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乡县:金融服务尿素花生产业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3-12-4 09:54阅读:146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进行全新思考、深入剖析,打造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河南省内乡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曾属于秦巴片区特困县。作为全国粮油大县,内乡县花生种植面积约30万亩,年产7.8万吨。花生种植是当地村镇群众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但由于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且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农户面临销售价格和种植成本波动风险。在郑商所的指导下,2022年内乡县政府在大量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保险+期货+订单收购+期权补贴”(简称“期货6+”)的全链条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帮助农民实现“种植有钱、保价优价、销售通畅”。
内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商所挂职干部魏童介绍,2023年内乡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原农险、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新湖期货、汇信融植资本、南华期货、建信期货等多家机构,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花生合作社及种植户开展“期货6+”“整村授信”“百村计划”等;同时,根据花生种植风险管理需求,创新植入尿素“保险+期货”,从产业链源头的生产成本控制风险。此外,探索“科技研发+金融+农业”路径,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基于花生皮高营养及医药价值,提炼花生皮营养素与胶原蛋白肽结合,大幅增加花生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激活村集体内生发展动力。
尿素“保险+期货”稳定农业生产成本
近年来,尿素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风险。尿素作为复合肥的主要成分,现货价格的波动切实关系到农户的种植成本和最终收益。为提升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切实保障农户利益、实现花生种植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内乡县人民政府牵头,联合汇信融植资本、中原农险开展尿素“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经过与种植大户充分沟通和基层调研了解到,花生种植每亩地一次性施底肥50公斤,后期不再追肥。所用复合肥为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0%、10%、10%。由于磷钾尚未上市期货品种,且复合肥的主要成分是氮,因此统一选用氮(尿素)作为保险标的。据该县种植大户薛俊奇回忆,2021年春节后化肥现货价格普遍上涨50%,从每袋120元涨到180元,造成当年花生种植成本大幅度增加。薛俊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年参加尿素“保险+期货”,第二年种植春花生的化肥现货价格波动压力得到大幅缓解,心里也踏实了。
此次尿素“保险+期货”产品设计为增强亚式看涨结构,取保险期间每个交易日期货合约与入场价格的较大值作为日结算价,所有日结算价的平均值高出入场价格的部分作为项目的赔付金额。该结构可以帮助种植户有效获取价格上涨带来的赔付。首次入场的8000亩花生的尿素“保险+期货”是内乡县花生“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的先行试点,后续将逐步完成此次试点的5万亩花生地的种植成本全覆盖风险管理。内乡余关、赵店等多个乡镇村集体积极参与,配合中原农险实施该项目。
据汇信融植资本副总经理刘罗健介绍,与化肥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冬储的习惯不同,农户往往不会在春节前提前采购化肥,都是来年春天种植前随取随用,采购化肥的价格随行就市。因此农民的生产种植成本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尿素“保险+期货”通过郑商所的尿素期货作为保险标的,若春节前后3个月现货价格上涨,农民便可以得到尿素价格上涨部分的补贴。
花生“订单收购+含权贸易”解决销售难题
2022年,内乡县针对花生产业的播种、种植、收割、销售的4个重要节点,形成“银行信贷”“保险保价”“定向销售”“返还增收”相衔接的金融服务模式,分步骤打通农业生产全链条的金融服务通道。2022年内乡承保花生种植面积5万亩,保险价值约1.138亿元,支持1582户脱贫户、一般农户及大户种植保价。
2023年,内乡县加大力度实施“期货6+”,继续承保5万亩,涉及赵店、赤眉、余关、师岗、瓦亭等5个乡镇81村,保险价值约1.041亿元,惠及10163户脱贫户、一般农户及大户。一是在播种前引入交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内乡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的信贷产品,推动银行贷款融资到位。二是与中原农险、平安财险合作,联合新湖期货、汇信融植资本、南华期货、建信期货,在种植期推广跌价保险,推动价格保险覆盖到位,全力保障农户收入。三是与新湖瑞丰合作,在收获期明确定向销售,推动订单收购及定向销售到位。新湖瑞丰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购买农户的花生现货。之后,新湖瑞丰与贸易商签订点价销售合同,将收购的花生定向销售。
2023年秋季国内花生供应量增加,通货市场价格从9月份的11000元/吨以上一路下跌到9000—9200元/吨,短期内市场处于底部振荡,农户收获花生较多,目前仍有大量花生尚未销售。从农户心态看,期望下游的大型油厂能够集中采购以提振市场价格。但由于油厂今年压榨利润较差叠加花生油库存较高,鲁花等大型油厂仍然处于观望阶段。为了让当地农户放心卖,内乡县人民政府联合新湖瑞丰组织当地农户、合作社等销售环节主体,以“订单收购+含权贸易”模式探索解决销售和价格困境。
订货环节由新湖瑞丰与合作社签订采购合同,新湖瑞丰向合作社支付定金,约定采购量、采购质量、采购价格和交货截止日期,合作社统一向农民收购花生。在采购花生期间,新湖瑞丰买入看涨期权,在与合作社签订采购合同后,如在合同补贴期内花生价格进一步上涨,期权平仓后将期权价格上涨的获利额外补贴给农户。通过基差点价和期权对冲,彻底解决农户难以把握出售最佳窗口和售出后因价格上涨而反悔的问题。按照200—300元/吨的权利金计算,现货收购的含权贸易量在700—1000吨,涉及业务对接的村集体及合作社6家。
多家银行开展内乡银保期项目
在内乡县人民政府主导下,新湖瑞丰与内乡花生合作社在交通银行南阳分行营业部共同开立了“银保期-共管账户”,建立了资金安全使用与监管的长效机制,服务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新农村主体开办指定贸易使用账户,贸易公司、银行共同管理资金流向,在确认交货产品质量、数量及资金用途后,在双方共同授权下该账户的贸易资金方可划转。
交通银行南阳支行行长曾庆辉介绍,银行共管账户,便于多方操作与监管,保障了订单资金及后期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专款专用的监管问题,有利于资金流转安全以及使用路径的专一。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金融从业部总经理徐冬表示,交通银行因地制宜针对内乡县花生主产区特色,以建设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抓手,发挥金融扶持政策优势。“期货6+”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上了“安全阀”,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将切实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业务落地。
此外,在内乡县人民政府和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共同调研探索下,推出“银保期-花生贷”专项贷款品种,用以对接“保险+期货”模式中花生种植户的专项贷款需求。自产品创新推出以来,已累计为40余户花生种植户贷款800余万元,专门用于内乡县花生产业发展。建设银行内乡支行组建了专门的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依托前期在全县各乡镇建立的200多个裕农通服务点,大力加强花生贷的推广,进一步推动银保期项目实施。
据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乡村振兴部总经理何东方介绍,为更好地支持花生产业,建设银行制订花生产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并研发花生贷产品支持花生规模种植户的发展,积极与内乡“保险+期货”对接,加强推进银保期项目实施。
“科研+期货+农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花生是重要的植物油脂和优质蛋白质来源,也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推动花生产业向高、精、深、特加工方向发展,对提升花生价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因此,内乡县人民政府联合北京农林科学院,研发并投产花生高精深科技产品,把花生衣与胶原蛋白肽有机结合,拉伸、拉长花生产业链。
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卫介绍,花生皮又称花生衣,含有丰富的黄酮类、酚类化合物和花生色素等成分,具有增加血小板数量、抗氧化、抑菌、止血、散瘀、消水肿等功效。胶原蛋白肽是动物结缔组织的提取物,能够修复机体皮肤细胞。将花生皮营养提取物与胶原蛋白肽结合,可以起到降“三高”、抗衰老、增强抵抗力功效。
中原农险乡村振兴部负责人王俊表示,尿素“保险+期货”从源头锁定农业种植成本,“期货6+”模式通过期货、保险、信贷、订单多方联动凝聚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多方共同体”力量,形成金融支农的协同效应,为引导各类要素下沉农村、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提供了模式样板。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介绍,“保险+期货”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期货6+”实践证明,期货、保险等金融资源在保障农户稳收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内乡县委书记张智广表示,“期货6+”“科研+金融+农业”模式助力“三农”发展,有效激活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提升了农户种植积极性,保障了国家粮油安全。
魏童表示,内乡将以农产品保价稳产为突破口,建立政府与机构共同主导、多方参与的跨界合作机制,深入打通期货、保险和银行等金融资源作用发挥渠道,帮助当地创新用好金融避险工具。同时,以科研注入农产品和农村金融模式,积极带动产业发展。未来,将持续探索金融助力内乡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民稳定收入的有效方式方法,更好实现乡村振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