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评】疫情管控放松商品狂欢:沪锡大4%创3个月新高沪镍、鸡蛋涨超3%
发布时间:2022-12-5 11:32阅读:102
疫情管控放松,市场乐观预期下,商品大面积上涨;沪锡大4%创3个月新高;沪镍、鸡蛋涨超3%,白银、铁矿、PVC、焦炭等涨超2%,其中白银创7个月新高。原油系领跌,LPG大跌4%,原油跌超2%。
【行业要闻】
西方对俄海运出口石油限价今日生效
据央视新闻,从当地时间5日开始,欧盟对俄海运出口原油实施限价正式生效。七国集团与澳大利亚也将一同开始实施对俄海运出口原油的限价。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2日宣布对俄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同一天,欧盟各成员国也达成协议,对俄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附带调节机制,使价格上限比市场价低5%。欧盟方面随后通过书面程序批准了该协议。这一限价措施将取代今年5月欧盟达成的对俄出口原油禁运措施,该禁运措施规定从12月5日起禁止进口俄原油,明年2月起禁止进口俄石油产品。针对西方的这一举动,俄罗斯此前曾表示,将不会向对俄石油实施限价的国家供应石油和石油产品。
俄副总理:俄即使石油减产也不会接受限价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针对西方对俄海运出口原油实施价格上限的做法,俄方的态度没有改变,哪怕俄罗斯不得不减产,也不会向对俄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石油和石油产品。他还指责西方的这一做法是野蛮干涉市场,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所有规则。
中国11月财新服务业PMI为46.7连续三个月低于临界点
中国11月财新服务业PMI为46.7,较10月下降1.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低于临界点,且为6月来新低;11月财新综合PMI为47,前值48.3。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1-10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5.1%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有关数据,1-10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营业收入42839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1526亿元,同比下降25.1%;行业亏损面23.3%,同比扩大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纱、布、服装产量同比分别下降6.3%、5.2%、2.0%,化纤产量同比上升0.3%。行业平均用工人数550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0%。
钢银电商:全国钢市库存环比减少0.91%
钢银电商:本周城市总库存量为652.10万吨,较上周环比减少6.01万吨(-0.91%),包含39个城市,共计147个仓库。①本周建筑钢材库存总量为334.76万吨,较上周环比增加0.19万吨(+0.06%),包含30个城市,共计88个仓库;②本周热卷库存总量为160.12万吨,较上周环比减少6.41万吨(-3.85%),包含16个城市,共计49个仓库。
【机构观点】
利好来袭!黑色系狂飙 铁矿创5个月新高
近期,全国疫情管控逐步放松,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加强;黑色系大幅反弹,铁矿今日大涨3%,价格创5个月新高,焦煤、焦炭涨2%,螺纹也创出近3个月新高。
对于矿价走势,光大期货表示,供应端澳巴发运量、到港量有所下降。需求端,后期预期较好,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宏观预期向好支撑矿价的进一步上涨。且高炉复产继续,铁水产量止降转增,钢厂进口矿日耗也有所回升,钢厂提货增多,日均疏港量大幅增加。到港回落叠加钢厂提货节奏加快,港口库存止增为降。但当前处于需求淡季,螺纹表需继续回落,数据表现一般。在当前的强预期和弱现实加剧博弈中,预计短期矿价维持区间震荡走势。
钢材方面,海通期货认为价格易承压。螺纹和热卷库存结构中呈现螺纹钢累库、热卷去库的特点,螺纹钢累库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热卷库存处同期低位。求在同期低位继续走弱,螺纹钢供需增速差快速走扩逼近 9 月中下旬高点,螺纹钢累库时间较往年也有所提前,说明弱需求压力正在逐步走强。
虽然宏观政策不断加码,但政策层面对需求不会快速落地,支撑力度或不及原料成本的支撑,短期弱现实对钢价的压力逐步凸显的概率较大,价格较易承压。
俄油限价落地!油价会怎么走?
今日G7国家多俄罗斯石油价格上限限制将正式实施,目前限价为60美元,目前原油价格维持震荡为主。
招商期货表示,关于G7对俄油的限价最终定于60美金/桶,这主要影响俄罗斯东岸的kozmino ESPO(最新现货价75美金/桶)的出口海运,目前出口量为80万桶/天,预计即使欧盟不给承运承保,俄罗斯自有运力和保险也可解决船运问题,因此限价最终可能没有实质性影响,但这早在上周已经price in,因此周五跌幅不大。周日欧佩克会议决定维持现有产量目标不变,由于俄罗斯产量和中国需求不确定性较大,周一外盘不跌反涨,上破81美元/桶关口,表明这一决定符合预期。
对于油价未来走势,国泰君安维持看多观点。过去一周美元指数继续疲软,大类资产均强势反弹,油价的反弹相对较弱。如果风险偏好继续改善,油价后期或出现补涨。此外,在策略上,建议再次关注逢低做多SC-Brent价差的机会。当前SC估值再次逼近历史新低,且比2022年二季度估值还要低,具备价差走扩的空间。一旦内需改善,将为这一价差走强提供有力驱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