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忱:从莫干山到上海私企第0001号(上)
发布时间:2015-9-25 15:56阅读:457
另类不止于此。就在此前一年的1984年,张忱《论贸易中心》和《如何普及家庭私人电话》两篇论文入选“莫干山会议”论文选,张忱由此获得参会资格。纵览中国改革时期的经济理论会议很多,但能被记载的很少。在这些经济理论会议中,有几个会议可以载入史册,其中之一就是1984年9月的莫干山会议。那次会议被认为是中青年经济学者全面吹响引领中国经济改革理论思想的时代标志,因为当年参会的人,后来大多成为政界、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例如马宾、王岐山、马凯、周小川、郭树清、楼继伟、李剑阁、张维迎、周其仁、华生、陈一咨、吴晓灵、陈锡文等。
而对张忱来说,有缘参与其中,却对自己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戏剧性改变:从一位经济学者变成上海私企0001号第一家创业者。
不过,张忱并未在风云变幻中守住上海私企第一把交椅的宝座,对此,他将这归结为,知识分子下海的宿命:因为思考太多,所以做事情往往不够彻底。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者和实践者,张忱见证了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风雨历程。如今,年届60的他,正在开启第二次人生的创业之旅,因为他认为,深刻的教训已经足够他走出宿命。
2015年9月,在安徽合肥一个不起眼的写字楼里,张忱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他的“上山”、“下海”和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被浪费的莫干山参会资格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变革时期,虽然自1978年后允许存在的个体经济如萌芽破土,但事实上在世人眼里很难获得好感,因为他们头上还笼罩着并未完全散去的“投机倒把”的差评。
1982年,张忱毕业于北京商学院(现北京工商大学),入职上海商业一局职工大学执教市场经济。在那个严格的计划经济年代,市场经济更多是西方和书本上的传奇,为了寻找市场真正的身影,也为了更好地教学,张忱格外关注时局变化。
1980年12月,浙江温州颁发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981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城镇非农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1982年邓小平提出对私营经济要采取“看一看”的方针。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首次在中共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鼓励个体经济发展且扩展到农村。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政府在现阶段对发展个体经济的基本指导方针。
“天可能要变了,当时我就有那个想法。”张忱回忆说。国家政策改变,表现在学术思想领域,在1984年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一次,我在经济日报上看到一条新闻,大意是将于9月上旬在浙江省召开中青年经济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中心内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向全国广大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广泛征集论文,论文入选将作为正式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就是后来的莫干山会议。当时,没有做太多思考,我将自己刚刚准备发表的两篇论文,《论贸易中心》和《如何普及家庭私人电话》投了上去。后来才知道,两篇都被收录了。”
事后,张忱才知道,那次会议的重要性对中青年学者来说,非同一般。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18 18:07
-
从 ⌈销量第一⌋ 到公司 ⌈停工停产⌋ ,罗马仕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5-07-18 18:07
-
【能源赛道】可控核聚变为何成全球焦点?
2025-07-18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