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2021年四季度行情能否复制
发布时间:2023-9-22 08:59阅读:373
目前生猪市场基本面与2021年进入四季度时出现了许多相似,本文对2021年四季度的行情能否在今年四季度得到复制进行探讨。
一、2021年四季度行情回顾
2021年国庆节前市场被悲观情绪笼罩,为减少亏损,养殖户纷纷提前出栏,导致生猪供应量激增,进一步刺激猪价下跌,加剧养殖端亏损程度,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虽适时进行了猪肉收储工作,也未能使猪价有效止跌。国庆节后,猪肉收储工作再度展开,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各地陆续转凉,“菜比肉贵”的背景下,居民多买猪肉、多吃猪肉,终端消费提振明显。且冬季饮食习惯和灌肠、腌腊都偏好用肥猪,而市场经过前期抛售肥猪已基本出清,导致肥猪供不应求,价格迅速攀升。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养殖户转而进行压栏增重、二次育肥,助推标猪价格上行。进入12月后,前期压栏猪和应出栏标猪陆续出栏,猪源供应充足,且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上涨,白条价格处在相对高位,猪肉的低价优势不再,对终端消费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整体毛猪市场供大于需,价格走弱。
相对于现货的大起大落,盘面表现则相对理性。2021年10月盘面交易前期现货超跌以及肥猪短缺,主力合约(LH2201合约)出现明显反弹。进入11月,盘面开始交易“标猪后续供应压力大+肥猪潜在出栏压力大”,LH2201合约连续跌破16000、15000元/吨关口。
图1 2021年四季度期现行情走势
二、2023年四季度与2021年四季度的同与不同
1、标猪供应均充足,但月间有所不同
从前期基础产能来看,2021年四季度和2023年四季度对应的10个月前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处在4100万头以上(正常保有量),所能提供的标猪量都比较充足。但月间供应上,两个年份则有所不同,据10个月前能繁母猪存栏量进行推算,正常出栏情况下,2021年四季度标猪供应持续增加,而2023年10-11月标猪供应环比增加,12月起标猪供应开始减少。
2、肥猪供应均相对偏紧,但市场开始增重的时点不同
这里以肥标猪价差为正,认为肥猪供应相对偏紧,否则反之。2021年国庆前肥猪基本出清,出栏体重从国庆后肥标猪价差大幅走阔开始增加。今年肥标猪价差也有望以正数进入四季度,即肥猪供应相对标猪偏紧依然存在,但今年出栏体重是从7月猪价跌至低谷、肥标猪价差逐渐转正就已开始增加,也即活体累库先于2021年。
3、猪肉虽然都有比价优势,但消费背景大不一样
同2021年国庆节前后一样,目前猪肉价格也处于相对低位,与鸡肉、牛肉、蔬菜相比,猪肉仍具有一定的比价优势,但今年和2021年比起来消费背景已大不一样:一是2021年是猪价经历2年的绝对高位后逐渐回落至低位,而今年是猪价经历2年的低位震荡期后还处相对低位,消费者已逐渐习惯了“便宜猪肉”,低价对需求的刺激作用远不如2021年,甚至后续猪价如果上涨带来的负反馈有望高于2021年四季度;二是2021年受雨雪天气影响部分蔬菜价格直接超过猪肉价,而今年猪肉虽然相对便宜,但肉价还是比菜价贵,恐难复制2021年“菜比肉贵”的消费场景。
三、结论
综合考虑以上的同与不同,我们认为前期激情压栏—后期低价抛售的价格运行逻辑于今年四季度依然存在,但市场的运行节奏或大不相同。具体表现在:①旺季增重先于2021年开始,肥猪缺口比2021年10月份小,肥标猪价差快速走阔推动养殖端阶段性大面积压栏增重难以复制;②消费场景大不一样,低价刺激消费大幅增加的场景难以复制,终端需求跟进力度或不及2021年;③月间出栏压力不同,价格走势难以复制,如果今年12月前市场出栏体重增幅比较有限,则10-11月猪价有一定压力,12月压力明显缓解,可待LH2401合约回调后轻仓做多。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