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期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定价权提高
发布时间:2023-10-12 16:39阅读:166
引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作为钢铁成本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铁矿石价格的变动对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着巨大影响,此外全球铁矿石生产相对集中,澳洲和巴西占据主导地位,以普氏指数为定价基准的模式存在较大弊端,定价权的缺失对我国的资源安全形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应运而生,2013年10月,铁矿石期货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交易;2018年5月,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成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我国对于铁矿石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也由此不断上升。本文试图分析铁矿石期货的上市对服务实体经济起到的作用以及对于国际定价权提升的影响,并试图对如何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机制提出意见。
1.铁矿石市场概况
1.1我国铁矿石需求量大且对外依存度高
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22年粗钢产量达10.1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伴随着钢铁产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不过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以贫矿为主,具有经济效益的优质资源相对较少,所以目前铁矿石需求高度依赖进口。202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1亿吨,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8成。
图1: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万吨)
数据来源:Mysteel
1.2铁矿石供应集中度高
全球铁矿石生产相对集中,澳洲和巴西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四大矿山是最主要的四个铁矿石生产和供应商,包括了澳洲的力拓(RIO)、必和必拓(BHP)、FMG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2022年,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为3.08亿吨,必和必拓产量2.85亿吨,力拓产量3.24亿吨,FMG产量2.26亿吨,四大供应商的合计产量占全球的比例接近50%
表1:四大矿山产量(万吨)
数据来源:Mysteel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铁矿石是钢铁生产最重要的原材料,其价格的变动对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存在巨大影响。伴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产业链上的企业对于借助金融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日益上升,我国掌握铁矿石定价权的迫切程度也越来越高,此外铁矿石期货对于钢铁行业稳定上下游供需,帮助中小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等方面也存在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应运而生。
2.铁矿石期货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1铁矿石期货市场的发展
在铁矿石长协定价机制消失后,世界各大交易所在指数定价的背景下纷纷推出了铁矿石相关的金融衍生品。2009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铁矿石掉期合约,而我国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也于2013年推出了世界上首个采用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合约。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合约在推出后发展迅速,上市后首月的成交量便达到新交所掉期全年的交易水平,并且之后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流动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也不断上升。不过虽然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在活跃度、结算方式和信用风险控制方面超过新交所的铁矿石掉期,但是由于缺少海外客户的参与,所以国际化程度和定价影响力相对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铁矿石期货的定价影响力和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户参与,2018年5月,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成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此后大商所通过调整标准品交割质量标准、优化质量升贴水和引入滚动交割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铁矿石的可供交割标的范围并使得交割量也出现了明显增加。大商所铁矿石期货的推出与快速发展对于我国钢铁行业抵御原料价格波动风险能力的提高、宏观政策调控意图的迅速传导和国际定价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钢铁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管理风险
铁矿石期货的推出对于钢铁行业抵抗原料价格波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套期保值是期货的重要的功能之一,现货企业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上建立头寸来转移风险,从而使得自身能够更好的专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套期保值的原理主要为同一品种的期货价格走势与现货价格走势方向相同并且变动幅度相近,随着合约到期日的临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也趋于一致,铁矿石期货的实物交割制度保证了价格最终能够得到较好的收敛,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上建立方向不同的头寸来抵消价格波动的风险。
铁矿石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种,自身同时具有商品和金融两种属性并存在着波动性强的特点,而价格的剧烈波动则会对下游的钢铁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的生产经营风险。近年来钢企积极利用期货工具对冲风险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得到了不断加强。我们通过分析铁矿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走势,可以发现自期货上市以来两者走势高度一致,相关性能够保持在0.95以上,从而可以较好的实现套期保值的功能。
举例来说,2023年5月底,铁矿石价格经历了前期的回调处于相对低点,此时某钢厂在自身原料库存较低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未来几个月的正常生产经营需求以及防止原料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风险,故而存在着逢低补库的诉求。但是受限于资金相对紧缺和库存容量有限,钢厂无法在现货市场进行大笔买入,所以选择在期货市场上买入铁矿石2309合约建立虚拟库存。随后2个月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而该钢厂由于已经通过期货市场锁定了铁矿石价格,所以规避了利润被原料上涨而侵蚀的风险,从而保证了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定进行。
2.3铁矿石期货助力政策调控
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有利于宏观政策调控意图的迅速传导。价格发现是期货重要的功能之一,期货市场通过众多的交易者参与和快速的信息反应等特征,能够更好的体现出目前市场的供需关系以及未来的价格走势预期,进而对于现货价格产生影响。当铁矿石供需阶段性紧张或者未来预期十分乐观的时候,铁矿石价格在基本面和情绪的推动下容易出现上涨的行情。当市场情绪出现异常的发酵,铁矿石价格则有可能出现脱离基本面的情况,与之而来的投机行为则将进一步强化价格的趋势。虽然说极端行情有可能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但是短期的异常大幅波动仍然能使部分企业产生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这个时候借助期货市场这一平台,则可以迅速地传递宏观调控意图,并通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而引导现货价格并抑制价格的极端波动,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近年来发改委在铁矿石价格出现异常大幅上涨的时候,均频频发声并组织现货企业、期货公司和贸易公司进行专题会议。2022年初,发改委在铁矿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后,一个月内连续6次发声,2023年初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发改委通过召开会议表明了自身的严厉监管态度,还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和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并督促港口的相关铁矿石贸易企业释放库存,以免造成现货端出现待价而沽的囤货行为,从而加剧短期现货的紧张错觉。发改委的连续发声对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势头起到了良好的抑制作用,铁矿石期货在发改委的每次发声前后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并且在监管期间也很少出现极端的上涨行情。这显示出了铁矿石期货在传导政策意图和更好的反映市场供需关系方面存在着较强的积极作用,并能够帮助平抑价格短期的极端波动。
3.铁矿石期货对国际定价影响力的影响
3.1铁矿石定价机制介绍
我国对铁矿石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曾经长期处于缺失状态,这与铁矿石历史定价机制的发展与演变存在较大的关系。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存在着三种定价模式,第一种是协议谈判定价,主要适用于没有成熟期货市场的商品,比较注重双方的信息获取和谈判能力。第二种是期货定价,双方在期货价格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升贴水来确定价格,最后一种是指数定价,大家在比较权威的指数基础上进行定价。
铁矿石定价机制在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个时候由于全球钢铁产量有限,铁矿石海运量偏低,在贸易量偏小的情况下,主要是买卖双方现货交易为主。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长期合同定价。这个时期日本钢铁行业出现高速发展,但受限于自身资源贫乏,所以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资源,而另一方面澳大利亚虽然铁矿资源丰富,但是缺少资金。于是日本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由日本提供铁矿开发项目的资金,而澳大利亚则为日本提供铁矿石,双方签订长期合同。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的长协定价阶段。这个阶段矿山和钢企每年进行谈判并决定下一年的铁矿石交易价格。我国经济也在此时迎来了高速增长,对于铁矿石的需求日益增加。在2003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并随后加入了长协谈判。但由于长协定价的机制弊端和澳洲矿山在供给端的主导地位,铁矿石价格在我国加入谈判后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最终在2010年谈判崩溃后,长协定价机制也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第四个阶段是2010年开始的指数定价阶段。这个阶段普氏指数成为了主流的定价基准,交易双方以事先约定好的特定时期的铁矿石普氏指数平均价格为基准来进行结算。但普氏指数定价仍然存在着样本代表性不足、定价机制不透明和易受操控的缺点,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机制打破垄断,而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也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
3.2铁矿石期货提高国际定价影响力
我国铁矿石期货上市后,使得普氏指数长期易涨难跌的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期货市场活跃度高、信息反应速度较快,所以存在着价格发现的功能并对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存在着引导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已经成为了全球成交持仓规模最大的铁矿石衍生品,2022年全年单边成交量达到2.21亿手,远远超过了排名第二的新加坡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虽然我国铁矿石期货成交活跃,现货市场需求庞大,但是由于缺少境外投资者的参与,所以价格国际影响力仍然有所不足。而随着2018年5月大商所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其成为铁矿石定价中心的基本条件得到进一步的补足。自铁矿石期货国际化以来,市场参与者的结构得到了持续的优化,法人客户占比出现上升,境外客户成交量占比长期稳定在3%左右,嘉能可等矿业巨头也参与了铁矿石期货的交易,并且以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基差贸易也越来越多的出现,给与了国内市场参与者更多的交易选择。
3.3海外经验对于提高定价影响力的启示
大商所铁矿石期货的上市和境外交易者的引入对于我国铁矿石定价权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来看对于全球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力依然相对偏弱。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海外类似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来解决铁矿石资源匮乏所带来的的定价权缺失等问题,其中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日本由于自身国土面积小,铁矿石资源匮乏,所以需要大规模的进口铁矿来满足自身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需求,其进口依存度曾经一度接近100%。但日本在历史上依然能够主导长协谈判并拿到铁矿石的定价权,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日本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很高,其中前三大钢企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80%,最大的新日制铁产量占比更是达到50%以上。中国前十大钢铁企业集中度仅就在40%左右,与日韩等国差距较大。日本钢铁行业的高度集中使得其钢企在价格谈判时效率高并且话语权强,更容易与大矿山之间达成具有竞争力的合同。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并且已经有大型钢厂委托其进行采购,而该集团也正在与力拓等头部矿企进行谈判。我们建议国家可以加强对企业合并、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大型钢铁集团的建立,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提升对于铁矿石定价权的影响力。
其次,日本积极参与海外铁矿石的开发,其财团和大型钢企结成统一利益体,并在政府提供资金、政策和信息等相关支持下,通过参股矿山和企业来积极获取权益矿。这使得日本在全球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都沉淀了大量资本,从而确保自身在铁矿石的资源获取和定价上存在优势,同样也能在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中获取利益。我国同样可以在企业出海投资这块进一步加强支持,通过参股重要铁矿石项目,来保证未来资源能够平稳的供应。
最后,日本自身的资源匮乏使得其对于战略资源的储备十分重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开始积极储备包括铁矿在内的多种矿产和金属资源。当市场的价格发生剧烈上涨的时候,国家可以通过释放储备来进行价格调节,从而保证铁矿石的价格相对稳定。不过由于铁矿石储备的经济性较低,仓储成本较大,所以我国在进行相关资源储备的时候不宜规模太大,并且要加强库存的轮转。
4.对铁矿石期货进一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提高定价权的建议
4.1对于交易所的建议
4.1.1提高钢铁行业套期保值参与度
随着大商所铁矿石期货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产业链上的企业参与到了期货市场中,并通过套期保值实现了稳定经营的需求,但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参与度仍然有待提高。我们建议可以从套期保值的制度优化、保证金优惠和帮助企业完善操作流程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钢铁行业参与铁矿石期货套保的积极性。
4.1.2鼓励境外机构参与国内铁矿石期货交易
大商所铁矿石合约在引入境外投资者后,加强了我国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定价能力。我们建议可以继续逐步降低境外交易者参与我国铁矿石期货交易的门槛,鼓励海外头部铁矿石生产企业加入到我国铁矿石期货的交易中来,此外还可以在资金结算和交割等方面进一步提供便利,并且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境外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减轻其对于交易以外的风险顾虑。不过决策层和监管机构也需要考虑到外资大幅流入后,铁矿石市场可能面临期货价格受到操纵并且波动加剧的风险。
4.1.3加强期货人才培养力度
期货套期保值方案的设计和交易的执行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而我国期货市场的起步时间较晚,相关人才的数量和培养体系都有待提高。我们建议交易所一方面可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来保证人才的提前培养和期货行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对于相关企业和期货从业者的培训指导,提高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4.2对于钢铁行业的建议
4.2.1加快国内铁矿开发进程
减少我国对于铁矿石的进口依赖度是提升定价权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保证我国资源安全的关键,而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努力。2022年“基石计划”提出用2-3个“五年计划”时间,切实改变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问题,进而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并计划到2025年国产矿产量相比2020年增加1亿吨。此外自然资源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工作,促进市场主体加大找矿投入,并将铁矿石将被列为战略矿产。我们建议可以在“基石计划”的框架下,继续加大对于铁矿石生产企业的支持,进一步加快铁矿开发进程。
4.2.2提高废钢使用量
除了增加铁矿的供应之外,提高废钢的使用量一方面可以减少铁矿石的消耗,保障我国战略资源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钢铁行业“双碳”达标。目前全球平均废钢比高达30%以上,而我国目前废钢比仅在20%左右。根据工信部和基石计划的目标要求,我国到2025年废钢的消耗量将达到3亿吨。按照以上目标估算,假设到2025年我国粗钢产量在10亿吨左右,那这接近10%的废钢比提升相当于减少了1.6亿吨的铁矿石用量,如果再考虑到我国铁精粉产量的增长,那么到2025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将大幅减少,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
4.2.3支持技术进步、加快行业整合
钢铁行业的整合不仅能够使其与矿企谈判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也能够更加合理的调配资源,从而加大先进工艺的投资,淘汰落后产能。钢铁企业技术的进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除了从提高利用率方面减少铁矿石需求外,还能通过技术的进步增加废钢等替代品的使用,从而降低对于铁矿石的依赖。因此我们建议可以鼓励钢企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并建立完善的行业人才培养机制。
高级分析师韩倞期货投资咨询证号:Z001655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9 15:43
-
房贷怎么还?每期还多少?(点击测算)
2025-05-29 15:43
-
负债不用愁,点击免费领还款计划表~
2025-05-29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