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是什么?社融增加是利好还是利空?
发布时间:2024-8-16 14:48阅读:2251
社融即全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包括人民币信贷、债券发行、股票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等各种融资方式,也称为社会融资量。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
2024年前七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8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22万亿元。
(1)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8万亿元,同比少增3.27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70亿元,同比多减388亿元;
(2)委托贷款减少573亿元,同比多减132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072亿元,同比多增261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3440亿元,同比多减2331亿元;
(3)企业债券净融资1.61万亿元,同比多311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45亿元,同比少3937亿元。
(4)政府债券净融资4.03万亿元,同比多2380亿元;
社会融资增速指标立足于描述社会融资规模,从需求端,反映全社会货币的需求情况。意味着股市等资产价格将被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考量之中,从而有利于按照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来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和监测范围。
社融增加通常来说对股市是利好的。
社融数据和股市呈正相关关系。一般社融数据增加,意味着市场资金增加,企业、个人借贷规模增加,更多的钱用于投资、社会生产,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基本面利好,也会带动股市利好。但同时也意味着个人与企业都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需要借钱渡过难关。
相反,社融数据减少,对股市来说是利空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