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南华期货:美元指数回落铜价继续坚挺
发布时间:2022-10-31 09:06阅读:257
沪铜主力期货合约在上周继续保持相对强势,由于主力期货换月的原因,铜价保持在了6.3万元每吨附近,实际依然保持一定的增长。美元指数在上周从112附近回落到110附近,成为铜价强势的主要原因。国内国外出现一定的分歧,外盘相对较弱,内盘相对较强,反映出内外需求的不同。现货方面升水一度回归正常,而后再度扩大,上海有色现货价格报在64600元每吨。进阶数据方面,精废价差小幅回落至862元每吨,TC/RC接近90/9,,20天铜价波动率维持在5%以下。宏观方面,欧洲央行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美国三季度实际GDP年化环比上升2.6%,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2.4%。基本面,下游需求在第四季度出现季节性向好,尤其是电力电网端,铜杆、铜排等需求较为旺盛。上周铜价的走势和美元指数的走势密切相关,叠加需求环比较好,铜价短期涨幅明显。然而宏观方面的隐患不容忽视。首先,欧洲央行加息75个基点是对美联储的施压,后者很可能在11月的利率决议上同样加息75个基点来维持货币的平衡。其次,美国三季度GDP好于预期,说明紧缩型货币政策并未对经济发展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也为美联储加息提供了支持。最后,美元指数从114的高位回落,不排除会在108附近遭遇阻力后,借着美联储加息出现强势反弹。本周基本面或继续保持,但是由于美联储将举行利率决议,叠加上述因素,铜价或将在本周出现剧烈波动,向下的概率相对较大。策略上可以考虑在6.3万元每吨附近建立空单,止损位置设置的相对较近。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指数”,可获得关于指数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PMI指数回落荣枯线对A股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制造业PMI走势图本月指数的回落,有一定的短期性因素影响。一方面具有
美元近期高位回落,为什么,如何开户交易美元指数期货?
您好!美元从两个月高位回落,中国加大力度打击挖矿拖累比特币急挫国内投资者可以选择具有英国FCA,香港SFC监管机构监管的平台比如像嘉盛,福汇,爱华,老虎美元指数目前报价为92...
强势美元对铜价会造成较大的压力吗?
你好,铜属于矿产资源,上涨与下跌主要还是受供需影响
美元指数回落,这对新兴国家的货币环境会有帮助吗?急!
你好,美元指数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
【观点】南华期货:美元指数回落拉高铜价
沪铜主力期货合约在上周上涨接近6%,几乎抹平了上上周的所有跌幅,现货端依然保持着400元每吨左右的升水。由于精炼铜价格大涨,精废价差被拉大到千元每吨以上,铜铝比则相对稳定,TC/RC也稳定在80/8附近,现货进口窗口打开,出现一定的利润空间。宏观方面,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主要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为1999年以来最大幅度加息。基本面,铜供给端较稳定,需求端仍未见明显好转。上周铜价的大幅攀升和美元指数的回落有一定的关系。在上周一和上周二,美元指数一直稳定在110附近,铜价的小幅上涨主要是对此前下跌...
【观点】南华期货:铜:美元指数回落推升铜价
【盘面回顾】铜价在周一强势上涨,站上7.7万元每吨,持仓53万手,成交24万手,上海有色现货升水175元每吨。 【产业表现】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2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30.37万吨,消费量为237.96万吨,供应短缺7.59万吨。2025年1-2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469.29万吨,消费量为475.14万吨,供应短缺5.85万吨。2025年2月,全球铜精矿产量为154.28万吨。2025年1-2月,全球铜精矿产量为310.81万吨。 【核心逻辑】铜价在周一的上涨主要得益于美元指数的回落,从99回落到98,回落明显。短期...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