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重磅数据
发布时间:2024-6-14 17:50阅读:71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记者 张琼斯)央行6月14日发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其中5月新增贷款接近万亿元水平。
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其中,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6万亿元左右,一举扭转4月新增社融为负的情形。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狭义货币(M1)余额增速进一步放缓。5月末,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分析人士表示,5月社融总量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维持低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当前信贷增速受去年信贷高基数和一些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节奏更加均衡,对经营主体支持“实”的成分进一步得到体现。展望未来,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进一步降息也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
信贷:“挤水分”“去虚胖” 对经济实际支持力度不减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今年以来,信贷投放节奏更加均衡,信贷总量增长合理,支持实体经济仍有后劲。尤其是,信贷增长“挤水分”效果显现,实际支持力度不减。
“5月新增贷款同比回落,总体在市场预期之内,但仍保持在相对高位。”分析人士表示,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缺乏足够的需求储备。此外,季度GDP核算方式优化后,在地方政府督导下,虚增存贷款现象有所缓解。在此背景下,5月新增贷款依然接近1万亿元,并不算少。
有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化债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对5月新增贷款规模也有所拖累。如果将这部分因素还原,当月新增贷款实际上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信贷投放节奏回到由实体融资需求主导,金融机构业绩冲量的影响进一步弱化,传统投放大小月的波动将一定程度上平滑。
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金融机构盘活信贷存量,对金融数据“挤水分”“去虚胖”。分析人士称,信贷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尤其是,近期规范“手工补息”和资金空转,部分企业过去“存贷双增、低贷高存、虚增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数据表面上看增量没那么大,但数据更实、效率更高,反映的是对经济实实在在的支持。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目前的货币信贷增速符合中国经济运行需求,未来要做好的是均衡投放,确保信贷资源在年内均衡摆布,避免在某些时段过度集中或短缺。
M1:负增长 统计口径影响下增速被低估
5月末,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这一现象受到市场关注。
M1增速放缓受到了多重因素扰动。分析人士表示,我国M1统计口径仅包括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但随着电子支付发展,个人活期存款流动性增强,同时许多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也可以随时申赎,这些资金类似于计入M1的企业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直接转变为购买力而基本不受限制。
一些市场机构已经关注到M1增速被低估的情况。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分析师周彭称,中国可能存在一些具备M1属性,但是尚没有纳入M1统计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三类:居民活期存款、非存款类的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如果将以上三类资金纳入,4月M1增速大概在0.6%-1.1%之间。
M1增速下降还与规范“手工补息”、存款分流等因素有关。分析人士称,一方面,在打击资金空转、叫停“手工补息”背景下,部分不规范的企业存款减少;另一方面,随着财富管理方式多元化,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蓄水池”作用明显,对存款替代性增强,部分活期存款向理财市场分流。
从更深层次看,M1增速放缓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质效提升的体现。分析人士表示,历史上,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活期存款是企业活期存款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和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受到规范,短期体现为M1增速放缓,长期则反映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优化。
M2:增速放缓 高基数和阶段性因素扰动
M2增速受多因素影响略有放缓,但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适配。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
关于M2增速下行的原因,分析人士判断,一是去年高基数扰动,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主动“挤水分”,三是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等阶段性影响。
分析人士表示,去年是疫情平稳转段后的第一年,政策支持力度较大,M2增速明显加快。在去年的高基数上,今年的增速会有回落。此外,存量M2已超过300万亿元,很难寄希望于货币总量持续两位数的高增长。
“此外,金融机构受传统规模情节影响,以往有靠虚增存贷款做高金融数据的现象,这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越来越不可持续。”分析人士表示,在“挤水分”过程中,M2增速会有所回落。但金融高质量发展,更需要的是对实体经济真实有效的金融支持。
分析人士还表示,5月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同比多增近9000亿元,部分企业还在提前还款,对信贷增长也有下拉影响。特别是近期发行的特别国债具备收益率高于存款、流动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受到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热捧。通过购买理财等渠道,居民和企业存款大量流向债市。
社融:平稳增长 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形成支撑
社会融资规模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初步统计,2024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
分析人士称,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
贷款利率:继续处于低位 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记者了解到,二季度以来贷款利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业内人士反映,5月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在3.7%和3.6%左右,同比下降超过0.2和0.5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房贷利率已经进入“3”时代,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利率环境。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魏国学认为,贷款利率下降能降低长周期基建项目融资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度减轻居民房贷利息压力,进而稳定投资和消费预期。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较前些年有所转弱。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有利于把握好防止资金空转和支持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降息:仍有空间但面临内外部约束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稳健,兼顾了多目标的平衡,支持经济数据稳步修复。展望未来,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
分析人士认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多次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式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
分析人士表示,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双重约束”。从内部看,银行净息差继续收窄,截至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15个基点至1.54%。从外部看,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如何解读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