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证期货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颖:黄金将突破前高,黑色系偏多配置,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偏空配置
发布时间:2023-1-23 13:38阅读:91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张欢)东证期货宏观首席分析师徐颖认为,大宗商品方面,黄金将突破前高;黑色产业链受益于国内经济边际回暖的品种,配置偏多;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偏空配置;有色金属走势预计先抑后扬,原油价格振荡。
美国实体经济下行风险不断累积
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在地缘冲突的助推下,欧美通胀压力快速升温,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周期,美元指数创下近20年高点,非美货币和资产均遭遇较大的下跌压力,美国股市和债市均大幅下跌,实体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也在不断累积。
徐颖认为,2023年市场对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的预期悄然生变。从美国自身经济的角度看,很难持续承受5%以上的利率和通胀水平,居民部门的消费增速开始逐渐回落,高通胀之下,中低收入阶层的储蓄持续消耗,居民储蓄率降至2.4%,实际收入和购买力受到侵蚀,叠加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跌,居民财富缩水程度仅次于2008年。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始不断下降,除食品饮料和医疗消费外,其他非必需品和耐用品的消费持续负增长,服务消费也在削减,2022年12月美国ISM非制造业PMI正式跌破50荣枯线。与居民部门的收缩相对的是企业部门的新订单开始回落,需求减弱,结束了主动的补库存周期,非金融行业的利润增速难以为继,三季度环比仅增加60亿美元,后续企业利润将继续承压。“新财年开始美国政府债务上限亟待提高,发债需求增加,发债成本增加,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料将有限,从各部门看GDP仍然面临下行风险,衰退似乎难以避免。”
在此基础上,伴随着2022年10月美国CPI同比见顶回落,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开始步入尾声。从货币政策的就业和通胀目标来看,2022年就业市场相对紧俏,政策重心在于抗击通胀,取得了一定成果,能源等大宗商品以及二手车等消费品的价格下跌推动美国通胀降温,但租房成本持续攀升,对核心通胀构成支撑。其中,租房成本在房地产市场走弱后将逐渐缓解,工资对通胀的拉动作用则需要重点关注,一方面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在疫情后进一步加剧,导致工资持续上涨,尤其是时薪水平较低的服务业;另一方面服务成本的抬升将增加其他产出品的价格上涨压力。徐颖认为,通胀的顽固性导致美联储的判断比市场更谨慎,政策利率在一季度升至5%后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一段时间,市场和美联储对降息时点存在预期差,也将成为市场的一个博弈因子。
大类资产配置迎来新机遇
随着经济和货币政策预期的调整,大类资产配置也迎来新的机遇。
徐颖认为,大宗商品方面,需求决定方向。宏观方面,加息接近尾声、强势美元的压制缓解、海外需求下滑、国内需求存有修复空间,因此,做多机会最为确定的是贵金属板块,尤其是黄金,预计将突破前高;黑色产业链受益于国内经济边际回暖的品种,配置偏多;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偏空配置;有色金属走势预计先抑后扬,原油价格振荡。
外汇市场方面,美国相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优势逐渐缩小,美联储加息结束后,对美元的支撑减弱,非美货币压力减小。欧元区受到的外部冲击减弱,欧央行在货币政策表态上更为鹰派,欧元有望迎来反弹,但边缘国家的经济和债务压力不可忽视,将限制欧元的上涨空间。徐颖认为,人民币汇率多空因素交织,强势美元的外部压力减弱以及国内经济摆脱疫情的限制后,消费场景恢复,经济压力较上年缓解。利空因素是房地产市场尚未企稳,其他部门难以对冲缺口,基建难以再上一层楼。此外,外需走弱后商品贸易顺差预计回落,留学和旅游需求的恢复将提升服务逆差,对人民币的支撑减弱,资本项目下中美利差倒挂不利于外资配置债券,权益市场或许还有配置需求,但波动也比较大。人民币结束单边贬值后步入双边波动阶段,预计人民币全年人会在7附近波动。
权益类资产方面,全球股指在2022年表现较差,主要是海外央行持续大幅加息,利率的快速提升对股票估值构成压制,企业的盈利水平将继续影响股市表现。徐颖认为,由于美国经济下行,企业盈利能力减弱,股票市场尚未迎来全面反弹机会,预计会先寻求盈利底,下一次机会还是要等到流动性的宽松或经济复苏。国内股市则受益于消费的逐渐恢复,受限于实体经济的恢复空间,呈现出振荡偏多的机会。
债券方面,从通胀和加息的角度看,10年期美债的高点预计在4.3%附近,但由于海外投资者和央行对美债的配置需求减弱,美债发行需求增加,市场配置的久期仍然偏低,美债市场仍会受到阶段性的冲击而引发收益率上行。徐颖认为,疫情之后最大的变化是全球告别了低通胀时代,利率水平上了一个台阶,欧元区主权债已经走出了负利率,日央行收益率曲线控制目标从0.25%提升至0.5%,债券收益率很难回落至过去的极低水平。对于国内债市而言,政策重点在于刺激实体经济的需求回升,市场风险偏好开始改善,通胀压力逐渐升温,债券收益率面临上行风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