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库存周期有望形成共振
发布时间:2023-10-19 22:31阅读:45
国庆假期文旅消费数据强劲,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表征内需恢复之势不减,而A股市场10月整体仍处于振荡企稳行情走势中,或因交投情绪还未有明显恢复,外资仍在流出,有待更显著的增量资金支撑。
三季度国内经济稳步增长,一至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5.2%,高于预期及目标增速的5%。从近两周国家统计局发布9月各项金融数据来看,社融信贷超预期回暖,物价指数则因上年高基数效应表现相对平淡,消费及工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同比降幅持续收窄。
图为四大期指日度成交额(单位:亿元)
海外方面,美国9月通胀因油价攀升有所反弹,欧美制造业PMI均在9月有回升势头,巴以冲突加剧地缘政治风险波动,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仍为美联储四季度加息的博弈及全球库存周期的变化。
当前公布的各项9月统计数据中,社融信贷增量较为亮眼,9月社融存量同比在去年高基数下实现持平,新增社融共计4.1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2.53万亿元,政府债券新增9949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多增5638亿元、少增406亿元、多增4416亿元。金融机构信贷口径下,人民币贷款增长主要由居民部门拉动,而企业部门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合计少增2339亿元。因此,分析可见,9月实体经济加杠杆意愿有所恢复,尤其是在三季度各项降低房贷利率、放开限购等地产放松政策落地后,居民刚性及改善型购房需求有所恢复,带动中长期贷款增长在“金九银十”实现同比多增。此外,政府在三季度末加速发行专项债及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也是9月社融增速的强力动能。不过,M1、M2的9月增速再度回落至2.1%、10.3%,这可能与存贷款利率调降后,居民新增存款减少有关,此外也与企业投资扩产积极度受盈利预期影响仍未充分调动有关。
再来看物价指数的走势,9月CPI、PPI同比分别持平,降幅收窄至-2.5%。需要注意的是,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8%,体现出服务相关需求持续恢复,食品项特别是猪肉价格在高基数效应下的同比下滑,是拖累9月CPI增速的主因。相应来看,9月消费数据则更直接地体现了国内需求回暖,社零总额9月同比增长5.5%,较7—8月增速更上台阶。供应端,PPI降幅持续收窄预示着企业利润好转,且9月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亦延续了上个月的增速,与制造业PMI回升到50荣枯线一致,印证国内生产经营活动随着供需关系改善而缓慢复兴。
图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项同比变化值(单位:亿元)
出口及投资方面表现相对稍弱。9月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由上月3.2%下行至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未触底,降幅扩大至9.1%,仅基建项在三季末地方化债及专项债加速发行下维持较快增速8.64%。高频数据显示,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在9月末至10月有明显增长。在海外紧缩周期行将结束的背景下,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在8月至9月均呈现边际好转,由7月-14.2%回升至-6.2%,若欧美等制造业库存后续见底反弹,可能推动我国工业品出口需求扩大,并推动企业盈利同步改善。
观察海外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的形势来看,去年至今,加息政策以及主动去库行为均使得其库存、制造业PMI等指标一路下行。然而,三季度以来,欧央行的会议声明暗示加息结束和美联储的两度暂停加息与其制造业库存和景气度的触底回升几乎同步。在巴以冲突爆发后,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波动加大,油价再度攀升,引发通胀反弹,增大美联储四季度加息概率的担忧。在更长期限的高利率环境下,美国相较于欧洲经济韧性更强。长期紧缩压力会否导致经济衰退是当前全球交易者的共同关注点。在降息尚且遥遥无期的假设下,我们认为,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库存周期的过渡或部分抵消衰退预期的负面影响。
总结而言,当前国内经济复苏节奏稳定,从驱动力量看,仍以内需消费回暖为主,投资囿于地产尚未触底仍偏弱。出口方面则有望期待海外库存周期过渡至补库带动。稳增长主线下,经济基本面改善传导至A股市场信心提振具有一定时滞性,且北向资金三季度仍在流出,使得股指底部确认进程仍未结束。10月以来,市场成交金额已恢复至8000亿元附近,料将有助于股指筑底企稳。在制造业PMI重回高景气度区间后,可期待中外库存周期将于年末至明年一季度形成共振,预期盈利改善的IC、IM有反弹空间,耐心等待入场时机。(作者单位:广发期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