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电商受资本热捧 被指难带来实质利好
发布时间:2015-9-8 12:53阅读:559
中国新闻网9月8日报道:近年来,“互联网+”之风劲吹,煤炭行业也随着这股风潮步入电子商务时代。有观点认为,煤炭电商开启了煤企脱困新模式。不过,中新网能源频道梳理发现,目前煤炭电商的背景及交易方式虽然打着电商的外衣,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则很少。另外,由于中国的煤炭大部分以长期合同的形式直接供应电厂,煤炭在线交易的市场空间也大大缩小,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近两年来,煤炭行业在线交易平台大量涌现,除了一些传统的由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主导成立的区域性交易中心,一些第三方电商平台也开始出现,并获得资本追捧。曾演绎不少创富神话的电商模式,能否帮助煤炭行业摆脱困境也引发关注。
汾渭能源煤炭分析师王旭峰对中新网能源频道表示,煤炭行业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电商平台并不容易。“主要的困难在于:其一煤炭作为体量大、指标复杂、资金占用率高的商品,线上交易会有很多弊端。上下游交收的环节也需要相互熟知。其二作为电商平台,要有足够的信誉度和上下游客户关系,要对于上下游的客户都有足够的支持力度。”
另有分析师也认为煤炭行业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淘宝模式”很难。“我觉得很难实现对接。煤炭行业水很深,目前还是以传统销售为主。这一模式理论上不错,但事实上很难做到。因为煤炭铁路运输会涉及到铁路计划,还有煤质检验等很多层面。公路运输又会涉及车辆等等因素,都不是容易解决的。另外,目前煤炭销售形势也不好,买卖基本都是货到付款,甚至是以先赊账的形式销售。如果是先付款,那么显然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
据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目前煤炭线上交易量相对有限且呈现两极分化状态。神华等央企的网上交易平台总交易量已过亿吨,地方煤炭交易平台的量也还行,但不少第三方煤炭电商平台销售的煤炭数量却很小。
而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目前国内第三方煤炭电商平台并不多。而成交量方面,相较于中国每年37亿吨的煤炭产量也显得微乎其微。截止8月31日,上线五个多月的一电商平台,煤炭线上交易累计成交量突破2000万吨。另一平台上线一个多月,成交煤炭总量仅有65万吨。而作为国内最早试水煤炭电商平台的东煤交易中心,2014年全年线上交易也仅为1190万吨。
对于普通的消费品而言,电商平台主要是节约了大量的店面成本和流通成本。而对于煤炭来说,却没有这么简单。虽然电商平台也自称可以提高煤炭供应链效率,降低全社会的煤炭流通成本,但专家认为可节省的十分有限。
“我觉得流通成本这方面影响不大,因为煤炭物流环节的成本基本都固定在产地和下游。除非有相关方面的补贴,否则电商平台对这块影响不大。”王旭峰说。
分析师表示:“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每年三四十亿吨的煤炭销量,一家第三方电商平台能做到几千万吨就已经很不错了。
另外,目前我国发电用煤占全部煤炭消费的50%左右。而很多电厂等大客户都是与煤矿签订的长期合同,这些用户基本上没有必要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这也大大限制了煤炭电商的市场空间。
而说到煤炭电商对于煤炭行业脱困的作用就更显得有些虚无。众所周知,煤炭行业陷入困局最大的原因还是供大于求,而单纯转换一下交易方式显然对此并无直接的帮助。“目前来看,即使对于煤炭企业或者煤炭主产地政府所建立的电商平台而言,也只是实现了原来线下业务的线上管理,对解决煤炭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局意义不大。短期来看,在煤炭行业引入电商平台,很难给煤炭行业带来实质上的利好。”林伯强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你好,高股息红利资产是指那些能够持续稳定地向投资者分配现金红利的上市公司,通常具有低估值、高确定性、高安全性等特点。高股息红利资产相关的股票主要有以下几类:煤炭板块:由于煤炭价格上涨,...

您好,国企改革利好公司发展,希望能帮到您
国企改革有什么实质利好吗?
您好,国企改革的手续非常繁琐,利好是需要长期关注的,祝您投资愉快
深港通哪些股票最有可能受资金热捧?
这个其实是说不清楚的,主要是可以考虑直接开户港股
资本热捧本土化妆品牌
支持国货的呼声越来越高,外资日化在国内发展面临越来越多挑战等系列因素,使得本土化妆品牌受资本市场青睐。
缓解“配置焦虑” 定开债基受机构热捧
新基金审批大幅提速。最新审批进度显示,11月以来,共有106只新基金获批,其中不少是债券型基金,仅11月15日一天就有30只债券型基金获批。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资产荒”的大背景下,机构普遍都有“配置焦虑”,而定开债基流动性较好,收益也高于货币基金,因此受到各机构的青睐。对于下一阶段的配置策略,有基金经理表示,把握信用债的票息价值,尤其在城投债方面,加大下沉力度,并适度拉长久期,增厚组合长期配置收益。
密集获批
证监会11月22日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11月15...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