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出口得靠产业升级转型
发布时间:2015-9-25 12:03阅读:468
虽然全球出口贸易需求下滑,但中国出口份额在持续上升。中国出口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12%。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在出口方面占据优势,出口份额曾一度高达10%,但随着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股市崩盘,银行体系遭受较大的打击,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同时,今年以来各月贸易顺差普遍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而且仍在不断扩大。虽然这个顺差被指是国内进口需求不足的“衰退型顺差”,但毕竟反映出中国在贸易环节的相对优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中国“稳出口”需要致力于产业转型。新加坡经验值得借鉴,1981年起实行“管理浮动”机制,新币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新币进入升值时代,除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出现贬值外,新币一直在对美元走强。1985年新币出现一波贬值,出口增速短暂上升,但之后又回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新币又一次贬值,对出口的提升作用也很短暂。
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出口份额增速放缓,有效汇率也出现下行趋势。但新加坡马上开始产业转型,发展以生物制药、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新加坡出口份额仍然保持在2%左右,有效汇率又开始升值。
笔者认为,产业转型才能稳定出口,汇率走势跟随出口。中国制造要想维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应该由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科技产业转型。而通过货币贬值来促进出口,只能收获短暂效果。
事实上,出口无需贬值刺激,但需要汇率维持基本可控。很多出口企业并不担心人民币汇率是否强弱,但是忧虑汇率波动让人难以捉摸不定。短期汇率波动过大,会使得企业只敢做短期生意,不敢签长期大单,因为一旦汇率波动过频,利润会被吞噬,甚至会出现亏损。
现在很多人一听到经济下行,就嚷着货币要进一步宽松。一听到出口负增长,就要求人民币汇率主动贬值。似乎出口负增长都是人民币汇率惹的祸。但笔者认为,影响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还是外需和竞争力,在外需整体不好的情况下,只能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可否认,短期汇率波动对出口有些影响力,但长期来看,中国出口要想复苏主要还是要靠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