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智能化百亿蓝海市场启动在即,开元仪器领先优势明显,建议买入
发布时间:2014-2-13 21:05阅读:617
燃料智能化百亿蓝海市场启动在即,开元仪器领先优势明显,建议买入
燃料智能化是火电管理建设必然趋势。
经济性:1)节省燃煤成本支出,以2台60万千瓦机组电厂为例,年均消耗原煤量约330万吨,年均燃煤成本支出约15亿元(450元/吨计算)。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在计量、采制样、化验等环节出现的重量掺假、以次充好等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入厂入炉煤热值差,增加了电厂燃煤成本的支出。燃料智能化可有效的消除人工操作的弊端,每降低掺假率一个百分点,可节省燃料成本损失1500万元,改造后一年节省的燃煤支出即可覆盖智能化系统改造的整体投资(1000-2000万元之间)。2)提高工作效率,大幅缩减作业时间,提高双方效率。且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工成本,燃煤智能化管理实施后,计量、采制样、化验等环节相关人员可减少三分之一。政策性:近几年,国家要求各央企加大精细化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程度,并陆续出台鼓励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完善燃料智能化管理可以说是对贯彻上述各项政策的一个较好的结合点。实施燃料智能化管理,可有效规避管理风险,采、制、化、计量等关键环节得到有效监控,大幅度降低人为干扰风险,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符合国家国企改革的大趋势。
百亿蓝海市场启动在即。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等大型发电集团纷纷开展了燃料智能化建设及改造的前期尝试。目前整体火电行业在燃料智能化建设的投入上处于初期阶段,随着试点电厂完成试投运,预计14年下半年燃料智能化大片蓝海市场将被启动。目前全国规模以上(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企业约1000余家,单个电厂燃料智能化改造投资在800-1500万元之间,则整个已投运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改造的投资规模将达到80-150亿元。另外考虑每年新增火电装机规模在5000万千瓦左右,假设均为百万千瓦级电厂,则预计今后几年年均新增火电企业30家左右,而新建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投入在1500万元左右,则每年新建电厂燃料智能化建设带来的增量空间约5亿元。以及二级公司和集团层面的相关信息化管理改造升级,预计单位软件改造升级投资在200万元左右,还有1-2亿元的升级空间。假设至17年全国主要发电集团可完成旗下火电企业的燃料智能化建设,则预计至17年,主要发电集团旗下电厂(数量占比约55%)的存量市场空间在65亿元左右。整体考虑存量和增量市场,预计至17年燃料智能化建设投资规模累计可达到80亿元左右。
我们预计14年上半年试点火电企业将完成试运行和项目验收等工作。14年下半年完成燃料智能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发电集团将在系统内规模化推进实施,燃料智能化市场将迎来第一个订单高峰,保守估计将会有60家电厂,项目整体投入在6亿元左右。预计至17年,主要发电集团将基本完成下属电厂的燃料智能化改造投资,至‘十三五’末,电力系统内火电企业可基本完成燃料智能化管理建设。预计15-17年燃料智能化市场的投资规模(包含新建电厂)可分别达到20亿元、25亿元和30亿元左右。
自动化设备领域厚积薄发,看好开元仪器,首次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有煤质采、制、化仪器设备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在自动化采、制样设备产业链布局较早,并且拥有独立的软、硬件开发技术(开元机电和平方软件)。公司在技术、经验以及产能等综合实力方面领先于燃料智能化市场其他竞争者。
随着14年下半年完成燃料智能化管理试点工作的发电集团在系统内规模化推进,公司将收获第一个订单高峰,预计2014-16年公司可实现营业收入3.03亿元、4.06亿元和4.9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为0.60亿元、0.78亿元和0.92亿元,三年盈利复合增长率24.5%,对应当前股本EPS分别为0.60元/股、0.78元和1.02元。公司当前市值仅17亿元左右,对应14年PE估值24倍。我们认为燃料智能化蓝海市场启动将开启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市场对燃料智能化领域了解程度较浅,以及仍将公司看做传统煤质化验设备制造商,从而低估了公司后期的成长性。我们认为随着订单的落实,公司业绩或将持续超出市场预期,未来几年公司的盈利增长将处于加速阶段,建议‘买入’。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