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2023年猪价或窄幅震荡
发布时间:2022-12-29 07:37阅读:520
摘 要
1.供给端,当下的能繁母猪存栏对保障未来一定时期的猪肉供应提供了基础,2023年出栏量或继续增加,但增长空间或不大。受人民币贬值、猪肉进口关税的恢复等影响,预计2023年猪肉进口或与非洲猪瘟前相当,预计不超过200万吨。在无特定动物疫病等影响下,预估2023年冻品库存率变动不大,大概率处于安全库存区间。短期供需错配等带来的过度压栏和二育在2023年度或将淡化,预估2023年的出栏体重或低于2022年。
2.需求端,受经济承压及高低猪价落差的影响,预计12月及2023年度再重现对猪肉的报复性消费,且伴着消费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牛肉及禽类消费占比或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对挤压对猪肉的消费。
3.生猪供大于求的格局或仍是2023年的主基调,年猪价或窄幅波动。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动物疫病,新冠疫情等。
一
2022年市场行情回顾
2022年期现价格重心较上一年度均抬升。
春节后,受新冠疫情影响,封锁区域流通受限,销区消费也受到影响,猪价接连走低,3月份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为11.94元/公斤;期价亦接连走低,于3月中旬走出年内最低即14155元/吨。进入二季度,尤其是广东省政府4月13日首发本年调运新政,生猪调运被冲上风口浪尖,成为猪价出现强势反弹的导火索,但能繁母猪去化带来产能的减少以及南北去化时间和结构上的差异等供应端因素是二季度价格向上的主因,总体表现为北方强势拉涨,并传导至南方的联动上涨。截至6月末,期现价格均走出半年度内新高,其中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为18.59元/公斤,LH2209最高达20970元/吨。受三、四季度整体猪价比较乐观的预期,整个上半年基差均处于负值。
图1:期现货价格(右轴)及基差(左轴)走势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卓创资讯 |
三季度,极端高温天气抑制猪肉消费,监管部门频频约谈头部养殖、屠宰企业,情绪面形成利空,但由于存在二次育肥托底,多地散户压栏惜售心态较强,对猪价有较强支撑,价格整体震荡上行。进入四季度,期现价格均冲高回落。受短期的供需错配、部分区域二次育肥再次入市以及惜售情绪和投机心理影响,国庆期间直至10月14日,生猪涨幅逼近4元/公斤。随后受政企联手组合拳(放储、约谈、集团场加大出栏节奏)影响,情绪面带动因素浓厚,叠加受需求不及预期,冬季降温偏晚、疫情环境复杂等消费端不利因素较多,导致价格连续快速回落。截至11月30日,期现价格均明显回落,其中LH2301收盘于20515元/吨,较最高点24300元/吨(10月14日),下降3785元/吨,降幅达15.58%;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为22.13元/公斤,较最高点28.52元/公斤(10月19日),下降6.39元/公斤,降幅达22.41%。受年内消费不如预期及春节后消费淡季等影响,基差自9月份开始由负转正,截至11月30日,基差为1679.84元/吨。
二
2023年影响因素分析
从以往的“猪周期”可以发现有以下4点共性。第一,从周期长度来看,每轮“猪周期”的持续时长为4年左右。第二,从价格表现来看,每轮“猪周期”开启后的前期,价格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二次探底”,探底价格均略高于“猪周期”开启前的“第一次底部”。第三,从发生时间来看,两次“底部”发生的时间间隔在9到11个月不等,其中,“第一次底部”均落在4-5月,“二次探底”落在次年的2-4月。第四,结合能繁母猪来看,不论是“二次探底”,还是“第一次底部”,至少经历了连续一年以上的能繁母猪去化。当然,由于未来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猪周期”共性或会有一定变化。
能繁母猪从2021年7月起开始去化,结合“猪周期”的以往共性、养殖利润等因素,新一轮猪周期已于2022年4月份开启。随着集中度的提升,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猪周期”在波动上较上一轮周期或更加平稳。
(一)供给端分析
1.生猪存栏
生猪长期供大于求格局仍是现状。截至2022年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62万头,环比增加0.88%,同比减少2.2%;全国生猪存栏44394万头,环比增加3.1%,同比增加1.4%。
图2:能繁母猪存栏(单位:万头) | 图3:生猪存栏(单位:万头)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统计局、同花顺 |
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确定了能繁母猪存栏保持在4100万头左右的调控目标,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62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6.39%,为2021年二季度末存栏峰值4564万头的95.57%。根据涌益咨询样本数据,截至9月30日,能繁母猪存栏为1136209头,相当于峰值1244944头(2021年5月)的91.27%。
综合对比可得,当下的能繁母猪存栏对保障未来一定时期的猪肉供应提供了基础,生猪供大于求的格局或仍是2023年的主基调,新一轮“猪周期”产能的下降和恢复速度或高于以往周期。2023年商品猪出栏量或继续增加,但受利润牵制,增长空间或不大。
2.养殖利润
生猪价格回落带来养殖利润的回落。截至2022年11月25日,自繁自养养殖利润为706元/头,较最高点1228.39元/头(2022年10月21日)下降522.39,降幅42.53%;外购自主养殖利润为578.52元/头,较最高点1213.16元/头(2022年10月21日)下降634.64,降幅52.31%。生猪价格的回落带来养殖利润的下降,但行业仍处于较高利润阶段。
图4: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单位:元/头) | 图5: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单位:元/头)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同花顺 |
受当下产能的下降和恢复速度或高于以往周期的影响,预估2023年的生猪养殖利润或窄幅波动。
3.出栏体重
头均出栏体重稳中有增。截至2022年11月24日,全国商品猪出栏平均体重为130.54公斤,处于近四年同期高点,2019年-2021年分别为129.69公斤/头、125.85公斤/头、126.19公斤/头。
图6:商品猪出栏体重(单位:公斤/头)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随着猪价的持续下跌,部分市场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提高,且当下全国普遍降温,南方腌腊已开启,大体重猪陆续出栏,预计12月头均出栏体重会继续增加,冬至前仍面临供给边际提升的压力。短期供需错配等带来的过度压栏和二育在2023年度或会淡化,预估2023年的出栏体重或低于2022年。
4.猪肉进口
2022年度猪肉及杂碎进口处于近五年较低位置。截止到2022年10月,我国今年进口猪肉及杂碎138.0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96万吨,降幅57.99%。受汇率上升、进口成本增加,猪肉进口优势下降,预计2022年度累计猪肉进口量或小于170万吨。
图7:我国猪肉月度进口量(单位:千吨) | 图8:我国猪肉进口累计值(单位:千吨)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海关总署、同花顺 |
受人民币贬值、猪肉进口关税的恢复等影响,预计2023年猪肉进口或与非洲猪瘟前相当,预计不超过200万吨。建议关注:第一,冻品和鲜肉的价差。一般而言,冻品和鲜肉价差在5元/公斤以上时进口量或会显著增加。第二,动物疫病。若有重大动物疫病冲击时进口量亦会显著提升。
5.冻品库存
全年冻品库存在安全区间内,并处于近4年最低位。春节后,受新冠疫情影响,封锁区域流通受限猪价接连走低,但受2021年做冻品入库不赚钱甚至亏损影响,2022年上半年做冻品入库偏谨慎,冻品库存率于4月中旬达到全年最高点19.42%,同期处于近4年低点。进入10月,受短期的供需错配、部分区域二次育肥再次入市、惜售等影响,猪价短期冲高,冻品逐步去库,但受消费不及预期以及加工肉消费下降明显,冻品肉,去库较为缓慢,于10月底达到年内新低,即13.55%,较最高点19.42%仅下降5.87%。截至11月24日,多样本冻品库存率为13.68%。
图9:冻品库存率(多样本)(单位:%)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一般情况下,冻品库存率在10%-20%区间,我们认为是安全库存;当冻品库存率大于20%时,处于相对高位;当冻品库存率大于30%,处于偏高位(如,超高猪价的影响,2019年3月,冻品库存率最高达68 %);当冻品库存率大于90%,处于超高库存。
在无特定动物疫病等影响下,预估2023年冻品库存率变动不大,大概率处于安全库存区间。
(二)需求端分析
1.屠宰日度开工率
样本屠企日度开工率仍处于近三年低位。截至2022年11月29日,样本屠企日度屠宰量为130846头,显著低于2021年同期的182975头,降幅28.49%。进入11月下旬以来整体屠宰量开始回升,但处于偏弱水平,仍属底部爬坡期。
图10:样本屠宰企业日度屠宰量(单位:头/日)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当下至春节前仍旧处于需求兑现期,伴随低温,屠企开工率继续上行可行较大,但较往年同期或依旧处于低位。
2.其他
受新冠疫情等影响,餐饮收入波动大,且不及预期,经济承压下的全年消费回落。截止到2022年10月,从累计值看,累计餐饮收入35348.50亿元,累计同比下降5.0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累计餐饮收入为8832.20亿元,累计同比下降4.30%。从黄金旅游季节(国庆节)看,10月餐饮收入4099.4亿元,同比下降8.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为977.80亿元,当月同比下降7.70%。
图11:餐饮收入(单位:亿元) | 图12:限额以上企业累计餐饮收入(单位:亿元) |
猪肉在肉类消费占比受价格因子影响较大。2020年22省市生猪均价为34.01元/千克,创近10年价格新高,其年度人均消费猪肉也创造了近10年最低值,为18.20千克,伴随着牛肉、禽类、水产品等替代品人均消费升高。2021年22省市生猪均价为20.28元/千克,年度人均消费猪肉25.20千克,为近10年人均消费最高值,可明显看出从超高猪价降低到较为合理价格时,对猪肉的报复性消费增加,同时伴随着牛肉、禽类、水产品等替代品消费的降低。
图13:生猪价格与猪肉消费对比 | 图14:肉类等人均消费占比(单位:头/日) |
受经济承压及高低猪价落差的影响,预计12月及2023年度再重现对猪肉的报复性消费,且伴着消费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牛肉及禽类消费占比或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挤压对猪肉的消费。
(三)政策端
2022年主要围绕收放储以及约谈,其中政策端限制猪价快速上行的态度较为明确。其中,收储时间集中在3月-6月,总计收储十三批16次,合计挂牌量51.8万吨,实际成交10.14万吨,成交率19.58%。放储时间集中在9月-11月,截止到11月30日,累计放储8次,合计挂牌量15.21万吨。
图15:肉类、水产品及禽类人均消费占比(单位:头/日) |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涌益咨询
本轮“猪周期”于2022年4月开启,从周期波动看或更加平稳,预计2023年政策调控方面于2022年较为相似,主要集中在收储、放储及约谈。不论是收储还是放储,从量上来说,本质上不会对供需造成实质性影响,更多关注政企组合拳短期对供应及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
三
2023年行情展望
从供给方面看,当下的能繁母猪存栏对保障未来一定时期的猪肉供应提供了基础,2023年出栏量或继续增加,但增长空间或不大。受人民币贬值、猪肉进口关税的恢复等影响,预计2023年猪肉进口或与非洲猪瘟前相当不超过200万吨。在无特定动物疫病等影响下,预估2023年冻品库存率变动不大,大概率处于安全库存区间。短期供需错配等带来的过度压栏和二育在2023年度或会淡化,预估2023年的出栏体重或低于2022年。
从需求方面看,受经济承压及高低猪价落差的影响,预计12月及2023年度再重现对猪肉的报复性消费,且伴着消费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牛肉及禽类消费占比或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挤压对猪肉的消费。
综合分析,生猪供大于求的格局或仍是2023年的主基调,2023年生猪价格或窄幅波动。其中,受猪肉的季节性消费影响,1月下旬-4月猪价或偏弱;5月-7月猪价或震荡为主,低点或触及18元/公斤上下;8月-9月或开始逐步企稳。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