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解决廉价药购买难题
发布时间:2015-9-23 11:28阅读:637
从报道可知,厂家每年是根据各地经销商提供的需求量来制订计划的,但是因为需求在上升,所以这两年都是在超额生产的,导致库存5万支药品,而且,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涨,该产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另一方面,经销商则表示因为供应不多,每月只能拿到100多支,医院又因为需求量少而进货少,致使患者面临无药救治的困境。
显然,药物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医院、患者需经过多个流通环节,其中存在相关信息沟通的延误与不足。厂家对实际需求无法把握,造成产品积压;而医院需求量少且分散,不能进货太多,又进而影响到经销商渠道;因价格低廉,利润太少,没有进货动力,出现供需失衡状况。可见,该廉价药供应渠道不畅,并非价格造成的,而是信息不透明所致,加上厂家与患者之间环节太多,患者无法直接从厂家购买药物,才堕入如此结局。
因此,有必要压缩药物流通渠道环节,将厂家与医院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接,对于需求量较少的药物,医院可以直接从厂家申请购买,实现小批量销售周转,减少在中间环节的积压周期。同时,还要加快放开网售处方药改革步伐,规范医药电商销售处方药标准化,鼓励厂家、医院与医药电商共享信息资源,让患者凭借正规处方,在网上自主购买相关药品,从而解决廉价药的流通困境。
其实,不仅注射用促皮质素“一药难求”,还有很多救命廉价药,陷入类似困境,都是生产厂家数量有限,药物价格低廉,流通渠道环节太多,销售信息不畅,反而被黄牛借机爆炒成为“天价药”。因此,需要加快“互联网+”在医药流通领域的应用,打通信息阻碍,将厂家与医院、患者联接在一起,从而掌握实际需求,实现生产销售扁平化,将流通费用降低到最少,如此既能保证厂家利润,又可以通过市场自主调节廉价药的生产,达到供需平衡,从而解决“一药难求”的问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