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企苦苦挣扎,新希望再融资遭遇市场寒冬”
发布时间:2023-12-19 09:52阅读:379
当前,猪企在周期底部仍然面临困境,短期内尚未观察到困境反转的迹象。
新希望(000876.SZ)于11月30日晚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定增发行13.64亿股,募资不超过73.5亿元,用于猪厂安防及数智化升级、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和偿还银行贷款。
该公告发布后的次日,新希望股价在二级市场上出现激烈的反应。股价盘中逼近跌停,最终以9.12元/股的收盘价下跌8.8%。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的同行公司华统股份(002840.SZ)也在同日发布修订后的定增方案,将募资额调降了3.22亿元至16亿元,用于生猪养殖建设项目、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次日,华统股份股价下跌0.74%,收于18.69元/股。
猪企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导致生猪价格持续走低。今年下半年,由于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猪企面临大额亏损的困境。新希望在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达到了45.38亿元,而温氏股份(300498.SZ)则亏损了45.9亿元。
新希望至今连续亏损两年,即将面临连续亏损三年的局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新希望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其货币资金已不足以偿还短期借款。相比同行公司牧原股份(002714.SZ)和温氏股份,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高出约10个百分点。
在关于公司的资金压力方面,新希望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的生猪养殖并不亏损现金。再融资的目的是因为公司滚动债务较多,同时也是为了优化股权债权结构。短期内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降至65%是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
然而,从新希望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公司的现金状况并不宽裕。与同行公司相比,新希望的资产负债率高于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截至今年三季度,新希望的总负债达到了969.97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577.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和短期借款合计达到了315.54亿元。
与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相比,新希望的现金比率为0.21,低于温氏股份的0.23,但高于牧原股份的0.19。从流动比率来看,新希望的比率最低,为0.56,而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分别为1.12和0.7。从速动比率来看,新希望高于牧原股份,但低于温氏股份。
新希望计划的定增方案包括三个项目。其中,36.46亿元将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和数智化升级项目,该项目的总投资金额为40.22亿元。另外,公司还计划投入15亿元用于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并计划使用22.04亿元偿还银行债务。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此次定增能顺利完成,新希望有望降低负债率4-5个百分点。
目前,短期内尚未观察到生猪供过于求现状的周期反转迹象。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猪肉均价为20.48元/千克,仍处于历史低位。然而,能繁母猪的存栏数仍然较高,达到了4210万头。由于猪的生产周期大约需要10-11个月,行业仍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产能。
从需求方面来看,猪肉消费也未达到预期。据涌益咨询的数据,从2023年8月中旬开始,猪肉鲜销率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11月23日,鲜销率降至90.8%。这表明生猪供应过剩,需求疲软,下游销售不畅。
尽管猪瘟疫情对生产养殖的影响相对较弱,但短期内仍存在去化产能的压力。陈雪丽分析师指出,散户养殖户的去化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散户在成本核算时往往只考虑显性成本,而忽视了人工折旧等隐性成本。由于中大型猪场无法忽视隐性成本,且中型养殖场的成本高于大型养殖场,融资能力也较低,因此中型养殖场和成本控制不佳的大型养殖场可能是首当其冲的去化主体。
面对目前的困境,新希望需要确保财务的健康周转,以应对周期的艰难阶段。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