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耐盐碱小麦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 240521
发布时间:2024-5-21 09:03阅读:143
2024.05.21 期货日报网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20日召开的全国耐盐碱小麦种业创新现场观摩会上获悉,目前,我国耐盐碱小麦科技创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有700余份新品系和52个新品种正在开展耐盐碱鉴定,部分新品种高产稳产潜力较大。
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一处平均盐碱度为2.5‰至6‰的麦田内,近5年审定的52个小麦品种依次排开,不同品种的耐盐碱情况一目了然;在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济麦60千亩示范方中,麦穗青绿,麦浪滚滚。
为实现“以种适地”,我国已成立耐盐碱作物育种联合攻关组,开展耐盐碱资源筛选鉴定、育种联合攻关、品种试验审定、示范推广和技术集成配套等工作,耐盐碱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鉴定取得积极进展。
在种质资源上,先后开展12种农作物耐盐碱资源精准鉴定,初步挖掘优异基因143个,筛选出耐盐碱资源1100多份,推介711份耐盐碱优异种质资源;在生产急需的小麦品种上,从已审定品种中筛选鉴定出航麦802、济麦60等耐盐性突出的品种。其中,航麦802耐盐等级为1级,在中度盐碱地亩产450公斤以上;济麦60越冬抗寒性较好,在轻度盐碱地亩产达580公斤以上,为挖掘盐碱地粮食产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航麦802展示示范现场,通过地块土壤剖面,可明显看出这一品种根系发达、扎根更深,和对照品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录祥是这一品种的育成人,他说:“这个地块平均盐碱度为3.32‰,在这样的土壤条件和全生育期不浇水的情况下,航麦802亩穗数为43.7万、穗粒数为35.2粒,展现出良好的丰产潜力。”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我国可利用的盐碱地面积约为2.99亿亩。加强耐盐性作物新品种培育是利用盐碱地、增加粮食产能的重要途径。
免责声明/Declaration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和公正,但文中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客户应审慎考量本身需求。我公司及其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归弘业期货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弘业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Copyright 2008 Holly Futures Co. Corp.
Holly Daily Information is made available as a complimentary service by Holly Futures Co. No further redistribution is permitted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Holly Futures Co.Holly Daily Information is intended to provide factual information, buts its accuracy cannot be guaranteed.
文章转自期货日报网,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