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石油人民币是后话,中国当下面临的能源形势是……
发布时间:2023-1-3 13:38阅读:165
如果要谈2022年金融市场上最吸引眼球的热点,那一定是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和能源价格波动。
由于乌克兰战争导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流动版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加上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加息周期影响到了能源需求,油价和天然气价格的每一个剧烈波动都成了吸引流量的媒体标题。
我们以前已经有过数篇分析俄罗斯石油价格的文章,也对欧美针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上限做出过分析。最近欧美将俄罗斯石油价格限定在60美元一桶,而原油期货价格则已经跌至70多美元一桶,算上俄罗斯石油与国际油价已有的正常价差,欧美所定的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恐怕和俄罗斯石油目前在市场上的实际价格相差无几,在这个价位,所谓的限价就是一纸空文。
2023年,世界能源市场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首先,传统能源价格如石油和天然气都已经从今年夏天时的高点回落不少。其原因一个是在加息和疫情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另一个原因是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虽然受到制裁,但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下依然源源不断地将能源供给全球。这样,油气的总供给并没有由于战争下降多少,同时总需求增长放慢,所以价格在下半年出现了大幅下跌。
在需求一侧,短期内以往是美国年前旺季开端的11月的零售数据出现了比较罕见的下降,说明消费者在持续近一年的加息面前终于开始控制开支。而最新的通胀数字虽然同比仍然还是惊人的7.1%,但如果仔细看环比通胀,就会发现只有房租仍然在环比增长,房租以外的大部分细项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开始出现回落的迹象。
而我之前关于房租的分析数据也说明了美国租房市场供给紧张的现象将在2023年下半年得到根本缓解。而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采购经理人指数这个领先性指标也已经双双跌落50这个平衡点,进入收缩区间。这一切都说明很大可能走入经济衰退的欧美市场在供暖之外的工业和交通能源需求将会进一步走弱。
由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都在12月份再次加息,虽然美国加息的幅度小了一点,但是欧美主要经济体加息之路尚未结束,按照我之前一篇的预测,主要央行的加息恐怕会一直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
我们不能忽视欧美继续加息还会带来的金融挤兑风险。虽然到目前为止世界金融市场只是股市大幅度下跌,并没有出现什么大规模恐慌的系统性风险。今年出现过的几个小规模金融挤兑如英国养老金市场崩塌和虚拟币市场破产挤兑,目前损失还只是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但是像美国黑石这样的金融私募龙头企业最近开始禁止投资者赎回资金的举措,标志着加息导致的流动性紧张已经开始波及美国自身的金融龙头身上。
出现2008雷曼银行破产事件那样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虽然还不大,但是风险是在逐步上升的。一旦类似的金融风险事件发生,在恐慌挤兑的情绪下,能源价格在金融市场上必然会出现类似2020年负油价一样的巨大波动。
而防疫政策迅速调整的中国则不会因为“放开”而出现立刻的能源需求反弹,一方面是目前的疫情变化导致许多人或是在家养病或是在家照顾病人,出行需求暂时会有一个大幅度下跌;另一方面则是新年春节将至,传统上也是一个工业和交通能源需求下降的季节。
当然,如果能有一些措施迅速落实,比如加速提供疫苗和生产分发退烧药品,大规模将建成的的方舱转为发热门诊来补充资源十分紧缺的正规医院,为医护人员、物流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和合理安排支援、轮换等等,那么在春节结束后绝大部分度过第一轮疫情波峰的大中城市将开始恢复正常,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将随之回升。
中长期来说,伴随着中国防疫政策调整结束和未来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以及美国结束加息周期并可能开启新的降息周期,石油需求将会在2024年之后快速回升。
在供给一侧,各国和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能源主要投资方向仍然还是新能源。美国和欧洲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依然在加码,美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几千亿政府援助就指明要车辆厂商将供应链转移到北美才能享受财政补贴。而欧洲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业基础,不顾自己还在高位的通货膨胀,刚刚通过了按照碳排放多少对部分商品征收碳边境税的决议。
对于新能源的科技投资和竞争就更为激烈了,美国能源部就在最近发布了核聚变研发的突破性进展,而中国、欧洲在核聚变研究上也有相当的突破,中国不久前对于氢能也加大的研发投入力度。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3-17 16:35
-
315 黑天鹅突袭!这些股票开盘跌停,你的持仓中招了吗?
2025-03-17 16:35
-
华为海思概念股逆势涨停!这把科技火苗,散户该不该追?
2025-03-1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