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育情绪升温提振市场远月合约偏强看待
发布时间:2024-5-16 14:57阅读:57
产能逐步下调预期下,市场普遍对7月以后的行情看好,推动二育情绪升温,供给压力部分后移,提振短期价格走强。不过五一后,消费走弱,屠企订单、走货情况均表现一般,冻品去库缓慢,屠宰行业面临持续亏损的压力,价格上涨后,采购积极性不高,以销定宰,开工率、宰量小幅下滑。需求相对疲弱的现状,对价格难以形成有力支撑。中期来看,供给量逐步缩减的趋势下,看涨预期不变。短期来看,二育入场托底价格下方,但需求低迷下,价格上涨延续性不足,以偏强震荡为主。建议区间17000-19000元/吨。
淡季消费支撑不足,不过市场偏强预期下,二育入场增量,推动短期价格走强。上周,生猪2409合约冲高回落,最高价18125元/吨,最低价17235元/吨,收盘价18070元/吨,涨幅4.14%。
二、生猪基本面分析
2.1
需求表现低迷 二育推动价格走强
截止5月13日,生猪出栏均价15.1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上涨0.17元/公斤。标肥价差-0.01元/公斤,较上周持平。二育入场增多,缓解短期供给,提振短期价格走强。天气转热,大猪消费下滑,标肥价差维持低位,主动压栏操作不多。
仔猪出栏均价41.8元/公斤,较上周环比下跌0.19元/斤。二元母猪(50KG/头)均价1579.05元/头,较上周持平。仔猪经过前期连续上涨后,高价成交量减少,补栏情绪有所降温,有继续下调预期,不过市场对后市较为乐观,回调幅度有限,预计整体维持震荡。
2.2
市场对后市预期较强 能繁母猪产能去化放缓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2万头,同比下降7.3%,环比下降1.24%,生猪产能去化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生猪生产效率提升和猪肉消费需求等变化,3月1日农业农村部新修正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下调至3900万头,以此来看,当前存栏基数的实际产能依旧偏大。2023年1月-2024年3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持续下调,去产能进程加快,从生猪生产周期推算,2024年理论供给量呈逐步下行趋势,伴随着产能去化,价格重心将逐步抬升。二季度是由供强需弱逐步转变为供需平衡的过渡期,短期供给压力尚存,整体去产能趋势向好。
据Mysteel统计,截止2024年4月底,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85.76万头,环比上涨0.87%,同比下降4.59%。去年底疫病导致部分产能受损,加之市场对后市价格较强的预期,3月份开始,母猪补栏意愿升温,能繁母猪存栏出现缓慢回升。规模场3月存栏数为3338.49万头,环比上升0.14%,同比下滑1.35%。4月出栏量为857.65万头,环比增加1.21%,同比增加0.19%。4月价格走势偏强,同比好于去年,虽然养殖端仍有二育、压栏操作,但整体出栏环比增量。
截止5月10日,生猪出栏均重122.89公斤,环比上周下滑0.05公斤。五一节前,大猪集中出栏,当前大猪供应占比下降。加之,随着天气转热,大猪消费走弱,标肥价差缩窄,养殖端压栏增重意愿不高,出栏均重有所下降。
2.3
终端消费低迷 开工率小幅下滑
截止5月13日,重点屠宰企业日均开工率为28.04%,环比下降0.28%。冷冻肉库容率23.97%,较上周环比下降0.01%。节后终端消费走弱,立夏后,气温升幅较快,白条走货不畅,冻品去库缓慢,屠宰企业面临亏损压力,以销定宰,开工率在节日推动下短暂上升后,小幅回落。
2.4
饲料原料价格平稳 养殖利润略有提升
截止5月13日,玉米现货价格2403.03元/吨,较上周环比上涨6.27元/吨,豆粕现货价3515.14元/吨,较上周环比下跌8元/吨。玉米从基本面来看,产区基层余粮不多,渠道库存存在惜售情绪,加工企业需求较强,不过目前小麦丰产预期仍存,玉米价格企稳,上行空间有限。豆粕从基本面看,美国农业部发布5月供需报告,数据利空市场。不过巴西暴雨对出口装运的影响仍存。国内来看,随着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而进口大豆及豆粕库存迎来底部拐点。需求端上,近期生猪养殖利润有所好转叠加水厂养殖进入旺季,豆粕下游的需求仍存在提振空间。豆粕后市的运行中枢将有所上移,但内外供应宽松预期之下,豆粕上方仍将承压运行。截止5月10日,自繁自养养殖亏损43.97元/头,亏损较上周环比缩小11.96元/头。外购仔猪养殖盈利96.25元/头,盈利较上周环比扩大22.65元/头。饲料原料价格相对平稳,生猪价格受二育入场提振走强,养殖利润小幅走强。
二育入场增多,供给部分后移,提振短期价格走强,不过终端消费相对低迷,压制价格上升空间,预计短期价格以震荡上行为主。中期来看,产能下调的大趋势依然存在,远月预期偏强看待。主力2409合约逢低做多,区间17000-19000元/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