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3.0改革风口在“互联网+” —访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
发布时间:2015-9-24 15:05阅读:700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交通运输产业的未来属于既懂互联网,又懂传统运输产业的先行者。”在9月18日此间2个小时的专访中,刘晓华对于“互联网+运输+互联网”的清晰分析和独到见解令记者印象深刻。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其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变革如影相随,道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
今年7月,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了《广东省“互联网+”运输服务行动》,提出到2020年,全省构建三个交通大数据中心,实现综合运输海量数据融合开放,构建“互联网+运输服务”一张网的发展格局。
“1983年,国务院25号文放开了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开启运输1.0时代,其核心精神‘有水大家行船,有路大家行车’,促进了运输行业特别是道路运输行业迅速发展,基本解决了运输供给短缺的问题。”刘晓华认为,这场改革的红利,靠的不是技术进步,而是市场开放、市场活力。
在那之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迎来了技术进步,以直达客运班车为代表的道路运输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了道路运输完胜铁路运输、主导运输市场的历史辉煌。
“道路运输在经历2.0时代近20年的快速扩张和质的不断提升后,发展瓶颈逐渐凸显。”刘晓华介绍,2014年广东省铁路(含城轨)、公路、水路、民航4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19.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其中公路同比增长9.6%,略低于平均增幅,且比铁路同比增长少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说明,当前广东道路运输发展正面临由总量规模扩张到服务质量提升、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和新挑战。”
“1995到2014年的20年间,不但道路运输经历了高速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中国已成为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互联网经济,用户多价值就高。”刘晓华认为,由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合力形成的劲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驱动力:“以消费为主体的黑洞,正在从里到外影响包括交通、物流等在内的众多领域,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
正因如此,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下道路运输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主动迎接运输3.0时代的已然来临。
“互联网+道路运输”将带来巨大改革红利
刘晓华指出,当前,广东道路运输行业进入增幅缓慢时期,同时还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有效供给依然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城市和部分高速公路交通拥堵日益加剧,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能力不强;总体服务质量、效率不高,运输工具实载率低、空驶率高等等。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运输服务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从需求层次看,在满足‘走得了、运得出’的基本需求后,更加关注安全畅通、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等高端需求;从需求取向看,既关注个体、局部和单一的运输需求,对服务的均等化、公益性、可持续等综合需求也不断增长,即社会公众的需求正在从‘温饱型’需求向‘小康型’需求转变。”因此,刘晓华认为,传统道路运输业的改革风口就在“互联网+”,主动迎接这一风口,再结合线下的新能源、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和金融创新,传统道路运输就会进入运输3.0时代,实现脱胎换骨,凤凰涅 ,开始新一轮发展;而如继续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就会被互联网这个“野蛮人”毫不客气地攻击甚至颠覆。
在刘晓华看来,互联网与道路运输网的结合,将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目前,广东已建成6280公里高速公路和21万公里普通公路组成的广东公路网,1.2万公里的内河航道网,国际航运班线271条,包括1100公里高铁和珠三角城际铁路在内的3600公里铁路网,14个沿海港口、5个内河主要港口、八个民用机场以及广州南站、深圳北站等一批综合运输枢纽,初步形成国际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网络。”
刘晓华说,广东道路运输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由单一运输方式自我发展向与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过程,但由于其他运输方式都是干线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两头都必须由道路运输承担,道路运输始终拥有最终面对用户的优势,是用户最多,与用户粘度最高的优质线下交通网络。
“牢牢把握这一优势,通过‘互联网+运输+互联网’,实现道路运输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道路运输服务生态圈,将为道路运输转型升级发展带来滚滚红利。”
用“创客大赛”打造运输服务生态圈
不论是新进入者,还是传统行业,都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以信息经济的理念和积极的行动迎接信息经济时代,努力抢占竞争的先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