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20日均线—1月4日日策略
发布时间:2023-1-4 08:09阅读:205
观点:
【市场判断】
外围方面,隔夜美股高开低走。道指跌0.03%,纳指跌0.76%。我们可能是受到宏观数据的影响。美国12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46.2,创2020年5月以来新低,预期为46.2,前值为46.2。另外,我们也关注到特斯拉继续重挫,可能对相关的新能源汽车股价带来压力。
国内方面,昨天市场低开高走,整体普涨,市场量能放大到在7800亿附近,整体走势较好。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6.45亿元。截止收盘,上证指数涨0.88%,深成指涨0.92%,创业板指涨0.41%。
行业、板块热点方面,市场领涨方向为蒙脱石散概念、国产软件、工业母机等。蒙脱石散概念大涨,主要源于元旦期间,有传言称新冠新毒株XBB1.5主要症状以腹泻为主,蒙脱石散作为止泻药品之一,销量大增。而国产软件是泛安全方向的核心板块之一,2022年9月开始扶植政策大量出台,当前,市场预期信创方向国产替代总规模可能超出预期,带动板块走强。工业母机板块也属于泛安全方向之一,在泛安全板块均大涨的背景下,工业母机跟随上涨。
市场领跌方向为酒店餐饮、景点旅游、机场航运等。这三个板块均属于出行链,是疫后复苏弹性最大的方向。随着疫情达峰快于预期,消费板块从此前的炒作预期,进入到了当前的数据验证期,后续消费数据恢复的弹性决定了消费板块的超额收益。当前,出行板块正好处于完全兑现反转预期后的真空期,在此前累计了较大涨幅的背景下,出现大幅回调。
整体来看,市场昨天低开高走,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同时也选择了短期的方向,预计大盘将去挑战20日均线。另外市场风格可能又在切换,由消费转入科技成长,消费股在疫后复苏预期支撑下估值已充分修复,接下来将进入基本面兑现阶段。近一个月以来,高端制造及TMT板块相对收益明显跑输,估值再平衡之后,估值优势逐渐凸显,计算机/电力设备/军工/通信/半导体分别处于近5年TTM估值18%/17%/8%/3%/4%分位数。从业绩增速角度看,新能源、军工仍处于需要稳健向上阶段,计算机有望在二季度兑现信创业绩,半导体有望在二季度周期见底回升。且在自主可控背景下,相关支持性产业政策进一步出台仍值得期待。
【热点速递】
今年国内光伏装机将提速、辅材等环节公司受益行业高景气
参照2022年比例,预计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超百吉瓦将是大概率事件。光伏装机高速增长背景下,辅材等环节公司受益。
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运行、我国数据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数据要素经济贡献度的提升,我国数据要素将稳步发展,2025年将突破1749亿元。
风电行业2022年招标量大增、2023年装机规模有望翻倍
预计乐观场景下,2023年风电有望形成90GW装机,同比增速可达100%。风电装机大放量背景下,海风海缆及管桩环节有望实现装机量和单位需求双升。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近期国金证券财富产品中心发布了2份重点的报告:
第1份:(宏观策略)消费与地产外,还有哪些改善性机会?
1、12月重点配置智能驾驶、光伏、军工、医美、电网设备、保险、半导体、医药板块,这7个板块12月单月涨幅分别为-7.37%、-4.06%、-4.58%、21.48%、-5.92%、2.40%、-4.49%、-1.55%,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0.48%。
2、预期已充分,等待基本面的落地。政策应出尽出,预期兑现之后逐步进入数据的验证期。12月或是经济底,二季度开始预期经济将启稳回升,当下市场对23年经济预测普遍偏乐观。疫情冲击加上信心仍有待恢复,地产数据相比消费需要更长时间验证。
3、地产与消费现在走到哪儿了?随着估值的显著修复,地产与消费板块的估值吸引力正在降低,未来的投资机会需要看23年的实际增长情况以及与其他板块的比较优势。优质房企被市场给予较高估值,其他房企及绝大多数地产链估值处于较低位置,反映了市场对行业整体偏悲观但优质房企强者恒强的判断。消费链估值的修复情况与疫后复苏弹性直接相关,出行娱乐受益疫情放松弹性最大。
4、还有哪些估值修复与边际改善的机会?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23年国内经济的修复程度站在当前时点无法清晰判断,若国内大循环能有力运行,则各行业均有改善机会,尤其是强周期行业向上弹性更大,但若增长不及预期,除了消费与地产,我们认为医药、半导体、信创行业存在相对确定的边际改善机会。
5、配置上,一方面沿着高端制造进口替代的进攻性机会,把握新能源、军工、智能驾驶、医美等具备高成长性的机会,另一方面从性价比角度配置部分行业估值处历史较低水平、未来存在边际改善的行业。2023年1月建议关注智能驾驶、光伏、军工、医美、电网设备、保险、半导体、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
第2份:疫后催化需求抬升,保健品或进入左侧布局期
1、保健食品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其中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VDS)市场规模最大,约1892亿元,近十年CAGR约9%。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晚,渗透率低。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国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渗透率提升逻辑。
2、政策端:严监管对行业的影响逐渐淡化。2019年,13部门联合展开整治保健品市场“百日行动”,随后出台了“增加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功能声明的限制”、“保健品不再纳入医保目录”等规定,对保健品行业造成重创。但VDS行业增速2019年触底后便温和回升,可见严监管对行业的影响正逐渐淡化。
3、需求端:疫情放开加速,或刺激保健品需求提升。当前疫情放开加速,或将从三个方面刺激保健品行业需求提升:①短期维生素、免疫类保健品存在恐慌性购买;②疫情放开后,明年保健品消费场景压制将逐步解除;疫情影响削弱+经济提振预期下,消费力亦有望修复。③中长期看,疫情激发了居民健康意识,或推动保健品渗透率持续提升。
4、从投资角度如何看待保健品板块?
出于对行业黑历史和监管的担忧,保健品板块在资本市场关注度偏低,估值亦受到压制。
但从投资角度,行业已逐步消化过往黑历史和医保政策的冲击,国内居民对保健品的认知更加充分和理性,3年疫情也促使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中长期看保健品行业有望向好发展。短期看,明年行业线下场景和消费力的制约将有所缓解,板块基本面也有望好转。因此,我们认为板块或处于相对左侧的布局机会。
5、如何选?
建议主要关注中游合同生产商和下游品牌商。中游合同生产商主要关注产品创新迭代能力强、供应链协同能力强的公司。下游品牌商主要关注产品品类丰富、品牌认可度高、对产品和渠道变化具有前瞻性和快速应变能力、渠道扩张能力强的公司。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在哪看,如何调出?
怎么看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30日均线、60日均线、120日均线,有什么必要性?


当前我在线
13520520586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