线1条),新增生产能力42万立方米/年,总生产能力为4455万立方米/年,净减生产能力143万立方米/年,在2023年底基础上进一步下降3.1%。从产能分布来看,山东、广西、江苏、河北及广东产能均较为集中,尿素总体用量对比胶合板及刨花板相对较低,但仍是尿素工业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出海业务方面,纤维板出口仍处于复苏阶段。2020年以来,外国纤维板产能未能及时恢复,为我国纤维板出口复苏创造契机,结束了2015年以来出口连年下跌的趋势。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口径,1—7月我国累计出口纤维板近151万吨,7月出口同比增加14.76%。
C 目前我国人造板出海产品面临的三大难题
宏观周期波动加大国内人造板行业出海竞争压力
海外补库周期尚未开启,使国内人造板企业面临更大的出海竞争压力。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欧美市场的需求疲软,使得海外买家对人造板的采购计划延后,导致出口订单有一定下行波动。据美国商务部8月16日公布的数据,美国7月新屋开工年化总数为123.8万户,创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预期为133万户,前值下修至132.9万户。美国7月新屋开工环比降幅达到6.8%,预期仅为降0.9%,前值从升3.0%修正为升1.1%。美国7月营建许可年化总数初值为139.6万户,预期为142.9万户,6月终值145.4万户。环比降幅达4%,预期降幅为0.7%,6月终值升3.9%。建筑业弱势运行,欧美市场对人造板产品消费预计出现减量。其次,海外库存水平仍处于相对高位,进一步抑制了新的采购需求。最后,东南亚等低成本生产国的人造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加大了国内企业的竞争难度。
出海企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中小型人造板企业的尿素原料价格风险对冲手段有限
尽管目前我国有大量的人造板制造企业,但它们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呈现小、散、多等特点。一是由于行业门槛低,过去人造板生产企业野蛮发展,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式中小微企业,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二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期现部门人员架构没有固定模式,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尿素、甲醛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后,可能使脲醛树脂造成成本增加,企业销售利润被压缩。三是在尿素原料采购过程中,中小型人造板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在与上游厂家或贸易商交易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
出口产品以低端品为主,部分基础产品出口附加值较低
当前我国出口人造板机械化加工程度普遍较低,同质化的初级产品占据主流,产品附加值低,结构单一。如人造板生产大省广西出库的胶合板中,中低端产品长期占比90%左右,由于产品档次不高,利润率仅为3%左右。此外,我国的人造板出口市场分布不均,出口份额存在显著差距,出口模式相对单调。我国人造板产品出口以胶合板和纤维板为主,刨花板出口量较低,与其在总产量中的占比明显不匹配。
D 提升尿素期货期权服务人造板出海含金量
强化市场培育,降低人造板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难度
基于国内人造板企业产能分布及企业结构现状,推广期货工具为企业生产和出海保驾护航,需采取多方位策略。
首先,期货公司可以协同地方政府主管单位、行业协会、期货交易所等联合举办定制化的尿素期货期权投教活动,向广大人造板企业普及期货期权在稳定原材料成本中的具体应用,特别是帮助中小型人造板企业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其次,决策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参与期货市场的政策,如提供“期货+”模式或场外服务,可降低企业的参与成本和风险。最后,交易所可以联合期货公司加强人造板企业产业基地建设,为人造板行业推广典型成功案例,展示通过尿素期货期权有效控制成本的实际效果,以增强相关企业对该工具的信任与兴趣,进而推动期货期权工具其在行业内的广泛应用。
提升期现人才交流成效,为人造板行业提供更多专业化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期货公司和交易所在推动与人造板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应注重专业性人才的交流和期现人才的培养。除了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服务,还应通过企业走访等方式,促进期货行业专家、人造板企业销售、财务等相关人员的深度互动,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与操作技能。在套期保值业务开展过程中,期货公司应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人造板企业的需求,分析可能的风险敞口,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企业灵活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与此同时,在投研业务方面,期货公司可以和相关人造板企业或行业协会联手建立“产业联盟”或“风险管理合作平台”,通过集中资源提供专业的市场趋势研判,以及尿素、甲醇、原木、人造板基本面分析等服务,确保企业获得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期现联动市场建设助力人造板企业增强风险对冲能力
一是交易所可以进一步扩大尿素等品种的交割库规模和优化交割制度,通过增设更多符合资质要求的交割库,灵活化人造板企业相关生产原料的交割流程,使得企业能够更便捷地参与期现结合操作,降低物流和升贴水成本。二是不断完善点价服务,交易所可以引导市场建立更加灵活的点价机制,结合市场需求,帮助企业在现货合同中引入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推动企业在期现结合中实现更精准的风险对冲。比如设立相关品种的月均价期货合约,这种月均价尤其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市场,帮助人造板企业在制定基差交易策略时避免单一时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风险管理和稳定的盈利预期。此外,月均价合约还可以提高中小型人造板企业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增强其在出海市场的竞争力。
免责声明/Declaration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和公正,但文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客户应审慎考量本身需求。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归弘业期货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弘业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Copyright 2008 Holly Futures Co. Corp.
Holly Daily Information is made available as a complimentary service by Holly Futures Co. No further redistribution is permitted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Holly Futures Co.Holly Daily Information is intended to provide factual information, buts its accuracy cannot be guaranteed.
文章转自期货日报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