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改革重点
发布时间:2013-6-4 21:50阅读:1179
关注改革重点
——宏观日报 2013.6.4
在近日的一场机构内部会议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官员向与会机构描述了中国未来3-5 年的改革蓝图。
改革经济背景。发改委官员表示,中国经济在 2013 年基本维持稳定,GDP 同比增速将达到 8%左右。通胀依旧温和,投资将维持 20%以上增速,出口将维持 10%以上增速。
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本届政府在今年推进的第一项改革是深化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包括取消一些政府部门,合并一些政府部门,政事分开,区分政府监管与服务职能,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同时,行业协会需要与相关部门脱离关系。
财税改革。“本届政府今年推进的第二项改革为财税改革。”发改委人士介绍,财政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预算透明公开化,促进人大和社会对财政支出的监督;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今年,流转税向增值税改革将是税收改革主要项目,营改增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行业增至 7 个。资源税是今年另一个改革方面,我国资源税率很低,而且是从量征收,改革将向从价征收转变,煤炭可能成为新的施行行业。财产税也是改
革领域,房产税试点则将在今年推广。
资源品价格改革。《金证券》了解到,资源品价格改革是今年推进的第三项改革,包括油、气、煤、电、水等方面,需要通过价格方式实现资源需求调节。民生资源将保持低价格,基础工业资源将采取阶梯价格,超过限额以上的资源品消费将采取市场价格。
金融体系改革。第四项改革是金融体系改革。利率市场化是重要的改革方面,在合适的时候,减小存贷比利差,可以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汇率市场化是另一个金融改革,由于我国诸多要素价格未实现市场化,汇率并不能反映真实成本。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也在改革项目里。
民生领域改革。据悉,在民生领域改革方面,大病医保机制需要建立,养老保障需要实现全国统筹,养老保障双轨制和不平等需要消除;食品安全管理需要从核准制向监管制转变;环境改革、科研系统改革、国企改革等,均是未来几年需要推进的改革项目
近日,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 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今年重点工作的展开主要是围绕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相结合,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着重将市场办好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以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其他重点关注:(1)RQFII 新增额度审批进程正在加速(2)全球制造业 PMI 弱反弹,欧加提振而中美萎缩。
1、关注改革重点
在近日的一场机构内部会议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官员向与会机构描述了中国未来 3-5 年的改革蓝图。
改革经济背景。发改委官员表示,中国经济在 2013 年基本维持稳定,GDP 同比增速将达到 8%左右。通胀依旧温和,投资将维持 20%以上增速,出口将维持 10%以上增速。
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需要本届政府在今年推进的第一项改革是深化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包括取消一些政府部门,合并一些政府部门,政事分开,区分政府监管与服务职能,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同时,行业协会需要与相关部门脱离关系。
财税改革。“本届政府今年推进的第二项改革为财税改革。”发改委人士介绍,财政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预算透明公开化,促进人大和社会对财政支出的监督;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今年,流转税向增值税改革将是税收改革主要项目,营改增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行业增至 7 个。资源税是今年另一个改革方面,我国资源税率很低,而且是从量征收,改革将向从价征收转变,煤炭可能成为新的施行行业。财产税也是改革领域,房产税试点则将在今年推广。
资源品价格改革。《金证券》了解到,资源品价格改革是今年推进的第三项改革,包括油、气、煤、电、水等方面,需要通过价格方式实现资源需求调节。民生资源将保持低价格,基础工业资源将采取阶梯价格,超过限额以上的资源品消费将采取市场价格。
金融体系改革。第四项改革是金融体系改革。利率市场化是重要的改革方面,在合适的时候,减小存贷比利差,可以有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汇率市场化是另一个金融改革,由于我国诸多要素价格未实现市场化,汇率并不能反映真实成本。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也在改革项目里。
民生领域改革。据悉,在民生领域改革方面,大病医保机制需要建立,养老保障需要实现全国统筹,养老保障双轨制和不平等需要消除;食品安全管理需要从核准制向监管制转变;环境改革、科研系统改革、国企改革等,均是未来几年需要推进的改革项目近日,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 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今年重点工作的展开主要是围绕及时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通过政
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相结合,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着重将市场办好的交给市场,社会能做的交给社会,以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RQFII新增额度审批进程正在加速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5 月份外汇局新批了 156 亿元 RQFII 额度,比上月增加 93亿元,为今年以来新批最高值;RQFII 机构也由上月 26 家增至 27 家。
截止 5 月底,外管局已经累计批复 919 亿人民币 RQFII 额度,RQFII 新增额度审批进程加速显著。
外管局批准 RQFII 新增额度加速,将极大促成一批新的 RQFII ETF 产品推出,成为吸引境外投资者投资 A 股市场的重要渠道。
关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批复方面,5月新批13.35亿美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较 4 月有大幅提升。
当月新批复 4 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截止今年 5 月底,外管局已经累计批复了 202 家 QFII 机构。
5 月 QDII 新批额度 5 亿美元,较上月减少 4 亿美元,但是总体保持稳定格局。截止今年 5 月,公有 111 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机构获得 855.27 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3、全球制造业PMI弱反弹,欧加提振而中美萎缩
5 月,全球制造业 PMI 上升 0.2 个点至 50.6,高于 4 月份的 50.4,略好于我们的预期,但二季度明显低于一季度均值 51.2,扩张趋势放缓,这与我们对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斜率放缓的判断一致。对 5 月全球制造业 PMI 提振最大的是收缩减速的欧洲和扩张加速的加拿大、日本,而同时陷入收缩的美、中拖累最大,值得警惕的是,新兴市场制造业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整体来看,全球制造业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经济改善的前景还不容乐观。
从全球制造业 PMI 的分项来看,除了原材料价格继续回落,产出、新订单和就业均比4 月份出现增加。(1)制造业产出连续七个月增加,增加的国家有美、中、德、英、韩和巴西,而欧元区虽仍收缩但有明显改善;(2)新产品订单连续五个月增加,但新出口却增长缓慢,说明外需不足,内需改善才是拉动新订单的关键,美、日、德、英和巴西均加速
扩张,欧盟的下降幅度缩小,而亚洲包括中国、台湾和越南等国家重回萎缩;(3)就业水平以及连续六个月扩张,扩张幅度相比上月小幅增加,其中,美国、日本、英国、捷克、加拿大、墨西哥、印度、韩国、土耳其和印尼就业水平增加;(4)投入品价格指数减速上涨。
从区域来看,加拿大、日本是 PMI 加速扩张的国家,而欧元区收缩程度大幅放缓,出现边际改善,其中上升最多的是西班牙。而 Markit 和 ISM 分别公布的制造业 PMI 冲突较大,前者显示美国制造业加速扩张,后者显示美国制造业从扩张到收缩。而美国各地区PMI 来看,除了芝加哥 PMI 大涨好于预期,其他地区 PMI 大都下滑而且为负值,因此我们
更倾向于 ISM 美国制造业 PMI 所显示的美国制造业萎缩,而且该指数的影响力也更大。
具体来看,欧元区 5 月制造业 PMI 终值为 48.3,高于初值 47.8,创 15 个月新高。其中,制造业产出和新订单下滑速度均有所放缓;投入成本下滑速度创 2009 年 7 月以来新高,由于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下降所致;而产出价格受需求疲软和成本下降影响而加速下滑。
从各成员国表现来看,西班牙 5 月制造业 PMI 改善最为明显,创 2 年新高;而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下滑趋势也有所放缓。整体来看,欧元区各成员国的制造业 PMI 下滑趋势均有所收敛,部分国家的出口情况有所改善,成本压力逐步减轻。不过,就业与产出价格均未有明显改善,内需疲软仍对制造业者造成负面拖累。
德国 5 月制造业 PMI 终值为 49.4,高于初值,创 3 个月新高。分细项来看,产出有所上涨,主要是投资品产量反弹,而中间品和消费品生产继续下滑;新订单止住 2 个月收缩态势;新出口订单保持平稳,外需主要来自于中美;就业指数继续下滑,主要是消费品和中间品生产者新增就业岗位意愿下滑所拖累。
法国 5 月制造业 PMI 终值为 46.4,创 1 年以来新高。分细项来看,产出下滑速度创去年 8 月以来新低;新订单收缩速度有所放缓;投入成本连续 3 月下降,由于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下跌。西班牙 5 月 PMI 表现较为突出,由上月 44.7 升至 48.1,创 2011 年 5 月以来新高。其中,新订单虽然继续下滑,但是幅度创 25 个月来新低;新出口订单出现 3 个
月以来首次回升。
美国 5 月 ISM 制造业 PMI 指数环比降至 49.0,创 2009 年 6 月以来四年最低,不及市场预期的 51.0。表明制造业跌破 50 点枯荣线,六个月来首次进入环比萎缩状态。再次验证我们对美国二季度政府支出与制造业延续下滑拖累经济的判断,抵消了房市加速回暖和消费强劲的支撑。其中,新订单指数从 52.3 降至 48.8,为 10 个月新低;就业指数从 50.2
降至 50.1,为半年新低,也彰显了就业复苏疲缓;物价支付指数从 50 降至 49.5,说明通胀明显下滑甚至有通缩风险;产出指数也从 53.5 降至 48.6;只有库存指数从 46.5 大幅升至 49.0,说明企业减库存的动力明显减弱。
总体来看,全球制造业 PMI 略微增加,全球制造业仍处在一个弱复苏的局面,欧盟国家表现较好,而美国和新兴市场则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好在欧洲风险下降且拖累减轻,美国房地产和消费支撑经济复苏,不必过于担心二次衰退的风险,而最大的不确定性是 QE 退出导致的全球流动性收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27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17系列,战绩亮眼!但仍需时间考验
2025-09-28 10:27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27