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21226:临近假日商品市场总体清淡衰退风险拖累有色需求俄油供应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发布时间:2022-12-27 15:49阅读:57
上周日元走强,带动美元走弱至最低103.8的水平,黄金冲高至1820美元上方。随后,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较好,黄金承压回落至1800美元下方。因本周适逢圣诞节、元旦节假日期间,且市场缺乏明显的驱动因素,预计美元指数、美债都处于区间震荡的态势,黄金也难以走出明显的趋势。
过去两周,有色金属板块在多空信息交织的影响下涨跌互现,除伦铅、伦镍上涨之外,其他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伦铜下跌1.26%。宏观层面,美联储货币政策尚未实际转向,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风险与韧性并存,美元指数或将进入拉锯阶段,短期内难以对有色板块形成较大的冲击。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继续提升,有色板块更多受到来自需求预期的拖累。伦铜在需求走弱的推动下震荡回落,但受交易所低库存支撑持续维持相对高位。本周市场受假期影响预将保持清淡交投,铜价或维持区间震荡。
能源市场方面,上周国际油价低位回升,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5.95%,至83.92美元/桶。需求方面,近期数据显示欧美经济疲软,预计欧美明年原油需求将出现下滑;国内出行活动增强,汽柴油、煤油等能源消费有望复苏。供给方面,欧盟制裁生效后俄罗斯原油出口锐减,与第三国贸易仍有冲击,俄罗斯原油供应的不确定性正在显著上升。短期来看,正值圣诞、元旦假期,预计市场整体交投清淡,布伦特运行中枢有望回升至85美元。
上周农产品市场走势平稳,由于圣诞节假期临近,市场交投活跃度降低,玉米、小麦、白糖、咖啡、可可等品种均在节前震荡上行,棉花冲高90美分失败后回落。豆类各品种中,豆粕围绕450美元附近震荡,豆油在原油价格的支撑下小幅上行,大豆则陷入1460-1490区间震荡。
▼
上周贵金属全线收涨。其中,黄金仅录得约7美元的最小涨幅,当周波幅也仅有40美元。白银录得2.19%的涨幅,收于23.73美元。铂金录得3.27%的涨幅,至1027.01美元。钯金自1718美元涨至1754.28美元,涨幅1.95%。
上周与黄金相关的美元走势较为震荡,方向并不明确。周二,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0.1%,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符合市场预期。但同时,日本央行将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从0.25%上调至0.5%,超出市场预期,市场认为全球可能结束负利率时代,日元走强,带动美元走弱至最低103.8的水平,黄金一度冲高至1820美元上方。
后半周,美国公布系列经济数据,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1.6万人,低于预期的22.2万人,表明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终值录得3.2%,高于预期的2.9%,令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预期乐观。同时,美国1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录得4.7%,与预期一致,较前值5%继续回落,市场预期通胀数据已经逐步步入正轨。在经济数据表现良好、通胀预期有所回落的背景下,黄金承压下行至1800美元下方。
投资需求方面,黄金ETF SPDR上周增持黄金0.9吨。CFTC投机性净持仓增加3199手,表明投资者仍然对于黄金后市有一定的信心。
展望后市,由于目前通胀数据的好转可能是由于基数效应的影响,市场机构预估核心PCE从4%下降至2%较为困难,工资的上涨使得通胀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通胀可能仍将处于高位。同时,上周公布的消费者支出增长0.1%,耐用品订单环比下降2.1%,显示高利率可能会对消费者支出、企业投资继续产生不利影响,美国经济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金仍有继续上行的空间。但因下周适逢圣诞节、元旦节假日期间,且市场缺乏明显的驱动因素,预计美元指数、美债都处于区间震荡的态势,黄金也难以走出明显的趋势,黄金下方支撑位在1770美元一线。
▼
过去两周,有色金属板块在多空信息交织的影响下涨跌互现,其中伦铅和伦镍分别上涨4.22%和3.44%,伦锌、伦铝、伦铜和伦锡分别下跌7.67%、3.02%、1.26%和0.93%。同期,伦敦金属交易所LMEX指数下跌0.56%。
宏观层面,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尚未实际转向,美元指数在日本央行意外收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走弱。数据方面,美国三季度GDP修正值、周初领失业金人数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好于市场预期,而第三季度核心PCE数据则高于预期及前值。短期内,美国经济风险与韧性并存,无论是经济还是通胀均不具备大幅回落的基础,美元指数或将进入拉锯阶段,难以对有色板块产生较大的冲击。
全球经济衰退风险继续提升,近期有色板块整体趋于走弱的原因更多是受到来自需求预期的拖累。多家机构再次发出全球经济衰退警告,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及OCED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均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近日,欧美PMI指数持续大幅下滑,美国12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46.2,系31个月以来的新低,欧元区12月制造业PMI已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若欧美经济衰退风险继续加大,我国出口回落的压力将进一步体现。同时,国内在防疫政策优化后,部分城市感染压力增大,生产活动不及预期,短期内需求走弱压力提升。
【铜】
近两周,铜价在需求走弱的推动下震荡回落,上周五伦敦金属交易所铜3M合约收于8378.50美元/吨,较12月9日收盘价下跌1.26%。
供给方面,矿端干扰不断,但全球铜矿产量持续回升。WBMS数据显示1-10月全球铜矿山产量1600万吨,同比增长1.2%。消息层面,秘鲁当地抗议活动加剧,Las Bambas铜矿关键运输道路被封,铜矿面临停产危机。此外,巴拿马政府要求第一量子矿业公司停止其Cobre巴拿马铜矿的运营。SMM数据显示,TC费用近来虽有小幅回落,但依然维持在87美元/吨附近的高位,可见矿端较冶炼能力依旧相对宽松。需求方面,国内疫情压力短暂提升,需求面临挑战。SMM预测,国内12月精铜制杆开工率将有所走弱。乘联会消息称,12月1-11日乘用车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白色家电整体偏弱,其中空调企业12月排产计划同比减少7.7%。
交易所库存方面,全球铜显性库存继续下滑。其中,LME库存下降至8.15万吨,COMEX库存上周增加0.06万吨至3.22万吨,SHFE库存下降至5.46万吨,上海保税区库存较上周持平于4.50万吨。虽然LME库存维持低位,但注销仓单比例维持低位,Cash较3M维持现货贴水结构,上周铜现货贴水均值20美元/吨,贴水幅度较前一周有所收窄。
整体来说,铜价在交易所低库存的支撑下维持相对高位。本周初为欧美圣诞假期,周末为全球元旦假期,市场预计保持清淡交投,铜价维持区间震荡。
▼
能源市场方面,上周国际油价低位回升,布伦特原油期货首行合约上涨6.17%,至83.92美元/桶。
欧美经济数据疲软,国内居民出行活动增强。过去一周,欧美公布的经济数据多数不及预期,美国11月个人消费环比停滞,为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耐用品订单环比下滑2.1%,经济数据疲软契合了市场对欧美央行加息后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的担忧,多数机构认为2023年欧美经济疲软将拖累原油需求将出现超过150万桶/天的下滑。国内方面,根据交通数据,本周一北京城区路网一个半月以来首次达到中度拥堵,部分地区居民出行活动显著增长,企业复工复产显著增强,汽柴油、煤油等能源消费有望迎来复苏。
欧盟制裁生效后俄罗斯原油出口锐减。根据彭博数据,截至12月16日当周,俄罗斯海运原油日均出口量减少了186万桶/天,至160万桶,降幅达54%,当前俄罗斯东海岸出口的ESPO原油高于制裁限价水平,12月16号当周仅有两艘油轮装船,远低于过去三个月平均每周八艘的水平,表明欧盟的俄油制裁对第三国仍有冲击。此外,俄罗斯官方表示明年年初将削减石油产量70万桶/天,并将采取更多地措施进行反制。整体来看,欧盟对俄油制裁的影响将不断发酵,俄罗斯原油供应的不确定性正在显著上升。
美国油市扰动加剧,SPR阶段性见底。近期美国本土原油市场扰动不断,此前加拿大运往美国一输油管道泄漏,引发60万桶/天的原油供应受到影响,近几日德克萨斯州极端天气使得当地炼油厂生产受到影响,局部地区成品油和电力价格飙升。根据EIA数据,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589万桶,远低于预期的增加250万桶,自11月中旬以来,美国原油库存便震荡走低,持续处于5年来同期最低水平,而汽油库存则出现攀升。原油库存的下滑一方面是由于短期扰动事件冲击,另一方面美国战略原油储备(SPR)投放临近到期,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明年2月开始购买300万桶原油,上述因素均令商业原油库存面临承压。汽油库存的攀升主要是由于季节因素和下游需求的放缓。
正值圣诞、元旦假期,市场交易情绪清淡。CFTC数据显示WTI非商业持仓净多头11月中旬以来持续减少,WTI的开仓合约数降至年内最低水平,表明部分多头市场投资类参与者选择在节前了结头寸。
短期来看,我国需求的回升有望提振市场,俄油供给仍是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双旦假期期间,预计市场整体交投清淡,布伦特运行中枢有望回升至85美元。
▼
上周CBOT大豆合约陷入1460-1490美分窄幅区间震荡,周一在中国海关数据利空消息下短暂下探,不过阿根廷可能面临干旱的消息令豆价在周二周三出现连续的反弹。但天气瞬息万变,阿根廷随后迎来降雨预报,令豆价承压,即便出口数据为豆价提供支撑,也未能突破1480美分的压力位。
12月23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1月合约报收1479美分/蒲式耳,较前周微跌1美分,市场交投重心向3月合约转移,3月合约升水从0.5美分迅速拉宽至5美分以上。现货市场方面,巴西大豆价格迅速攀升,美国墨西哥湾大豆FOB现货平均报价为604美元/吨,较前周下跌2.2美元;巴西巴拉纳瓜港大豆FOB现货报价605.8美元/吨,较前周上涨10.6美元。国内方面,大连商品交易所一号黄大豆价格上行,5月合约收报5147元/吨,较前周下跌81元。
上周市场关注的重心,主要在美豆销售数据和南美天气变化方面。周初,中国海关公布了11月大豆进口数据,整体大豆进口量735万吨,同比下降14%,其中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同比下降7%。该数据的发布短暂的打压了大豆价格,但由于市场对12月大豆出口有更高的期望,下跌并未持续太久。作为印证,美国农业部周四公布的销售数据为豆价提供了支撑。上周美豆净销售73.6万吨,尽管低于前周的294.34万吨,但依然高于市场预期;出口装船大豆198.95万吨,高于前周的184.6万吨。整体而言,销售活动相当活跃,为豆价后市的上行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除北美销售数据外,市场近期最关心的就是南美种植季的天气变化。本周初,市场有传言认为,在近期的降雨结束后,阿根廷将回归炎热和干燥的天气,这一消息令大豆价格在周二周三上涨。阿根廷在本轮种植过程中,一直受到干热天气的困扰,播种进度和作物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担忧“拉尼娜”现象会造成阿根廷大豆产量的下滑,从而拖累全球大豆库存的恢复。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围绕南美的天气炒作预计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总体来看,大豆后市仍将以区间波动为主,上行突破的主要动力可能将来自于南美气候的恶化。重点关注阿根廷产区的天气情况,若无更多的干热天气,豆价短时间恐将难以突破1500美分整数关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