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L空PP套利策略
发布时间:2023-1-4 19:27阅读:296
策略建议:多L2305合约空PP2305合约
策略周期:长期策略
主要逻辑:
2023年PE新产能投产压力小于PP的投产压力。
2305合约上PE进口供应压力不大。
国内PE现有产能尚无法满足需求,但PP供应已经接近过剩
风险点:PE进口供应增量较高、PP下游需求好转程度超预期
01
策略概述
从2023年的投产计划来看,PP的新产能投产压力要明显大于PE的投产压力。目前PE几个品种的进口窗口已经全部关闭,预计2305合约上PE的进口供应压力不大。因此,从2305合约的供应情况来看,PP的供应压力要大于PE的供应压力,因此L-PP之间的价差预期继续走扩。根据国内PE与PP的供应情况进行分析,目前PE的国内供应暂时还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仍然需要依靠进口供应来补足国内的需求缺口,但PP已经逐渐进入供应过剩的阶段,长期来看在该格局发生改变之前,PP供应压力将会一直高于PE的供应压力。
资料来源:同花顺、新湖研究所
02
因素分析
1. 2023年PE新产能投产压力小于PP的投产压力
根据2023年PE与PP的新产能投产计划表来看(请见表1至表2),2023年PE与PP均计划有大量新产能投产,但其中多套产能计划投产时间在四季度。从05合约来看,PE计划投产新装置共计230万吨,其中PE的标品装置有120万吨,而PP计划投产新装置共计285万吨。除了这些计划投放的新装置以外,在2022年年底中景石化三期的60万吨PP装置投产成功,这套装置的产能增量也将会体现在PP2305合约上。若是这些新装置均能顺利投产,那么PP2305合约上的新产能压力将会高于L2305合约。
从更长线来看,PP2023年一共计划投放产能1120万吨,而PE2023年计划投放产能725万吨,其中PP2309合约上计划投放产能为215万吨,而L2309合约上计划投放产能仅有70万吨,并且这70万吨中标品相关装置的产能仅为15万吨,即使其中部分装置的投产时间可能有所推迟,PP的新产能增速也要明显高于PE,长期来看2023年PP的新产能压力将会一直高于PE的新产能压力。
表1:2023年PE新产能投产计划表
表2: 2023年PP新产能投产计划表
资料来源:卓创资讯、隆众资讯、新湖研究所
2. 2305合约上PE进口供应压力不大
由于2305合约正逢春节,再加上近期PE的外盘价格不断上涨,PE各品种进口利润持续收窄,目前几个品种的进口窗口已经基本全部关闭,预计2305合约上PE进口供应压力不大。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资料来源:同花顺、隆众资讯、新湖研究所
根据我们对于2023年PE以及PP供应情况的预估,在2305合约上,PE的同比供应增速为3%,而PP的同比供应增速则为7%,根据同比增速来看,在2305合约上,PP的供应压力要大于PE的供应压力。
表3:2023年PE分合约供应增速
表4:2023年PP分合约供应增速
3.国内PE现有产能尚无法满足需求,但PP供应已经接近过剩
虽然近年PE的进口依存度持续下滑,但2022年PE的进口依存度仍然在35%左右,其中标品LLDPE的进口依存度达到28%。与此同时,PE2022年1到11月的出口量为67万吨,占总供应的比例为1.9%,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PE仍有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表观需求量需要依靠进口供应来支撑,也就是说国内PE的现有产能暂时无法满足国内的终端需求,因此国内PE新产能投放之后带来的新增供应量可以依靠挤压进口供应来平衡。
相比而言,2022年PP的进口依存度已经下滑到仅为12%,而PP2022年1到11月的出口量为121万吨,占总供应的比例为3.6%,也就是说,在这几年国内PP新装置的大量投放之后,国内的PP供应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过国内的终端需求,甚至已经需要通过加大出口贸易来缓解国内的PP的库存压力了,因此PP新装置的继续投放会导致PP逐渐进入供应过剩的阶段,长期来看PP供应压力要高于PE的供应压力。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隆众资讯、新湖研究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