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小麦育种试验田里的“别样春管”
发布时间:2023-4-21 18:53阅读:196
新华社郑州4月21日电(记者李鹏、姜亮)拨开小麦抽出的新穗,戴着草帽的董海滨捏住一个小穗,熟练地剪去顶端的三分之一,然后用镊子从颖壳里夹出三个针尖大小的雄蕊。完成一整穗上所有小穗的去雄后,董海滨在杂交袋上填写好母本和去雄日期,再将整穗套袋、封袋,一穗小麦的去雄“手术”宣告完成。
董海滨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小麦分子育种团队的田间育种负责人。眼下,中原大地的小麦迎来抽穗扬花期,记者走进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内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小麦试验基地,一场“别样春管”正如火如荼。
“这是种质资源圃,这是亲本圃,这是后代选择圃,这是产量鉴定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势不同、景观各异、承担育种不同环节试验的一块块小麦试验田。“每年4月到7月都是育种试验最繁忙的时候。”小麦分子育种团队负责人齐学礼指着田间忙碌的科研人员说。
在聚集了600多种河南地方小麦品种的种质资源圃内,试验人员正逐个调查每个品种的长势数据,为今后小麦杂交试验选取亲本打基础;而亲本圃内,抽穗期正是小麦杂交试验的关键期,研究人员和工人正在忙着为小麦做杂交“手术”。
“去雄只是小麦杂交的第一步,去雄之后,等小麦进入扬花期,还要用父本小麦的花粉给母本小麦进行人工授粉。”董海滨说,每年小麦抽穗扬花期,像这样的小麦杂交“手术”,他们团队要做数千例。“一个人一天能做七八十例,每季小麦差不多要做半个月。”已经做了十几年小麦田间杂交试验的董海滨说。
“亲本完成杂交,等打下种子,来年就要种到后代选择圃试验。”走进后代选择圃,齐学礼指着不同品系、不同试验阶段的苗圃告诉记者,杂交后代的小麦性状还不稳定,需要先选出表现优异的单株,然后种成株行,再种成小区,只有通过层层选育、优中选优,才能育成一个新品种。
“因为小麦生长周期长,每个环节的试验都需要一年时间,单个品系一般需要5到6年的田间试验。”齐学礼说,期间,小麦新品系还要完成在群体条件下的抗病性、产量、品质等一系列特性鉴定。
走出小麦试验田,来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原原种繁育基地,每一方整齐划一的制种田里,都有工人来回“巡逻”。“这些都是通过田间初步试验,马上参加国家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齐学礼说,“巡逻”工人的任务就是要将制种田里混杂的不良小麦一株株地拔除,“为了保证原原种质量,这个阶段,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微风吹起麦浪,齐学礼说:“小麦育种是一个漫长过程,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需要约10年时间,数以千计的杂交组合里,最后也可能只选育出一两个满足高产、抗病、优质等条件的新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种没有捷径可走。为了做大做强种业,2019年,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在河南启动建设。
育种试验田承载着做大做强种业的希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研发部门负责人张磊介绍说,自中心启动建设以来,高标准建设的4150亩田间试验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350亩科研设施区一期工程也已完工,并入驻一百余人的科研团队,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前,中心已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了审定。”张磊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锁定目标收益:国泰海通2025高收益理财,如何规划您的短期财富增长?
2025-07-22 14:41
-
体检报告异常?这4类保险现在买还来得及
2025-07-22 14:41
-
可转债的申购和交易,应该注意些什么?
2025-07-22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