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1+6”组合拳或开启政策密集期
发布时间:2015-9-25 15:37阅读:508
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出台
《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同时,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六项原则,即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强调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也就是强调自然资源所有权归全民所有,资源开发的收入归全民所有,同时,还便于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周宏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十八大提出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是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比如,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开展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其本质都是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的环境有较大区别,比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城市落后,相应的治理效率也要低于城市,而未来在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农村环境监管的力度也应进一步加大,其环保指标也应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周宏春认为。
对于其中“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的说法,周宏春表示,“激励”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税收减免、退税等方法来表现,比如我们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给予税收减免、国家立项支持进行循环化改造,这些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帮扶都属于激励政策。而“约束”一般是通过法规界定资源开发红线、底线以及容量上限等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激励与约束并举”的核心还是政府需要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来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使经济发展能够在资源环境容量的约束下更好地满足需求。
将推出“6+1”组合拳
从《总体方案》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健全,将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和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组建对全民所有的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的出让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